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孩子有好的感受,才會有好的行為

他們為什么不高興?

在你為人父母之前,當你想象有孩子的生活時,腦海里一定浮現過很多美好溫馨的畫面。

而現在,你可能已經發現,有孩子的生活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在面對沖突和痛苦時,我們都想回到自己曾經想象過的那些快樂場景中。我們努力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解決問題,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

為什么當我們試圖讓孩子平靜下來時,他們有時會變得更激動?我們的目的是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知道,人生道路上的小小顛簸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會讓車翻到溝里去。一切都會好起來!但他們聽到的實際上是另一種信息:“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我也不在乎你,因為你的感受沒那么重要,所以我沒必要在意?!爆F在,在最初失去燕麥棒的失望之外,孩子的沮喪又增加了一倍,因為她發現沒有人在乎她的悲傷,她感到很孤獨。

的確,對于成年人來說,“沒有吃到燕麥棒”在全球災難排名中應該比較靠后。但對于一個失望的孩子來說,沒吃到零食就像我們成年人在一天中遇到的任何不順心的事一樣令人沮喪。你那煩人的同事拿走你的筆,從來都不還?“不要抱怨了,沒什么大不了的!”你朋友把你的個人隱私透露給了其他人?“你反應過度了,別這么敏感!”修車的人多收了你修理變速器的錢,一個星期后變速器又壞了,他還不肯退錢?“嘿,這就是生活!煩惱也沒用。”

這些回應你聽了是不是很生氣?先別氣,我們只是還原一下,什么叫“不好的感受是不對的”。

當我們的失望心情被他人隨意否定時,我們也會感到很憤怒。盡管這些小失望的確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如果有人刻意將我們的煩惱說得不值一提,甚至想用這種方式讓我們平靜下來,我們最終的感覺只會更糟——并且很有可能會對試圖幫助我們的人生出一股新的憤怒。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

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也會在無意中激怒一個受委屈的孩子。

我們很想為孩子提供一些視角,讓他們明白,不能因為一件小事就情緒崩潰。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他們了解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是嗎?但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時機不對。如果你因為自己的新鞋在健身房被偷而心煩意亂,你肯定不希望朋友在這個時候提醒你應該慶幸自己的雙腳還完好無損;如果你因為壞疽做了腳部手術,你也肯定不希望朋友在你手術后第二天就跑過來提醒說你很幸運,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失去了雙腿。也許在將來的某個時候,你會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觀點,但現在你更希望得到的是同情,而不是什么鼓舞士氣的話語。

理智上我們知道,不應該在別人痛苦的時候嘗試說服他們走出痛苦,但我們還是會有強烈的沖動,去弱化或消除他人的負面情緒。這樣做既是為了我們的孩子,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當孩子講述他們的悲傷故事時,我們會很自然地試圖讓他們相信事情沒有那么糟糕,而他們的反應就會是加大表述的力度,讓我們相信事情確實有那么糟糕。我們則會因此而感到惱火。就這樣,在我們了解實際狀況之前,每個人都卷入了一個不斷升級的憤怒旋渦。我們越想撲滅火焰,就越會讓火焰燃燒得更猛烈。事實證明,我們往火上澆的是汽油,而不是水。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

好吧,我知道想讓孩子看到積極的一面,或者告訴他們問題沒那么嚴重,應該學會忍耐,停止抱怨,我們這樣做是沒有用的。那應該怎么做呢?戴著降噪耳機在沙發上裝睡嗎?難道我無論說什么或做什么都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嗎?

很高興你會這樣問!我們在這里為你準備了一系列工具,專門供你在孩子有情緒困擾時使用。

工具1:用語言承認感受

與其一直爭論孩子是否愚蠢、有問題、沒禮貌或想得太多,不如停下來問問自己:孩子的感受是怎樣的?他是否感到沮喪、失望、生氣、煩惱、悲傷、憂慮、害怕?

你能領會他的感受嗎?

