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一個宋朝
- 吳鉤
- 1949字
- 2022-10-27 10:58:55
一個盛產“怕老婆”故事的時代
百宜嬌
看垂楊連苑,杜若侵沙,
愁損未歸眼。
信馬青樓去,
重簾下,娉婷人妙飛燕。
翠尊共款。
聽艷歌、郎意先感。
便攜手、月地云階里,
愛良夜微暖。
無限。風流疏散。
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
明日聞津鼓,
湘江上,催人還解春纜。
亂紅萬點。
悵斷魂、煙水遙遠。
又爭似相攜,
乘一舸、鎮長見。
此詞作者姜夔(約1155—約1221年),號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作可謂宋詞發展至極雅致境界的代表作品。宋人黃昇在《中興以來絕妙詞選》中評價他說:“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鼻迦藙⑽踺d《藝概》評價他說:“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不過他的這首《百宜嬌》卻是一首“戲詞”,是他寫來戲弄一位叫張仲遠的朋友的,所以此詞又有一個題目,叫《眉嫵·戲張仲遠》。
張仲遠,生平不詳,吳興人,跟姜夔交情極好。淳熙十六年(1189年)春,三十四歲的姜夔外出游歷、訪友,來到吳興,宿于張仲遠家。恰好當時張仲遠不在家,是其妻子接待了遠道而來的姜夔。
張仲遠的妻子是出了名的“醋壇子”,因丈夫時常外出,張妻擔心他在外頭拈花惹草,每有客人投刺拜訪,必再三盤問丈夫:“此人跟你是什么關系?你是不是經常和他在外面花天酒地?”張仲遠是出了名的“懼內”,被夫人盤查起來,只能唯唯諾諾的,拼命解釋。
姜夔早就聽說了張仲遠夫婦的故事,看到張仲遠不在家,突然就生出了“惡作劇”心理,想戲弄他一番。當天便寫下了這首《百宜嬌》?!栋僖藡伞吩~牌又名《眉嫵》,據傳出自西漢京兆尹張敞為妻子畫眉的典故??傊?,這一詞牌透出一股曖昧的氣息。而姜夔此詞的內容,就更加曖昧了。全詞以一名妙齡女子的口吻,講述她與情郎如何“翠尊共款”、對酒當歌,又如何攜手共度良夜,次日在碼頭依依惜別。少女對情郎十分思念,希望來日相見,從此不再分離。
姜夔將這首《百宜嬌》抄在一張粉紅色的信箋上,丟在張仲遠家里,然后告辭,去拜訪另一位朋友俞商卿,共同到北山沈氏圃尋梅。
再說張仲遠妻子見了那封抄寫《百宜嬌》的信箋,不知是姜夔故意留下的,還以為是她丈夫的哪一個紅顏知己寫的情書,果然醋意大發,怒不可遏。待到張仲遠回家,妻子將一紙《百宜嬌》擲到丈夫臉上:“坦白交代,這到底是哪一個狐貍精寫給你的艷詞?”
張仲遠一臉茫然,哪里解釋得清楚?張妻這下更是認定丈夫必是心里有鬼,所以才百口莫辯。她立即大展“雌威”,出手就去抓老公的臉皮。張仲遠不敢反抗,結果臉被抓花了,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外出見人。
姜夔這個玩笑可是開大了。
其實,在宋代,像張仲遠這樣的“妻管嚴”大有人在。在波瀾壯闊的中國“懼內史”上,宋人至少貢獻了三個著名的典故:“河東獅”“胭脂虎”與“補闕燈檠”。姜夔要是都寫詞相戲弄,恐怕會忙不過來。
“河東獅”是指北宋名士陳季常的妻子柳氏。陳季常居于黃州之岐亭,自稱“龍丘先生”,家里來了客人,他常以美酒相待,叫來聲妓歌舞助興。但陳季常的妻子柳氏時常因此醋意大發,當著眾賓客的面,對丈夫大吼大叫。因此陳季常對妻子很是懼怕。朋友蘇軾為此寫了一首詩送給他,詩中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币蛄蠟楹訓|人,蘇軾便將她比喻為“河東獅子”;也有人說蘇軾是借“河東先生”(柳宗元)指代陳妻柳氏??傊?,經蘇大學士的妙筆,一個形容悍妻的成語“河東獅吼”便從此傳開了。
“胭脂虎”的故事出自北宋陶穀的《清異錄》:“朱氏女沉慘狡妬,嫁為陸慎言妻。慎言宰尉氏,政不在己,吏民語曰胭脂虎。”尉氏縣知縣陸慎言的妻子朱氏很是“狡妒”,陸慎言對她言聽計從,就連縣里的政事都要由老婆定奪,當地吏民都稱朱氏為“胭脂虎”。后來,人們便常用“胭脂虎”來形容悍婦。
“補闕燈檠”的故事說的是,冀州有一名儒生,叫作“李大壯”,別看他名字中有“大”又有“壯”,好像很威風,其實非常怕老婆,“畏服小君(妻子),萬一不遵號令,則叱令正坐”,然后老婆在他頭頂放上一只燈碗,點燃燈火,大壯只能乖乖地接受老婆大人的體罰,“屏氣定體,如枯木土偶”。時人戲謔地稱他為“補闕燈檠”。

環翠堂新編出像《獅吼記》
宋人懼內,恐怕不是個別情況,而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要不然,北宋文人曾鞏也不會大發感慨。他說古代的女子都能安分守己,宋朝卻不然。時常是丈夫屈從于妻子,一言不合妻子就大發雷霆,而當丈夫的卻不敢責備妻子。顯然,曾鞏對“怕老婆”這一社會現象很是看不慣。
不過,按胡適的說法,“一個國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則容易民主;反之則否”。懼內似乎是社會文明的體現。胡適的戲言不可當真,但宋人懼內成為一種現象,確實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宋代女性并不像今日文藝作品里所描述的那樣低三下四。事實恰恰相反,宋代女子擁有獨立的財產權,法律也未禁止婦人改嫁,妻子甚至還可以主動提出離婚。由此可見,宋朝女性的社會地位并不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