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亡命香港

在饑餓與桎梏的雙重壓迫下,許多人只好將逃離視為希望。六七十年代,廣東竟有數十萬人逃往香港。長安公社的李有枝就是逃港大軍的一員。1962年,夜以繼日艱辛勞作卻吃不飽飯的李有枝和伙伴們決定離開。他動身的時候正趕上了時任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大放關”——刻意放逃港者一馬,通過水道游到了香港。為了躲避香港警察和狼狗的追尋,李有枝藏匿在一座山上,忍饑挨餓三四天后,被一名好心的“太平紳士”收留。

對長安人來說,逃港是無法回避的歷史。在長安的老相冊里,有一張五點梅水庫人頭攢動的老照片:當時所有青年只要有時間就去苦練游泳,時刻準備著逃往香港。哪家哪戶有人成功逃離,就會放鞭炮慶祝,“如同好日子已經開始了”。然而,并非所有逃港者都如李有枝一般幸運,被海浪吞噬、離開后杳無音信、生死兩茫茫者大有人在。不僅如此,一旦逃港未遂被抓回來,就會被認定為“叛國”,要挨批斗、進勞教所,還會沒收家里的牲畜或者值錢家當。按照廈崗村黨支部書記麥凱全的回憶:“逃港對村民的誘惑太大了。當時本地村民很多在香港那邊有親戚,他們會寄一些油、衣服、糖果、餅干回來,因為香港和長安兩地的物質差距太大,特別是吃的方面,所以引誘了很多人逃港。”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位見證了數百位村民想方設法逃往香港的老書記就出生在香港。日本侵華時,他們舉家遷回長安,麥凱全說自己“對香港的生活從未留戀過”。

陳燦亮從1975年接手治保主任,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抓“逃港分子”,然后讓他們的家人拿錢贖人。有些家庭本就一貧如洗,只好把家里最值錢的自行車送過來。陳燦亮內心十分不忍,卻也無可奈何,頭上畢竟頂著“政治任務”的帽子。晚上,他組織全大隊的民兵四處巡邏,給每個治保委員分配任務,按人頭管轄,誰管的人跑了就要追究責任;白天則是挨家挨戶做工作,宣傳資本主義如何剝削工人,或者拿那些遇難的例子教育村民。陳燦亮很失望,他的這些方法似乎從未奏效,就連自己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也逃去了香港。

背后是政策的高壓和民兵的圍堵,前方是香港警察的荷槍實彈和湍急莫測的河水,逃走的人仍是一波接一波。1978年12月,東莞縣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群體性逃港事件,其中長安公社一下跑了4600多人,幾乎是全部勞力的一半。

逃離,既因為貧窮,也因為向往自由。那些成功逃港者只能寄居工棚,做被剝削的“豬仔”,起初孤苦伶仃、一無所有,但他們獲得了對自己勞力支配的自由,可以憑本事許諾自己一個未來。當賺到的錢糧都是自己的——而不是上交給抽象的“公家”,并且不再由于說錯一句話、做錯一點小事就被批斗,免除饑餓和恐懼的自由像烈火一樣燃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宜君县| 乌拉特中旗| 肃北| 织金县| 贞丰县| 惠州市| 小金县| 资中县| 孝昌县| 遂昌县| 南投市| 凤冈县| 永丰县| 边坝县| 井研县| 瑞金市| 左权县| 清新县| 凤翔县| 绥中县| 神木县| 苏州市| 定南县| 沾益县| 古交市| 茶陵县| 滁州市| 盐亭县| 襄垣县| 闽清县| 凯里市| 马尔康县| 南平市| 双峰县| 岗巴县| 东光县| 大丰市| 浦县| 龙游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