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你可能不夠獨特

世上的玫瑰沒有兩朵是完全相同的,也沒有任何人曾經(jīng)或即將與另一個人經(jīng)歷完全相同的人生旅程……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丈夫熱衷園藝,他經(jīng)營的玫瑰花園給大家增添了很多樂趣。有一天,我們共同欣賞玫瑰花,他說:“乍一看,仿佛這些玫瑰花都是一樣的,不是嗎?其實不然!如果你仔細分辨,就會發(fā)現(xiàn)顏色和品種都一樣的花之間仍有細微差別——成長速度、花瓣的卷曲程度、顏色鋪展的密度——每一朵都存在細微的不同。”

自然界到處充滿多樣性,而人類自身更是千差萬別。前英國科學促進協(xié)會主席、古人類專家亞瑟·凱斯爵士說:“沒有任何人曾經(jīng)或即將與另一個人度過完全相同的人生旅程……每一個人的生命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錯,每一個人的生命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我們的本質(zhì)都由相同的材料組成。

要獲得成熟的智慧就必須認識并理解這個事實,這是一座跟我們的同胞溝通的橋梁。在我們尊重對方是個“個人”,一如我們知道自己是個“個人”之前,我們無法跟他溝通或建立任何有意義的關(guān)系。

這話聽起來似乎很容易,事實上是一天比一天難。雖然我們喜歡自認為是一個已經(jīng)廢除了階級意識的國家,但事實上卻仍然受到階級意識的支配。我們發(fā)展出一套特殊的用語,反映出我們不喜歡把一個人當個人看待,而將他納入我們認為他所歸屬的階層里——在統(tǒng)計欄或調(diào)查問卷中,“普通人”、“中下階層”、“消費大眾”、“低收入人群”、“白領(lǐng)階層”、“藍領(lǐng)階層”、“咖啡座人士”等等——這一切“標簽”顯示我們不愿意或缺乏將他人當做是“個人”而不是一個群體當中無名無姓、沒有面孔的一分子的能力。

我們已經(jīng)被分類,然后被歸納于某一個群體中。在生活中,我們的方方面面都在受調(diào)查;社會調(diào)查員對我們再熟悉不過:我們喝幾杯咖啡,多少人擁有汽車及什么牌子的車,聽什么廣播或看什么電視,甚至我們每一年過多少次性生活,過得怎么樣等等。

大家都在強調(diào)“調(diào)整適應”、“群體整合”和“社會機動性”,削弱自己的個性以順應所屬群體可敬的行為。絕對的個人主義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難怪我們總覺得自己已經(jīng)失去獨立性,如果思想和行為與他人出現(xiàn)差異時,心里就會感到很不舒服。

事實上,每個人還是希望自己能獨一無二地生活。分類的壓力、認同的壓力并不能阻止人們在內(nèi)心深處渴望與他人不同。而這種渴望一旦通過外在表現(xiàn)掙脫出來,我們也就有機會躺進精神病醫(yī)生辦公室里的長椅、住進精神病院、沉迷于酒色和毒品。但是這樣就永遠也無法找回迷失的自我了。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怎樣做個與眾不同的個體?我們怎樣得到一種相對成熟的自覺?我們提出三個建議:

(1)在孤獨和退隱中認識自己

過度緊張的生活使我們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機會,我們必須為孤獨創(chuàng)造機會。

不同的人對孤獨有不同的理解。一個朋友說,如果他需要沉思,就上街去進行長距離的散步,任自己在人群中消失,“在這種方式下思考問題,我就能避免分心。”

在紐約時,我丈夫常去附近一家教堂,因為那里安靜。這樣能使他內(nèi)心平靜,使自己保持活力,使精神更振奮。

我最難得的孤獨時刻是自己沉浸于自然那一刻。我很少做長距離散步或戶外活動,但是我經(jīng)常在花園里散步或至少還能不時抬頭望一眼窗外那棵樹或天空。四季的更迭真是個永恒的奇跡。方寸間的土地和廣袤的田野都可以體驗欣賞的樂趣。我此時就會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與大自然親密交融。

也許有的人喜歡獨處安靜的房間或只是令肉體孤獨地存在。不管怎樣,每天創(chuàng)造一段孤獨的時光,把電話和所有干擾的事物拋開,是我們探索自己的生活、信念和行動必須要做的。許多哲學家和思想家都強調(diào)過孤獨的價值:耶穌、佛陀、施洗者約翰、笛卡兒、蒙田、班揚等人也正是在孤獨中才獲得了啟示。

(2)擺脫習慣這把枷鎖

我們已經(jīng)被活埋在習慣和無聊的事物里面,只有通過超凡的努力,這猛烈的炸藥才能將我們解救出來。有多少人自甘套上習慣和惰性的枷鎖,沉悶、無望地茍且度日?

