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與惡的距離:關于邪惡的哲學思考
- (挪)拉斯·弗雷德里克·H.史文德森
- 1830字
- 2022-11-04 18:16:13
第2篇 神學視角下的邪惡
普里莫·萊維(Primo Levi)寫道:“在奧斯威辛是見不到上帝的。”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關押了幾年后幸存的萊維,在1987年逝世的前幾天還在重復這句話——他顯然是自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浪漫派代表人物伊萬·卡拉馬佐夫(Ivan Karamasov)沒有借用奧斯威辛這樣激進的象征符號發聲,而是用“孤獨小孩的眼淚”做比喻。我們可能會說,萊維有一個否認上帝存在的論據論證,而伊萬·卡拉馬佐夫更有邏輯論證。論據論證認為,全世界邪惡的力量無法與信仰上帝的力量共存,而邏輯論證聲稱邪惡的存在不能與相信邪惡存在的觀念共存。邏輯論證試圖說明有神論是自相矛盾的,而證據論證認為不太可能存在有神論。
伊萬精彩演說的核心內容是孩童的純真。伊萬相信讓純真的孩童遭遇不幸是無法容忍的罪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封信中寫道:“我的主人公選擇了一種令我無可辯駁的論點,即世人對孩童的不幸無知無覺,他得出結論稱所有歷史現實都是荒謬的。”伊萬一開始就著眼于發現兒童和成人的差異:
然后,伊萬舉出了一些具體例子,它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的:
伊萬的兄弟阿廖沙問他為何要舉這些例子,伊萬說:“如果惡魔不存在,即它只是人類的創造物,那么人類就用自身的形象塑造了惡魔的形象。”伊萬引用的最極端的例子大概是發生在俄羅斯一所宅邸的事件。事件是這樣的:一個八歲小男孩扔石頭砸到了一只狗的爪子。不巧的是,這只狗是一位退伍將軍養的寵物。于是,狗主人抓住小男孩把他關在小屋里一整夜。
伊萬否認此類事件是神圣的天意。因為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發生這樣不道德的事情,上帝是要為此負責的。伊萬回避上帝,因為他無法接受上帝的道德律。他還讓阿廖沙考慮下列情形:“假設你被征召去建立人類命運的大廈,好讓他們最終獲得幸福、和平與安寧。當你知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得不去折磨一種生物……當她無怨無悔地流下眼淚時,這座大廈就會竣工,你還會同意這樣做嗎?”阿廖沙不情愿地承認他下不了手。就連阿廖沙這種忠誠捍衛上帝的人也拒絕與上帝站在同一道德立場,這么看來,他對“上帝的道德”的論證是空洞的。
在《卡拉馬佐夫兄弟》(Brothers Karamasov)一書接下來的章節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試圖通過對修道士佐西瑪的描寫來駁斥伊萬的世界觀。然而,很少有人認為這種駁斥是成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讓伊萬的論證無懈可擊。不論辯駁成功與否,許多理論被提出來,是為了說明世上的苦難可以與上帝的理念共存。這些理論不僅屬于觀念史的范疇,它們在今天也依舊活躍——盡管“上帝”一詞常常被其他概念如“歷史”替代。我只是從負面討論這些理論,即主要將邪惡的神學視為一個理論盲點,它阻礙了我們理解邪惡所引發的真正問題。
注釋
[1]1英寸約等于2.54厘米。——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