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修養(yǎng)
面對變幻莫測的運勢,能怡然自得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老病死等無情的自然定律,老而益壯,應(yīng)該用良好的修養(yǎng)來補充天生的缺憾,用明慎的領(lǐng)悟力來觀察眾生萬物。人為修養(yǎng)是對自然天工的一大補充,是人的第二再生,是在自然的基礎(chǔ)上添喜加彩,有時候超越于自然造化以外。
修養(yǎng)是在自然第一存在之外開辟了一個人為的世界,來彌補自然的缺失,使自然更加完美。沒有人為修養(yǎng),自然就會顯得粗拙,不修邊幅。毋庸置疑,這是人在失樂園中的首要任務(wù),創(chuàng)世主當(dāng)初在眾生中擢選他為助手,并立為世界之主,就是要他耕耘、完美、潤飾這個世界。修養(yǎng)就是披加于自然之身的皇袍,它使自然的質(zhì)樸生光增色。人的努力能使沙漠變成樂園,人類精神的偉大之處,可謂不勝枚舉!
用心觀察事物
開天辟地第一個人的特權(quán)——也是你的特權(quán)——就是以一種新鮮、專注的目光,看看這個錦繡般的世界是如此之大、之美、之強,以及如此和諧與變化多姿。通常,人們看沒有獨特新意的東西時就不會感到欽佩,無欽佩之心也就難以停足注目。人在誕生在這個世界之時,心智之眼是閉著的,通過教化啟蒙獲得了心智,心眼逐漸才開啟。然而蹈常習(xí)故,心智被世故填滿了,根本沒有容納奇妙之心的余地。明智之人善于自我省思,想象自己是初生于世的嬰兒,感受世界上種種驚奇的事物,欣賞人生的完美,并充分提升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用豁達(dá)的心態(tài)來看待世事。
譬如有人在美不勝收的園林閑庭漫步,然而心有旁騖,一開始并沒有留意草木之美與繁花之盛,直到偶然觸目頓悟,再回首來路,四周環(huán)顧,目游心賞,于是一花一草一木莫不成趣。人類也是如此,自搖籃到墳?zāi)梗藗儤O少注意到宇宙之美之善。而智者則不時回首,保持人生樂趣,世間萬物即使不見新景,也常生新意而創(chuàng)造新的境界。
求知的四種途徑
要想多知多識,有四種途徑:長壽;行萬里路;讀千卷書(最容易);聽智者一席話(最富樂趣)。
偉大之缺憾
一本偉大的書籍,對于識趣知味的讀者來說,應(yīng)該克服一些瑕疵:既不短到能終篇記誦,又不長到他永遠(yuǎn)難以終篇。
作為座右銘的箴言
作為座右銘的箴言越短,其蘊涵的智慧就越深刻。埃皮克提圖1將所有哲理歸結(jié)于兩個詞:持守、拋棄。
1Epictetus,與斯多噶學(xué)派時相往來之希臘哲人。
機趣
體會機趣,使人有如鷹翱翔天空的感覺;創(chuàng)造機趣,使人似天使般飄然若仙。機趣是赤子之樂,它能將人提升于非比尋常的程度。
機趣這種東西可以概括,卻難以精確定論。它讓我們能夠感覺到它,但不讓我們清楚地界定它。如此微妙的事情,歡迎任何人都來描述一番。猶如美貌愉眼,和聲悅耳,機鋒是為心智而設(shè)的,吊詭是真理變成的怪物。
殘忍和藝術(shù)
強迫讀者或聽眾自始至終閱讀和聆聽單獨一個話題——如治國之術(shù)、養(yǎng)生之道,或者登山——無論題目是什么,都是殘忍的,而非藝術(shù)。
取消獻(xiàn)詞
人們往往會接受寫在書中的對自己的贊美之辭,甚至自以為名副其實。在他人看起來不過是奉承阿諛,自己卻以為理所應(yīng)得。于是當(dāng)這本書再版時,作者詳細(xì)列舉第一版勘誤時,其中一項往往是書前面的獻(xiàn)詞。
別具一格
有人不惜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學(xué)會用他們的頸背說話,而不要像一般人那樣用嘴說話。在他們看來這才是別具一格。
新的死法
一個遭遇船難的人。
啊,生命!你原本就不應(yīng)該開始,既然有始,就不應(yīng)該有終。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你贏得更熱烈的追求,也沒有什么比你更脆弱。那些失去你的人往往追悔莫及……自然造化是人類的后母,使人出生時無知無識,死后才賜予一切,讓他在種種愚弄的惡作劇中感受生命的存在。啊,第一個虛妄逞能,將生命托付給一塊薄弱木頭,往返于兇險波濤中的人,真是個魯莽的獨夫!人們說他是鋼甲護體,我說他不過是裹著一堆爛鐵的冒失鬼。至高無上的天意,用高山與大海將萬國分隔開來,真是枉費用心,人類悍然而行,發(fā)明了橋梁,將阻隔聯(lián)為一體。然而所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反過來都變成了與自己作對的致命玩意。火藥不斷吞噬生命,成為毀滅人類最可怕的怪物,船不是預(yù)訂的棺木,又是什么呢?死亡之神嫌陸地這個舞臺太狹隘,不夠她盡情發(fā)揮,于是發(fā)明了教人無處不能送死的途徑。我們踏上甲板,一如登上斷頭臺,這是對我們賣弄勇敢的懲罰。凱托斷言人有三蠢,登船為最,此乃睿智之言。啊,命運!啊,上天!啊,運勢!你們對我如此百般迫害,你們一動了手,就無法收手,除了致我于死地!
