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細節養育:6種能力培養適應未來的孩子作者名: (日)加藤紀子本章字數: 23字更新時間: 2022-11-02 11:16:36
第1章 培養溝通力 讓孩子盡早沉浸于“語言的海洋”
01 來一場對話——在提問和辯論中磨煉孩子的思考力
美國智庫之一布魯金斯學會及美國紐約科學院等教育機構都認為21世紀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對話能力”。
人們通過對話,利用自己的優勢,相互之間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激發靈感和創意。這也是未來時代的要求。
以谷歌和星巴克的創始人為代表,極富創業精神的猶太人以“好辯”著稱。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奉為圭臬的律法集《塔木德》。
《塔木德》中羅列了不同領導者對律法條文的不同注釋,猶太人又對這些注釋反復展開多方面深層次且無止境的辯論。這樣的對話形式讓猶太人可以掌握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和批判性的思辨能力。
在President Family 2017年秋季刊上刊登的對173名日本東京大學學生的調查問卷結果表明:有九成學生的父母會利用吃飯、接送上下學等時間認真進行親子對話。看來,家人之間的對話也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
如何培養孩子的“對話能力”?
■ 每天10分鐘,聽孩子講話
每天有意識地制造孩子能安心與父母講話的時間。平時父母都在忙工作,總是忍不住給孩子下命令,這種“對話”只是單方面的。
即使孩子講了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父母也要點頭出聲給予回應。這樣孩子就越來越愿意和父母講話。
■ 放下手機
近幾年,家庭餐桌上人們面對面吃飯,卻各自看著手機,毫無交流的現象越發普遍。父母要下決心放下手機,創造出對話時間,才有和孩子交流的機會。
■ 與孩子進行五個來回的問答
美國范德堡大學教育學院的戴維·迪金森教授建議父母多向孩子提問題,而不是聽孩子講完后隨便附和一聲就結束話題。他提倡父母“要注意和孩子進行至少五個來回的問答”。
對話的關鍵是讓孩子能大量地說。父母提問時,要用“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怎么做”“如果……的話”來引導孩子,盡量避免只需用“是”或“不是”來回答的問題,鼓勵孩子講出更多內容。
向孩子提問時要具體,比如“今天在學校有什么高興的事嗎?”“今天下大雨了,大家都穿的什么去上學?”等,孩子就可以詳細地回答問題。

■ 不要忘記應和孩子
“真好哇!”當孩子聽到別人的回應或共鳴時,他就會放心講話,不擔心會出現什么問題。所以父母要多多應和孩子的話。
■ 故意和孩子“辯論”
不過,如果父母總是一味地稱贊,孩子可能就越來越不想聽到批評他的話或他不喜歡的話。因此有時候既要對孩子表示共鳴,又要故意地提出反對意見。
但提出反對意見絕不是責備孩子,而是告訴他看事物的不同角度,增加對話交流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