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二 了解經濟學十大原理

理論知識

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技巧和分析問題的工具和方法。學習經濟學是為了學會經濟學家的思考方式。當然,正如你不能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個數學家、心理學家或律師一樣,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也需要一些時間和努力。

一、經濟學家的思考方式

(一)理論或模型

經濟學利用理論(或模型:理論的表達方式)解釋經濟現象。

第一,理論是一組內在邏輯一致的假設和假說構成的解釋系統。如廠商理論包含利潤最大化假設、市場和成本約束條件的假設。

第二,理論或模型是對經濟現象及其關系的簡化描述。對于“廠商難道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嗎”這樣的批評有兩點回答:任何科學總是簡化的,“1比1地圖是取消地圖”;簡化的模型有可能加深對經濟現象和變動規則的理解。

(二)假設

假設的作用:如果你問一位物理學家,一塊大理石從十層樓的頂端掉下來需要多長時間?他會通過假設這塊大理石在真空中落下來回答這個問題。

假設可以使解釋世界更容易。例如經濟學家為了研究國際貿易的影響,可以假設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組成,而且每個國家只生產兩種產品。當我們理解了只有兩個國家兩種產品的這種假設世界中的國際貿易,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現實世界中的國際貿易。

(三)檢驗

雖然經濟學家像其他科學家一樣引用理論和觀察,但是在經濟學中做實驗是非常困難的。研究萬有引力的物理學家可以在實驗室里扔下許多物體得到能檢驗他們理論的數據,但研究通貨膨脹的經濟學家卻不能為了得到有用的數據而控制一國的貨幣供給。經濟學家和天文學家與進化論生物學家一樣,通常不得不使用這個世界碰巧向他們提供的數據。

由于不能創造實驗環境,統計和計量分析對于檢驗經濟學理論假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于需求與價格負相關假說,對于制成品(如數碼相機)、服務產品(如理發勞務)和資源性產品(如石油、糧食)價格不同走勢的假說,都可能在設立相關模型和觀察實際數據基礎上,并通過統計和計量分析技術來檢驗。

二、經濟學十大原理

要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首先需要掌握經濟學家們思考分析經濟問題的基本工具,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學家曼昆將經濟學家們的看家本領歸納為十大原理。

“經濟”是什么這個問題并沒有什么神秘之處。無論我們談論的是中國經濟、美國經濟,還是全世界的經濟,經濟只不過是一個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個經濟的行為反映了組成這個經濟的個人的行為,所以我們的經濟學“探險”就從個人做出決策的基本原理開始。

(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關于作出決策的第一課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我們通常不得不放棄另一件喜愛的東西。作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有所取舍。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交替關系。典型的交替關系是“大炮與黃油”之間的交替。我們把更多的錢用于國防以保衛我們的國家免受外國入侵(大炮)時,我們能用于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個人物品的消費(黃油)就少了。在現代社會里,同樣重要的是清潔的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的交替關系。要求企業減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產物品與勞務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結果這些企業賺的利潤少了,支付的工資低了,收取的價格高了,或者是這三種結果的某種結合。因此,盡管污染管制給予我們的好處是更清潔的環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價是企業所有者、工人和消費者的收入減少。

社會面臨的另一種交替關系是效率與平等之間的交替。效率是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平等是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給社會成員。換句話說,效率是指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政府在設計政策的時候,這兩個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

認識到人們面臨交替關系本身并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作出什么決策。一個學生不應該僅僅由于要增加用于學習經濟學的時間而放棄心理學的學習,社會不應該僅僅由于環境控制降低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不再保護環境。認識到生活中的交替關系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他們可以得到的選擇,才能作出良好的決策。

