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論語》是值得相伴一生的好書
中國歷史數千年,儒家學說影響甚巨,歷久彌新,是中華文化的優秀代表。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舉世敬仰。《論語》是儒家早期著作,真實記錄了孔子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具有世界性影響。作為一個青年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論語》自然是首選。
有同學會說,《論語》是文言,閱讀太困難。我的回答是,學習文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論語》雖然是先秦文獻,但與其他古文獻相比屬于淺易文言,讀起來并不太困難。而且其篇幅不長,文字不多,只有15921個字,適合中學生作為整本書閱讀的對象。最為根本的是,《論語》對人的成長富有啟迪意義,在古代它就是青少年的必讀書,也是成年人的必讀書。
為什么說它值得相伴一生呢?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幼兒時代的你,站在陌生客人面前,聽爸爸、媽媽說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會覺得那是多么親切熱情的話語啊!父母的話種進你心田的是禮貌,是教養。《論語》是你的啟蒙之書。后來,你上了中學,與老師、同學共處,讀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的時候,開始明白了學習的道理。《論語》開啟了你的智慧。
你將來還要上大學,甚至還要讀研究生,《論語》會告訴你:“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當仁,不讓于師。”(《衛靈公》)“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那時候,你就能體會到《論語》引導你追求真理的態度。
當你走上社會,從事某項工作的時候,《論語》會告訴你更多的道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而》)“不患無位,患所以立。”(《里仁》)“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泰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憲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君子貞而不諒。”(《衛靈公》)“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泰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這些至理名言,足夠你享用一生。可以說,《論語》是你人生的良師益友。
除了學習與工作,你還要交朋友,要居家生活,要履行各種義務。面對現實生活,《論語》會給你諸多啟發:“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子路》)這些話明確了交友的原則,應謹記在心。居家生活方面,《論語》告訴你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食不語,寢不言。”(《鄉黨》)“食而
,魚餒而肉敗,不食。”(《鄉黨》)“席不正,不坐。”(《鄉黨》)“寢不尸,居不客。”(《鄉黨》)至于贍養父母,《論語》讓你懂得:“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事父母,能竭其力。”(《學而》)“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為政》)“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這些內容已成為中華“孝文化”的重要內容,深深融入民族文化的血脈之中。
人的一生會遇到困惑,會經受考驗,特別是在處理“義”與“利”的關系上,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境界,如果做得不好,就會犯錯誤,甚至迷失自我。在這方面,《論語》給你以終極關懷。孔子沒有簡單否定對“利”的追求,而是明確了前提條件。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陽貨》)“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我想,那些犯錯誤、栽跟頭的人,如果能夠謹記《論語》中的名言,或許就是另一種人生了。
可以說,無論你處在哪個年齡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無論你處于什么境地——順境、逆境,都可以從《論語》中獲得教益,汲取智慧。也許有的同學說,孔子太“高大上”了,是不是有點假?不是。在《論語》一書中,孔子是鮮活的,有血有肉,富有人情味,是真實的。孔子是性情中人,喜、怒、哀、樂自然而發,毫不掩飾,更不偽裝,很是可愛。當你讀完了全書,自然會有深切體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中學這個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的階段,如果能夠有《論語》相伴,從而得到孔子思想的熏陶,何其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