現在,要讓你的孩子知道——你領會了。

我們要說的是那種你會帶著真誠的情感,對你真正感同身受的朋友說的話?!?span id="1kryljt" class="quotation-s">聽起來真可怕。唉,這真是讓人難受!這件事真令人氣憤!聽起來,你現在真的很生你________(兄弟/老師/朋友)的氣。”

工具2:用文字承認感受

寫在紙上的文字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認真對待的。即使是對那些年齡太小、還不會讀寫的孩子也是如此。你能把他們的想法寫下來,再念給他們聽,他們會很開心。文字的形式可以是一份清單——愿望清單、購物清單、記錄憂慮或委屈的清單等。

工具3:用藝術作品承認感受

當我們被強烈的情緒主導時,可以把藝術作品作為一個強大的工具。好消息是,你不需要成為藝術家,只要會簡筆畫就可以。孩子會迫不及待地想要用鉛筆、蠟筆、粉筆向你展示他悲傷或憤怒的情緒。我們還可以用麥圈拼出一張悲傷的臉,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

工具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愿望

當一個孩子想要一樣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時,我們總是禁不住會反復向他們解釋為什么那樣東西是得不到的?!皩氊?,我已經告訴過你了,我們現在不能去游泳,游泳池今天不開放??奘菦]有用的?!钡@種邏輯實際上很少能說服孩子接受現實。如果你說:“哦,真希望游泳池能通宵開放,那樣我們就可以在月光下游泳了!”他會更快地高興起來。

下次當你發現自己一心想要說明冷酷無情的現實時,不妨花點時間異想天開一下。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你希望有一根魔杖,可以變出一個裝滿冰激凌的浴缸;你需要一些機器人來幫你清理房間;如果有一個能夠凍結時間的時鐘就好了,這樣你們就可以多玩100個小時!

工具5: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回應感受

有時候,只需一個共情的聲音就足夠了。請克制住說教、質疑和提供建議的沖動。相反,你只需要認真傾聽,再加上幾句表示附和的“是啊”“嗯嗯”。

“這么做是很好,但是……”

有時候,孩子心情不好是很明顯的。比如:一塊餅干從他手中掉在地板上碎成了渣,被旁邊的狗狗吃掉了,而這是最后一塊餅干,盒子已經空了!在學習了承認感受這一節之后,我們要開始情感救援了。我們克制住了對孩子講道理的沖動:“很遺憾,寶貝,但餅干掉在地上肯定會碎成渣!你最好早點明白這一點。”相反,我們嘆著氣,充滿同情地說:“天哪,真倒霉,你那么想吃那塊餅干!你肯定不愿意讓狗狗吃掉它,但狗狗的速度真是太快了!你瞧它,連嚼都不嚼就吞下去了。真希望我能有一根魔杖,再變出一盒餅干來!我們現在該怎么辦?你想幫我把‘小餅干’寫在我們的購物清單上嗎?我們把它寫大一點,這樣一走進房間我們就能看到!”

嘿,你剛剛和孩子進行了一場冠軍級別的沖突對話,成功避免了一場餅干危機。這還能激勵你的孩子練習精細的協調動作和學習拼寫。

有時候,要弄清楚孩子的感受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孩子會心煩意亂,會生氣,我們卻無法預料這種情況。我們以為正在和孩子進行一場愉快、理智的對話,但很快就會發覺,我們正陷入激烈的情緒交鋒。到底發生了什么?

親愛的讀者,為了便于理解,我們整理了一份日常生活中那些典型互動的列表,這些互動方式可以讓交流雙方的狀態在一瞬間從平和變為沖突。應對這種情況的訣竅是注意孩子什么時候表達出了強烈的情感,即使他們沒有表現得很明顯。

不明顯的情感表達

1.當孩子似乎在提問時

“為什么你不把這個小寶寶送回去?”

“我必須穿長褲嗎?”

“我該怎么做這個作業呢?”

一個直接的問題,就應該得到一個直接的回答……對嗎?

“因為他是這個家的一分子!”

“我剛剛跟你說了,現在外面只有10度!”