(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假如美國投入1個勞動力,能分別生產衣服5件,或電子產品10件,而中國同樣投入1個勞動力,能分別生產衣服3件或者電子產品5件,從中可以看到,無論制衣與電子加工,中國的效率都趕不上美國,但這絕不意味著在國際競爭中,中國的制衣、電子行業均會被美國同行擠掉。仔細算一下大家發現,在美國多生產1件衣服,必須放棄2件電子產品,而在中國多生產1件衣服,只需放棄5/3件電子產品。也就是說美國生產衣服的機會成本比中國要高,或反過來說,美國人生產電子產品的機會成本比中國人要低。聰明的美國人會發現,對美國最有利的戰略不是憑借技術優勢將中國所有的行業都擠掉,恰恰相反,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對美國最有利的做法是集中生產自己機會成本低的產品,而將機會成本高的產品交給別國去生產,這樣做,對雙方都有好處。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當作出任何一項決策,例如是否上大學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每一種可能的行動而來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決策者通常是知道這一點的。那些年齡正處于念大學階段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他們往往如此決定:不值得花費這種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收益。

(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生活中的許多決策涉及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來作出最優決策。

例如,假設一位朋友請教你,他應該在學校上多少年學。如果你給他用一個博士的生活方式與一個沒有上完小學的人進行比較,他會認為這對他的決策沒有幫助。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經受過某種程度的教育,并要決定是否再多上一兩年學。為了作出這種決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學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和所花費的額外成本。通過比較這種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他就可以評價多上一年學是否值得。

正如這些例子說明的,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作出更好的決策。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采取這項行動。

(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由于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例如,當蘋果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決定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購買蘋果的成本高了。同時,蘋果園主決定雇用要的工人采摘蘋果,因為出售蘋果的收益高了。

對設計公共政策的人來說,激勵在決定行為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公共政策往往改變了私人行動的成本或收益。當決策者未能考慮到行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變化時,他們的政策就會難以產生想要的效果。

(五)自由貿易是互利的

也許你聽說過,在世界經濟中印度人、越南人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某些方面,這是真的,因為中國和印度、越南企業生產許多相同的產品。又比如,長安公司和大眾公司在汽車市場上爭奪同樣的顧客;長虹公司和創維公司在電視市場上爭奪同樣的顧客。

但在思考國家之間的競爭時,這種想法很容易產生誤導。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貿易并不像體育比賽一樣,一方贏而另一方輸。實際上,事實正好相反:兩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每個國家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為了說明原因,我們考慮貿易如何影響你的家庭。當你的一個家庭成員找工作時要與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的家庭成員競爭;當各個家庭購物時,他們也相互競爭,因為每個家庭都想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最好的東西。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

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并不會更好。如果那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自己做衣服,自己蓋房子。顯然,你的家庭在與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淺。無論是在耕種、做衣服或蓋房子方面,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國家和家庭一樣也從相互交易的能力中獲益。貿易使各國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并享有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日本人和印度人、越南人與巴西人一樣,既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又是我們在世界經濟中的伙伴。

(六)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的巨變可能是20世紀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變化。在這些國家里,政府的中央計劃者能在最正確的位置上指導經濟活動。這些計劃者決定生產什么物品與提供何種勞務,生產多少,以及誰來生產和消費這些物品與勞務。支撐中央計劃的理論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福利的方式組織經濟活動。

大部分曾經是計劃經濟的國家現在已經放棄了這種制度,并努力發展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企業決定雇用誰和生產什么。家庭決定為哪家企業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買什么。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

乍一看,市場經濟的成功是一個謎。千百萬利己的家庭和企業分散作出決策似乎會引起混亂。但事實并非如此。事實已經證明,市場經濟在以一種促進普遍經濟福利的方式組織經濟活動方面非常成功。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全部經濟學中最有名的觀察結果:家庭和企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他們仿佛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場結果。當你學習經濟學時,你將會知道,價格就是看不見的手用來指引經濟活動的工具。價格既反映了一種物品的社會價值,也反映了生產該物品的社會成本。由于家庭和企業在決定購買什么和賣出什么時關注價格,所以,他們就不知不覺地考慮到了他們行動的社會收益與成本。結果,價格指引這些個別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了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結果。

(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雖然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但這個規律也有一些例外。政府干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這就是說,大多數政策的目標不是把經濟蛋糕做大,就是改變蛋糕的分割。

看不見的手通常會使市場有效地配置資源。但是,出于各種原因,有時看不見的手不起作用。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這個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并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利益。

