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研究
- 葉俊
- 1393字
- 2022-11-17 16:23:19
摘要
健康作為公眾的一項基本權利,人人需要且不可或缺。衛生保健制度是人類生存權、健康權和發展權的重要保障,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經歷了萌芽、形成、成長、構建四個歷史發展時期,逐步建立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四大制度體系。2009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以社會公眾普遍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為問題導向,以“?;?、強基層、建機制”為改革原則,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提出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把社會民生建設問題擺到“基本制度”的政治高度。不可否認,自新醫改以來,我國政府在制度設計和政策推進中堅持的價值立場和改革方向是正確的?;踞t療衛生制度的建立符合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也集中體現了國家“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意志。
然而,我國現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在運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個層面:一是結構性問題。在供需結構方面,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引致“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凸顯;在服務結構方面,基層服務能力薄弱和城市大醫院負擔過重;在利益結構方面,基本醫療服務提供體系、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單兵突進,利益格局不均衡。二是具體性問題。雖然改革整體方向明確,但是基本醫療服務提供體系、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之間的階段性任務不明確,政府主導不足與市場作用欠佳,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和積極性難以平衡,衛生行政管理體制不健全,不同人群受益不均,健康保障欠公平。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良性發展,導致“人人公平地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難以實現。那么,究竟如何選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模式?如何實現衛生資源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以及人群之間的合理配置?如何緩解現階段公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如何消解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割裂化”發展的路徑鎖定?如何更好地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如何構建“人人公平地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框架和可行的深化路徑呢?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從中國國情、現階段制度運行問題以及制度發展規律等多方面總體把握和考量。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價值立場就在于努力實現社會公眾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以及結果公平,最終盡可能縮小人群間健康差異。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體系內基本醫療服務提供體系、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之間的相互協作和整體統籌。
首先,本書以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特定的研究對象,通過文獻研究法、數據分析法以及歸納分析法在定量的基礎上進行定性分析,兼顧理論和實證分析,重點剖析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運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問題形成的根源,進而展開以“三醫聯動”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結構性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其次,通過比較分析法對國內部分地區“三醫聯動”的先行試點模式進行比較,從中獲取對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深化的經驗和啟示;最后,在正義理論和協同理論的指引下,從制定價值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治理結構以及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試圖給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深化改革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