“嗯,你需要先寫一個提綱。”

這些回答都是事實,但往往會讓孩子情緒更加激動。即使孩子還不知道什么叫“反問句”,他也會在這里進行反問。從承認問題背后的感受來開始對話,可能會更有幫助。

“大人總是會更關注小嬰兒!你一定希望你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吧,你很懷念過去的日子。”

“哦,外面要是能暖和一些就好了!我知道你穿短褲更舒服?!?/span>

“這個作業難度有點大,要完成的內容確實太多了,都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span>

承認問題背后的感受可能就足以化解沖突,并幫助孩子接受失望或克服焦慮。但只是這樣還不夠。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還要寫第2章和第3章——這兩章的內容是關于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請不要跳過前面的內容,一切都是從這里開始的!我們需要用善意來解決沖突,防止對抗。只有承認對方的感受才能激發這種善意。

2.當孩子似乎在尋求建議時

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得趕緊展示一下我們的聰明智慧。

為什么他氣沖沖地走掉,摔門而去?

請克制住立刻提供建議的沖動。好好想一想,孩子實際上是要表達一種感受,最有效的回應就是從承認感受開始。那么孩子到底有著怎樣的感受呢?讓我們禮貌地猜測一下。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對話中的家長這次對話的家長是喬安娜,她的兒子在高中四年里一直堅持參加越野跑運動隊。事實證明,大一點的孩子并不像他們看起來那樣容易在困難面前退縮。提出了一個建議。如果你肯花時間認真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有可能接受你在尊重他的基礎上提出的建議。一切都取決于時機!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說:“你為什么不試試呢?”那么孩子就更有可能和你爭吵或者憤然離去。在考慮解決方案之前,他們需要先被理解。

3.當孩子講話夸張時

“他太孩子氣了。只要不如他的意,他就會一直哭!”

“我恨我的老師!”

“你從來都不讓我跟朋友聚會!”

本能告訴我們,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糾正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劑現實的苦口良藥:

“你對弟弟要有耐心。你像他這么大的時候也是這樣?!?/span>

“你不能恨老師。你要知道,有這樣一位老師是你的幸運?!?/span>

“別胡說。就是這次聚會沒讓你去,以后還有的是機會?!?/span>

然而,所有這些回應都只會在某種程度上加劇孩子的憤怒,而不是讓他們平靜下來。我們來試試先承認他們夸張言辭背后的感受。下面這些開場白可以讓氣氛緩和下來,讓對話變得更愉快。

“有個小弟弟在身邊,確實會帶來很多煩惱。他喜歡搶你的東西,不高興的時候還會尖叫。”

“聽起來你的老師今天做了一件讓你特別生氣的事?!?/span>

“看來這次聚會對你很重要。要是我們能同時去兩個地方就好了?!?/span>

注意!不是每一種情況都需要承認孩子的感受!

你的意思是每件事都要講感受?這太累了!我們要怎么熬過這一天?

你說的有道理!面對孩子激烈的情緒時,如果我們能先處理這些情緒,就可以避免沖突,節省精力。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那么多情感沖突。

當孩子問了一個她真的很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時:

你不需要回答:“聽起來你好像很沮喪,不知道怎么讀這個奇怪又令人困惑的字?!蹦阒灰嬖V她這個字的讀音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學生問:

你不必去揣度這句話的潛臺詞,然后對他說:“嗯,一直待在教室里確實很悶。”你只需直截了當地說:“有的!”

當孩子感到好奇時:

你沒有必要研究他的感受:“哦,天哪,你是不是很害怕?”

請認真為他解答:“沒有。只有動物園才有老虎!”如果真有老虎在附近游蕩,你可以說:“有的!如果你看到老虎,要保持冷靜,慢慢后退。”

父母小組的許多參與者告訴我們,努力接納孩子的感受,也有助于他們想象自己應該對成年朋友說些什么。當我們與同齡人交談時,通常會很自然地產生同理心,因此不會否認他們的感受,去質疑、說教和建議,但有時我們也會出于本能說出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的話。

喬安娜的故事

不久前,我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她正在接受一些醫學檢查。她告訴我:“我擔心,最糟糕的情況會是癌癥?!北灸芨嬖V我,要消除她的恐懼:“絕對不可能。別瞎想!”但我沒有急于開口,而是先整理了一下思緒。一段令人尷尬的沉默后,我終于開口說:“這真是讓人非常擔憂?!?/span>

