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新”的闡釋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全黨保持戰略定力,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因勢而動、應勢而謀、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用四個“新”定調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發展思路、發展質量和發力方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實現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一 因勢而動,新常態定調“發展階段”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從問題意識出發做出的科學判斷。2011年前后,中國經濟從過去兩位數增長下行到7%—8%的速度,主要并非周期性因素所致,而是一種結構性減速,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發生了歷史性的實質變化,已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或經濟發展新階段。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1]7月29日,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用新常態來概括當前經濟形勢。[2]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較系統地闡述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三大特點,并集中表達了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機遇的樂觀預期。[3]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從九個方面全面闡釋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4]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明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發展思路”,并就經濟發展新常態所引起的廣泛效應進行深入的價值性考量,進而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二 應勢而謀,新發展定調“發展思路”

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5]在正確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和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的發展格局,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6]新發展理念源于問題意識,貫穿著問題導向。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強調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創新驅動是必然趨勢;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強調由不協調走向協調、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統籌發展的整體性;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強調由利用、開發自然資源走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強調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構建互利共贏合作伙伴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強調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和“紅綠燈”,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度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

三 乘勢而上,新舊動能轉換定調“發展質量”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召開的政府會議中提出“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這是首次提出新舊動能轉換的概念。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舊動能轉換成為重點議題。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舊動能轉換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中指出:“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形成。”新舊動能轉換主要包含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的含義。微觀視角下,新舊動能轉換應該是要素組合方式、要素利用效率、生產技術水平的組合所創造的增長方式的綜合改變,從一種較低的平衡增長路徑躍升至較高的平衡增長路徑的動態過程;中觀視角下,新舊動能轉換是地區、城鄉、產業從非均衡增長向均衡增長轉變的動態過程;宏觀視角下,新舊動能轉換是整個社會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動態過程。2017年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舊動能轉換是實現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高質量發展則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的經濟發展質量狀態。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共產黨關于發展理念的認識具有一脈相承之處,同時又與時俱進。

四 順勢而為,新基建定調“發力方向”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隨后,“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針對下半年經濟工作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近期中央多次會議反復提及加快“新基建”,市場也在高度關注“新基建”這個熱點,有人將其當作新的“刺激計劃”。科學的態度是要把“新基建”內嵌于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使其客觀上發揮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作用。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對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正式做出解讀,指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個方面。“新基建”并不是“新的基建”,而是具有“質”的規定性。“新基建”具有新技術、新高度、新領域、新模式、新業態、新治理等“六新”特征,這是“新基建”具備為中國經濟“賦能”的條件。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形成不僅有利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而且有利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從而形成產業新生態,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服務。

當前在內外因素共振之下,中國經濟短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是其穿越周期的穩定錨并未動搖,長期發展的動力源持續更新。現代經濟發展需要市場經濟的各種具體技術、手段,更需要運用這些手段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經濟發展堅持守其“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變其“勢”:因勢而動、應勢而謀、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精其“術”:構建新發展指數,逐漸形成了“道”“勢”“術”相結合的清晰完備體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9日、10日),載《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

[2] 習近平總書記原話: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謀求持久發展,共筑亞太夢想》(2014年11月9日),載《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2014年12月9日),載《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2015年10月26日),載《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2015年10月29日),載《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大埔县| 澎湖县| 呈贡县| 原阳县| 聂荣县| 固安县| 双流县| 屏山县| 榆社县| 盐城市| 衡阳县| 兴宁市| 德保县| 贵定县| 蒙自县| 东乡族自治县| 罗田县| 会理县| 乌兰县| 临桂县| 盐源县| 个旧市| 巫山县| 曲沃县| 湘西| 静宁县| 旬邑县| 勐海县| 宁海县| 瓦房店市| 通化市| 华宁县| 大庆市| 喀喇| 阳山县| 温州市| 旬邑县| 丰台区| 三河市|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