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主要結構

本書的論述結構由引言、第一章至第五章、結語七部分組成。

引言介紹本書的選題緣起、研究思路與方法、重點難點、價值與創新點、主要結構。

第一章梳理西方翻譯學的發展歷程,主要按照“前理論期—語言學理論期—多元理論期”的脈絡展開。西方翻譯學在前理論期多依托某種價值目標對翻譯進行隨感式的闡述。對此,筆者從當時的三個主要價值訴求——忠實、通順、美感進行展開。在進入語言學理論期后,西方翻譯學又傾向于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基礎進行理論闡發。筆者從雅各布遜(Roman Jakobson)的翻譯對等觀入手,著重呈現奈達(Eugen Nida)的對等學說,以及對等在西方翻譯理論中的各種延伸。在多元理論期,翻譯理論呈現出多元化價值導向。筆者集中于功能與交際、文化與描述、解構與顛覆三個主題,對該時期的重要翻譯學派別予以陳述。通過此類梳理工作,西方翻譯理論的基本發展路線得以清晰呈現。

第二章剖析西方翻譯學在不同時期對應的元思維。在前理論期,西方翻譯學傾向于感性隨意的即興發揮,即以傳統文藝學為基礎,對翻譯進行靈感式點評;在語言學理論期,西方翻譯學偏好基于對等的細化分類,即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基礎,對翻譯進行機械式謀劃;在多元理論期,西方翻譯學則致力于開放擴張的多元演繹,即以發散式思維為基礎,進行拓展式探究。通過深入論證,筆者從優勢與局限兩方面分別對上述三種元思維模式展開批評,勾勒出西方翻譯學從過去到現在的元理論思維圖景。

第三章開始著手翻譯學元理論的建構,主張把建構支點歸結于認知。目前,翻譯學尚不具備充分的元理論配套,相應地也難以解決其發展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即放開意識與收攏意識的失衡,因而不能有效地改善翻譯理論格局“放得開,收不攏”的局面。對此,筆者通過闡述翻譯理論“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尷尬,揭示出其拘囿于價值表象的癥結,并就此主張克服表象之囿,將元理論思維瞄向人共同的心理本源,以此對散漫的翻譯理論格局形成號召式的收攏力。在此基礎上,筆者借用榮格的理論,對翻譯學價值取向進行集體無意識溯源,暴露其共同始發點的原型——“至善”,進而將認知確立為翻譯學元理論的建構支點,以尋求相應的理論生發途徑。

第四章基于居中元認知進行元理論建構,形成相應的翻譯學虛實觀。筆者基于至善原型,從德國浪漫主義的著述中重拾純粹性概念,結合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純語言理念,發展出翻譯純理論的概念,并借用量子力學概念,將翻譯學界的理論萬象定位為翻譯純理論的各種坍縮后果。通過進一步論證,筆者指出翻譯理論從本質上不存在實有或虛無的問題,因此須避免滑向實化和虛化二者的任意一端,在元理論層面形成不昧虛實的居中元認知思維。在這一認知基礎上,筆者揭示出翻譯學界的各種“轉向”在本質上不過是被偏頗的虛實觀所綁架的偽命題,主張以著眼當下、不做評價的正念姿態,凸顯人本主義的元理論精神,實現翻譯學發展從“心為論轉”到“心能轉論”的品質升華。

第五章就翻譯學的中國特色問題展開思考。筆者闡述了中國翻譯學的過去與現在,指出在充斥著西方理論話語的當前翻譯學界,中國特色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彰顯。為此,筆者將目光瞄向中國經典哲學,從中梳理出“向內而求”的心學傳統和中立不倚的中庸傳統,并以此為據,為中國翻譯學界提出兩條元理論特色方向建議:直指人心的認知探索、居中自在的思維建構。確切來說,在元理論層面,通過依托于心學的研究模式,以及依托于中庸的思維成就路線,這有利于從根本上滋養中國翻譯學,彰顯其特色,增強其國際話語的強度與力度。

結語部分概括全書,做出總結性的陳述。


[1]本書對這三個時期的命名借鑒于姜秋霞和楊平界定的術語,參見姜秋霞、楊平《翻譯研究理論方法的哲學范式——翻譯學方法論之一》,《中國翻譯》2004年第6期。

[2]本書所謂的“純理論”并非通常意義上的純思辨性理論,而是從德國浪漫主義的“純粹性”(purity)概念中延伸出的本源、終極的理論狀態。與世俗世界晦暗、片面、無常的“不純”狀態相對立,“純”代表著一種類似于“道”的圓融明澈的存在。翻譯純理論不同于現世的翻譯理論,它不受時空限制,不存在可證偽性。以浪漫主義傳統視閾來看,所有的現世翻譯理論都是翻譯純理論在世俗層面的碎片式投影,因而總是在不同程度上呈現出破損性和局限性。

[3]“心能轉論”并非意味著在理論態度上不顧實際情況,全憑主觀臆斷,而是既能夠立足正念,打破理論的實有性與虛無性之間的人為樊籬,又能夠依據主客觀實踐語境靈活應對理論的虛實問題,以自心的智慧來轉動理論,而不是隨波逐流,為理論所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乳源| 绥江县| 云安县| 新营市| 喀喇沁旗| 濮阳县| 志丹县| 武清区| 峨山| 新河县| 余姚市| 色达县| 东兰县| 时尚| 略阳县| 思南县| 四川省| 上思县| 岐山县| 石屏县| 册亨县| 万宁市| 始兴县| 宝兴县| 民权县| 九江市| 定远县| 都江堰市| 兴山县| 云霄县| 保德县| 刚察县| 安义县| 民丰县| 当阳市| 翁牛特旗| 盐津县| 桦甸市| 石河子市|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