朋友激動地說道:“就是這樣!你知道別人怎么跟我說的嗎?他們讓我別瞎想!這不是很荒謬嗎?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想呢?”我同意她的說法,這就像告訴一個人不要去想“房間里粉紅色的大象”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別去想那只粉紅色的大象”,參與者被要求不要去想象房間里面有一只“粉紅色的大象”,但是沒有人成功過——越努力壓制這種想象,就越會想起?!幷咦? class=一樣可笑。我們都笑了。我沒有對她承認,我也差一點說出和那些“可笑”的人同樣的話。

當一個人陷入困境時,如果我們能夠接納他的負面情緒,就是給了他一份禮物。這世上至少還有一個人能理解他經歷的一切。他并不孤單。

承認感受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或技巧,它也是一種可以改變人際關系的工具。它不能保證我們的孩子會按時起床、刷牙和完成作業,但它創造了一種友好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所有事情都會變得更輕松、更愉快。它也為孩子培養關心他人和接納他人感受的能力奠定了基礎。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者約翰·戈特曼花費數年時間,跟蹤和比較了采取不同溝通方式的父母,結果表明,無論智商高低,父母的社會階層或教育水平如何,感受得到認同和接納的孩子都擁有巨大的優勢。1這些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更長,在各項測試中表現更好,行為問題較少,與老師、家長和同學相處得更好。他們對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也更強,甚至尿液中的應激激素也更少。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孩子的尿液質量更好(誰不想呢?),就應該試著去承認他們的感受!

習題

在每一種情況下,選擇使用語言、藝術作品、幻想或全神貫注的傾聽等方式來更好地承認和回應孩子的感受。

1.“所有人都討厭我!”

A.“你這么說不對!你的父母愛你,你的爺爺奶奶愛你,你的老師愛你,還有你的貓也愛你!”

B.“好吧,你這么愛生氣,哭成這個樣子,誰會喜歡你呢?沒有人想和一個愛發牢騷的人在一起?!?/p>

C.“聽起來你今天有點不順心。”

D.“不要小題大做。你總是反應過度。”

2.“我的遙控車壞了!”

A.“你玩的時候太不當心,它才從床沿上掉下來的?!?/p>

B.“啊,這太讓人傷心了。你是那么喜歡那輛車!”

C.“還好你不會開車?!?/p>

D.“別哭了。爸爸明天會再給你買一個?!?/p>

3.“我的老師可真蠢!”

A.“聽起來你很生老師的氣。”

B.“不要那樣說你的老師。這很沒有禮貌?!?/p>

C.“我知道!我在她上周寄到咱家的回執上發現了三個錯別字。這可真不應該!”

D.“我相信她這么做是有原因的?!?/p>

4.你的孩子看到有人在遛狗。她害怕得哭了,然后抱住你的腿。

A.“別哭啦!沒什么好害怕的,那只小狗又不會咬你?!?/p>

B.“你可以摸摸這只可愛的小狗。它的毛多柔軟啊?!?/p>

C.“你害怕嗎?快到屋里去吧。我會告訴那個人,讓他以后去街對面遛狗?!?/p>

D.“看見狗是容易緊張,因為我們不知道它會做什么。我們就站在這里,離它遠一點?!?/p>

5.“我覺得這次數學考試我肯定不及格。”

A.“不要這么悲觀。也許你考得還不錯呢。如果真沒考好,你就去找老師補考。”

B.“考試前你就應該好好復習。這話我跟你說了一個星期了,可你就是不聽。”

C.“要是你心里沒把握,等待考試成績的時候最難熬了。”

D.“我們家數學都不好。很遺憾,你沒有數學細胞。”

6.你3歲的孩子哭個不停,就因為你告訴他不能吃一整盒冰激凌。

A.“你想讓你的牙齒都爛掉嗎?吃那么多甜食對你身體不好?!?/p>

B.“不要貪心。這盒冰激凌是分給大家吃的!”

C.“你應該感謝我給你買了冰激凌。要是你一直哭鬧,那就一口都別吃了!”