(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的差別是驚人的。高收入國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國家的公民擁有更多電視機、更多汽車、更好的食物、更好的醫療保健,以及更長的預期壽命。

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水平的變化也很大。在美國,從歷史上看,收入的增長每年為2%左右(根據生活費用變動進行調整之后)。按這個比率,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國家,經濟增長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間平均收入翻了一番,韓國在近10年間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在中國,不到十年就能翻一番。

用什么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這就是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的差別。在那些每單位時間工人能生產大量物品與勞務的國家,大多數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生產率低的國家,大多數人必須忍受貧困的生活。同樣,一國的生產率增長率決定了平均收入增長率。

(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921年1月,德國一份日報價格為0.3馬克。不到兩年之后,1922年11月,同樣一份報紙價格為7000萬馬克,經濟中所有其他價格都以類似的程度上升。這個事件是歷史上最驚人的通貨膨脹的例子,通貨膨脹是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創造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德國,當物價平均每月上升3倍時,貨幣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國的情況雖然沒有這么嚴重,但美國經濟史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20世紀7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與貨幣量的迅速增長是相關的,而20世紀90年代的低通貨膨脹與貨幣量的緩慢增長也是相關的。

(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如果通貨膨脹這么容易解釋,為什么決策者有時卻在使經濟免受通貨膨脹之苦上遇到麻煩呢?一個原因是人們通常認為降低通貨膨脹會引起失業暫時增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這種交替關系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根據普遍的解釋,這種交替關系的產生是由于某些價格調整緩慢。例如,假定政府減少了經濟中的貨幣量,在長期中,這種政策變動的唯一后果是物價總水平將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價格都將立即作出調整。在所有企業都印發新目錄,所有工會都作出工資讓步,以及所有餐館都印了新菜單之前需要幾年時間。這就是說,可以認為價格在短期中是黏性的。

由于價格是黏性的,各種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長期效應的短期效應。例如,當政府減少貨幣量時,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量。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雇工人。因此,在價格作出完全的調整之前,貨幣量減少就暫時增加了失業。

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交替關系只是暫時的,但可以持續數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線對理解經濟中的許多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決策者在運用各種政策工具時可以利用這種交替關系。短期中決策者可以通過改變政府支出量、稅收量和發行的貨幣量來影響經濟所經歷的通貨膨脹與失業的結合。

實訓任務

請同學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看一場電影的機會成本是什么?

2.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邊際收益是大還是小?

3.市場中那只“看不見的手”在做什么?

4.描寫下列各種情況所面臨的權衡取舍:

(1)一個家庭決定是否購買一輛車。

(2)政府決定對交通部門的支出。

(3)一個公司總裁決定是否開一家新廠。

(4)一個教授決定用多少時間備課。

5.你正計劃星期六去從事業余工作,但一個朋友請你去溜冰。去溜冰的機會成本是什么?現在假設你已計劃這天在圖書館學習,那么溜冰的機會成本又是什么?

6.你得到了500元獎學金,你選擇現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2%利息的銀行賬戶中存一年。現在花掉500元的機會成本是什么?

7.你的室友做飯比你快,但你打掃房間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擔全部做飯工作,你承擔全部打掃工作,這比你們平均分攤每一項工作時你要花費的時間多了,還是少了?

8.假設每個人在第二天醒來發現,政府給了他們一筆等于已有錢數的額外津貼。解釋貨幣供給量翻一番對以下情況會有什么影響?

(1)支出物品與勞務的總量。

(2)價格是黏性時的物品與勞務的購買量。

(3)價格可以調整時的物品與勞務的價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宜章县| 霍山县| 鹤壁市| 响水县| 剑河县| 都匀市| 岑巩县| 邢台市| 始兴县| 确山县| 永靖县| 安多县| 云龙县| 凉城县| 芜湖市| 河东区| 尉犁县| 耒阳市| 左云县| 高青县| 内黄县| 阳新县| 枣阳市| 黄浦区| 南京市| 偏关县| 曲阳县| 乌鲁木齐县| 商都县| 兴业县| 九江市| 大石桥市| 石河子市| 房山区| 陕西省| 神农架林区| 永城市| 固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