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本書以時間為線索,描述了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末東北工業百余年的歷史進程,重點考察了計劃經濟時期東北工業發展的全貌,分析了東北工業的自身特點和歷史成因,探討了東北工業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階段的歷史地位。

全書共分導論、正文和結語三大部分。

導論部分介紹了選題緣起、研究現狀評述以及研究方法。

正文共八章,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章是東北工業的起步。東北近代工業肇始于外國機器設備的引入。外資勢強、官資不足、民資弱小是東北工業發軔的顯著特點。經過奉張時期的加速發展,日偽統治時期的畸形膨脹,日本投降后的屢屢劫難,東北工業元氣大傷,但基礎仍在。

第二章是東北工業的恢復與發展。抗戰勝利后,中共開始了現代化大工業生產與管理的嘗試。待到1948年底東北全境解放后,東北工業開始了全面的恢復和發展。1950年6月,朝鮮戰爭的爆發,改變了東北工業的布局。

第三章是“一五”時期的東北工業。56項蘇聯援建重點工程落戶東北,以及其他工業項目的實施,使得東北地區工業體系更加完善,東北工業基地得以建成,東北成為支援全國經濟建設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第四章是“大躍進”時期的東北工業。“大躍進”的發動,從實踐上改變了國家計劃的最初設想。重工業單兵突進式的“大躍進”,造成了國民經濟日益嚴重的困難局面,使得東北被迫開始了國民經濟調整工作。

第五章是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東北工業。東北國民經濟調整主要是從壓縮工業生產尤其是“五小”工業入手的。調整后的東北工業技術水平,從國內來看,落后于上海等先進地區;從國際來看,大致處在國際社會20世紀40年代的水平。

第六章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東北工業。“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群眾運動給東北工業造成了巨大沖擊。此間進行的第二次放權改革雖加速了地方工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東北工業的體制經歷了由收到放的不成功探索,其運行則經歷了一個停滯與推進、徘徊與勃興的逆向交互過程。

第七章是關于東北工業的格局分析。東北重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但輕工業發展程度不高。在“重重輕輕”的產業格局下,東北地區的工業與農業、工業與市場化、工業與城市化很難實現協調發展,城鄉分割和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的格局不斷固化。

第八章作為正文的結尾,對東北工業化的特征、問題進行了歸納和概括,對東北工業的歷史地位及作用做了分析和評價。

結語部分對東北工業管理體制、企業運行、技術水平做了粗略考察,對東北經濟困境的歷史成因提出了個人見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城市| 逊克县| 浙江省| 文化| 丰城市| 宁明县| 镇康县| 红河县| 息烽县| 庆城县| 绥德县| 库尔勒市| 兰坪| 富平县| 防城港市| 德州市| 安义县| 灵石县| 富川| 个旧市| 云梦县| 沛县| 滦南县| 高台县| 宁波市| 江北区| 皋兰县| 文登市| 沙田区| 保靖县| 屏山县| 公主岭市| 皮山县| 塔河县| 凤阳县| 乐业县| 株洲县| 定日县| 敖汉旗| 栾川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