D.“這樣美味的東西真的很舍不得和別人分享。你那么愛吃冰激凌,是不是可以吃掉整個游泳池的冰激凌?。縼韥韥?,我們畫一個冰激凌游泳池吧,你可以一猛子扎到冰激凌里。我們再畫點巧克力片吧。”

7.“泰勒說我是白癡!”

A.“用不著為這種事難過,男孩子都這么說話。你們倆那么要好,他肯定不是有意的。”

B.“被朋友罵確實讓人很難過?!?/p>

C.“他這么說真是太過分了!這幾天你別理他了,看看他感覺怎么樣!”

D.“他這么說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對他做了什么?”

8.“史蒂文這次美術比賽又贏了,我連第四名都沒拿到?!?/span>

A.“你不能想著所有比賽都要贏,下次再努力就行了?!?/p>

B.“這太不公平了。很明顯是你畫得更好,他畫的是什么都看不出來,他肯定是評審的親戚吧?!?/p>

C.“好難過??!你畫得那么用心,很多小細節都畫出來了,比如草叢中的小蟲子,還有貓臉上的滑稽表情。”

D.“聽我說,也許你天生就不是當藝術家的料。不是每個人都能畫畫的。你更擅長運動!”

9.“不公平!你應該讓我來沖馬桶!我想自己沖水。”

A.“誰告訴你生活是公平的?你總是忘記沖馬桶,我可不想讓洗手間又臟又臭?!?/p>

B.“別小題大做!下次你再自己沖吧?!?/p>

C.“那這樣吧,我剛喝完一罐蘇打水,一會兒就要去洗手間,然后你就可以替我沖馬桶了?!?/p>

D.“哦……原來你這么想自己動手啊。那我們在洗手間里掛一塊牌子,這樣我們倆就都能記得了。”

10.“我睡不著,我太擔心了。”

A.“躺下,試著放松下來。睡一覺就沒事啦!明天早上一切都會好起來?!?/p>

B.“這算什么煩惱?等你長大了,要還房貸的時候就知道什么叫煩惱了!”

C.“哦,可憐的孩子,也許我們不該逼你考實驗班,壓力太大了。”

D.“如果你有心事,是很難睡著的。我去找張紙,我們把那些煩惱寫出來?!?/p>

?1.?下周要交科學報告,要做的事太多了。

?2.?自行車的鏈子斷了。

?3.?遙控飛機需要換新電池。

?4.?零花錢不多了。有一枚25美分的硬幣滾到了洗衣機下面。

?5.?壁櫥里一團亂,需要騰出更多的空間。

答案

1.C 2.B 3.A 4.D 5.C

6.D 7.B 8.C 9.D 10.D

●本章要點:孩子有好的感受,才會有好的行為

1.用語言承認感受。

“總是有個小弟弟在身邊,真的很不容易?!?/p>

“聽起來這個任務有點難,頭緒太多,不知道從哪開始。”

2.用文字承認感受。

“你很想吃燕麥棒是嗎?我們把它寫在購物清單上吧?!?/p>

“你在擔心很多事。把你的擔心告訴我,我把它們寫下來。”

3.用藝術作品承認感受。

“這真讓人傷心。你想把眼淚畫出來嗎?”

“你很想念媽媽。我們給她畫一幅畫吧。”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愿望。

“我希望有一根魔杖。魔杖一揮,太陽就能馬上出來。”

“這個聚會對你很重要。真希望我們能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

5.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回應感受。

“哦……真是的……嗯嗯……是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玉林市| 阳江市| 大丰市| 抚州市| 江源县| 高雄市| 宽城| 大庆市| 建平县| 宝丰县| 濉溪县| 咸宁市| 来凤县| 襄城县| 龙南县| 青田县| 湘潭县| 新干县| 微博| 德兴市| 武邑县| 棋牌| 嘉黎县| 上高县| 饶阳县| 雷州市| 临江市| 荆州市| 河曲县| 安远县| 清镇市| 元氏县| 商河县| 南漳县| 衢州市| 荣昌县| 佛教| 杭锦后旗| 苍溪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