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知禮

既要讀書,也要識禮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字斟句酌

① 詩:應指《詩經》。② 無以言:指不能正確地說話。③ 禮:應指《禮記》。④立:立足于社會。⑤《論語·季氏》是《論語》中的第十六篇,此處為節(jié)選。

古文今譯

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記》,就不會做人做事,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

以古論今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古代,特別是在孔子的教學中,《詩經》與《禮記》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

這一章是《論語·季氏》里所記載的孔子教誨兒子孔鯉的話。孔子認為修身必先學詩,不學《詩經》,在一些重要場合甚至連話都不會說;在社會交往中,更要學習禮儀規(guī)范,不學《禮記》就不會做人做事,甚至在社會上無法立足。可見學詩、學禮的重要性。

同學們,這兩句話中的“學詩”和“學禮”,放在今天,實際講的就是勤奮讀書和以禮做事,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兩個課題。一個人既要讀書,汲取文化修養(yǎng);又要識禮,懂得為人處世。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趣讀故事

陳亢問于伯魚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注釋

① 陳亢(gāng):即陳子禽,孔子的弟子。② 伯魚:即孔鯉,字伯魚,孔子的兒子。③ 異聞:這里指不同于對其他學生所講的內容。④遠(yuàn):這里指不偏愛。

大意

陳亢問伯魚:“你在老師那里聽到過什么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呀。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么說話。’我回去就學《詩》。又有一天,他又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足于社會。’我回去就學《禮》。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陳亢回去高興地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三方面的收獲,聽了關于學《詩》的道理,聽了關于學《禮》的道理,又聽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

陳亢認為,伯魚是孔子的兒子,孔子或許有特別的學問教給伯魚,所以才這樣問伯魚。聽到回答以后,知道孔子對待自己的孩子同對待所有學生一樣,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傳授,陳亢便更加崇拜孔子了。

頭腦風暴

有人認為“學詩”“學禮”是中國古代社會的要求,在當今時代,我們只要學好文化知識,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去“學禮”。

你贊同這種觀點嗎?請說說你的想法和理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确山县| 衡南县| 栾城县| 锡林浩特市| 唐山市| 蒙阴县| 札达县| 和龙市| 普兰县| 手游| 栖霞市| 水城县| 措美县| 页游| 体育| 朝阳市| 绥滨县| 吉水县| 临武县| 博爱县| 修武县| 东宁县| 周宁县| 孝义市| 汉中市| 紫金县| 宜丰县| 五峰| 镇赉县| 苍溪县| 绍兴市| 延长县| 九台市| 江永县| 阿克陶县| 潮州市| 万盛区| 互助| 新余市| 蓬安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