我有一個年輕女學生,跟我講過她和她丈夫破除習慣枷鎖的故事:

“我丈夫和我都喜歡看電視,”她說,“我們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看著電視節(jié)目吃晚飯,直看到困得必須睡覺。為了不錯過好節(jié)目,我們不去拜訪朋友,不看書,也不一同外出享受美好的時光。別人來拜訪我們,我們就盼望他快快離開,也好繼續(xù)看被打斷的電視節(jié)目。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們一起吃午飯,我發(fā)覺我已經(jīng)無法跟她們交談,我根本插不上嘴。我哪兒都沒去過,什么書也沒看過,什么事也沒做過——我的生命的黃金年代都被一間黑屋子里的電視機耗費了。

“回家后,我勸我丈夫,有的人連戒毒都能成功,我們應該也能從電視節(jié)目中解脫出來。他很贊同我,我們開始努力于其他事務,以便轉(zhuǎn)移精神。我們報名學習成人教育課程,經(jīng)常打保齡球和出門訪友,又從圖書館借來書,然后互相讀給對方聽。我很滿意能戒除電視癮。我們的工作和婚姻也因此而改善。我們感到生活中有很多樂趣,而且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生活的價值都提高了。”

兩個曾被活埋在習慣里的人,終于獲得解放,他們曾被自己緊緊包裹。

(3)發(fā)掘生活中我們最滿意的東西

1878年,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給妻子的信中有一段最精彩的描述:“……我堅持認為要正確評價一個人的人格,最好的時機是觀察他最活躍、最滿意時的精神或道德態(tài)度,這時他內(nèi)心傳達的聲音是:‘這就是真正的我!’”

簡單地說就是:興奮時真我便自然浮現(xiàn),因為一個人“最活躍最滿意”時也最興奮,不管這個人是對一個想法、對一個人或一種情況的哪一種形式的興奮,都會使我們擺脫無聊的事情、習慣和壓力,形成對真我的刺激。

興奮是使工作轉(zhuǎn)向成功的最基本要素,也能激發(fā)我們的熱情發(fā)揮最大潛力。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德華·維克多·艾波頓爵士有這樣一句話聽來讓人吃驚:“談到科學成功的秘訣,我甚至愿將熱情排在專業(yè)技術(shù)的前面。”

當然,愛德華爵士不是說專業(yè)技術(shù)在科學研究中不重要,他想說的是熱情——興奮——會對一個人掌握專業(yè)技術(shù)形成刺激。

我丈夫在從事演說教導44年的經(jīng)驗中,得出“演講的效果取決于演講者對他的講題的興奮程度”的結(jié)論。不管他講氫彈,還是講岳母大人,或者是伊索匹亞的降雨量,他對聽眾形成的沖擊力總是與他對講題的感受力成正比。

個人的性格很難改變,只能使他顯現(xiàn)。要找出我們身上區(qū)別于他人的寶貴的優(yōu)點,就必須從心底里剔除那些恐懼、畏縮、多疑、迷惘、惡習等等。興奮,就是燒毀這些東西,使真性情、真性格袒露的大火。

興奮的形式多種多樣。愛就是一種使我們敞開自我的形式。看過電影《瑪?shù)佟返娜硕寄荏w會愛是如何使原本無聊孤單的人得到改造,進而去開創(chuàng)他們嶄新的世界的。

興奮是人們不斷刺激自己工作、活動的動力。耶魯大學的威廉·里昂·菲爾普斯教授有一本書名叫《工作的興奮》,書中到處都洋溢著他對工作的興趣。

生活危機能刺激一些人,使他們鮮活起來。規(guī)模比較大的如戰(zhàn)爭、洪水或地震等災難的降臨,會對人產(chǎn)生強烈的刺激——惟真英雄能見本色;就比較小的規(guī)模來說,比如當家庭發(fā)生危機時,那些和子女同住、看上去已經(jīng)老朽的人,卻往往能成為一種力量,發(fā)揮重要作用。

所以,以下便是使我們與他人區(qū)別開來、培養(yǎng)自己的獨特個性的三種方法:

(1)每天給自己一刻獨處的時光;

(2)努力掙脫惡習的桎梏;

(3)發(fā)自內(nèi)心的興奮和狂熱。

心靈的成熟要靠不斷地自我發(fā)掘,這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不能了解我們自己,我們就無法了解別人。“了解自己”是智慧之始,正像蘇格拉底所言,“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苏州市| 大埔区| 玉溪市| 台中县| 榆树市| 绥芬河市| 汉寿县| 贵阳市| 内江市| 怀化市| 海口市| 洛阳市| 广德县| 黄浦区| 大石桥市| 胶州市| 吉林市| 泽普县| 遵义市| 建宁县| 威海市| 乐平市| 桦甸市| 秦安县| 江川县| 万年县| 晋中市| 广汉市| 潜山县| 新平| 阳新县| 怀仁县| 全州县| 秦安县| 抚远县| 双流县| 潞城市| 即墨市| 洞口县|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