人生四大階段
人生每隔七年就會更新一次,而人生的四大階段,性格的變化更為頻繁。人生之初,處于混沌狀態(tài),沒有任何知識或者說知識很少。幼年時期,人最基本的力量尚未蘇醒,而高貴的力量則深埋于蒙昧幼稚之中。此時,如同植物般茁壯成長,像花朵般汲取營養(yǎng)。隨著歲月的流逝,靈魂從襁褓中脫穎而出,開始顯示其自身的力量,微笑著進入青少年時期,而開始懂得如何去追逐物欲和情色了。在心智上他依然一竅不通,缺乏理智和判斷力,惟自己的個性和氣質(zhì)是從。最后,而且往往為時稍晚,才開始覺醒并趨向于追求一種理性的生活;他開始認(rèn)識到自己是人,與禽獸有別,并且有心完成其人格,懂得受人尊重的可貴,渴望獲得勇氣,擁抱美德,享受友誼的快樂,追尋真知灼見,積累學(xué)識,向往最高尚的職業(yè)。
人生如河流
那些將人生喻為河流的哲人的確是見地非凡。人們就像河流,每個人都在不斷流向死亡。童年是一條笑容滿面的小溪,從細(xì)軟沙塵中源源而起——人也是塵土做的。小溪色澤清澈、質(zhì)地清純、歡聲笑語,在風(fēng)中潺潺而流,水面波光粼粼,兩岸花紅柳綠相映成趣。青年時代來臨時,則如同激流滔滔,時而奔騰跳躍,時而俯沖而下,亂石穿空,濺起浪花朵朵,時而郁郁緩行,漫溢而漲。中年時期已經(jīng)慢慢成熟起來,懂得如何沉潛。行為舉止變得風(fēng)度雅致了。正如河流一樣,因為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才能表現(xiàn)出不驕不躁。這個時期,如同泱泱河水,雄壯且寬闊,厚實而凝重。澆灌莊稼,護繞都城,有無窮的用處。到了下游,萬川歸大海,如同人進入龍鐘之態(tài),進入百病的老年。河水奔流到此,已經(jīng)是勢盡力竭了;人生拼搏到此,也是聲泯名沒,生活不再有甘甜之味,如同腐朽的舟殼,處處進水,風(fēng)搖雨蕩,分崩離析,最終湮滅。
人生三程
身體的成熟需要25年,心靈的成熟需要50年,精神則生生不已。人生有三程,最好的是中間一程。這一階段,人生臻于完美,靈魂到達(dá)鼎盛,智慧深邃實在,才華名副其實,見解則與理智相得益彰。成熟是人生的良好開端。但有的人生命從未開始,有的人卻天天重新起頭。這種年齡階段,即使不能達(dá)到絕對完美的境界,但欠缺之處也少于其他階段,它不像童年無知,不如青年癲狂,也無老年之沉重,而是如日中天。人生階段不同,天地造化也賦予了不同的裝飾:童年滿頭金黃頭發(fā)如同黃玫瑰;中年則胡須與頭發(fā)烏黑適中,是思想深沉與智慮明慎的象征;生命接近其目標(biāo)時,頭發(fā)就變成了白色,因為老年的心胸是坦白的。
自然造化的詭計
自然造化如此詭計多端,她以一種不誠實的方式將我們帶進這個世界。她巧為安排,讓我們在無知無識、無嫌無猜中誕生。我們來得懵懂,甚至盲目,不知自己有人生,也不懂得人生為何物。童稚之時,人為任何幼稚的事物所威嚇,為任何玩具或游戲所滿足。他自以為進入了幸福的王國,其實不過是運勢的俘虜。等到自己睜開了靈魂之眼,恍然頓悟了自己上當(dāng)受騙時,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他困囿于泥沼中——生活就是沼泥,除了在泥沼之中得過且過,慢慢掙扎又能如何呢?我相信,如果不是造化之神巧施其計,沒有一個男女會愿意進入到這么一個欺誑的世界,也很少人會愿意活下來。人們要是知情,哪個會跳入這樣一個虛偽的國度、真實的囚牢,來消受這么多懲罰?在肉體方面:餓、寒、冷、熱、疲、裸、痛、病;在心靈方面:欺騙、迫害、妒嫉、鄙視、恥辱、騷擾、悲傷、恐懼、憤怒、絕望。而受盡這些痛苦之后,凄慘而亡,依然一無所有:家宅、地道、財貨、榮名、朋友、親戚、兄弟、父母,以及——正當(dāng)我們最懂得珍愛它之時的——生命。
造化十分清楚自己所為何事,人則是盲目地接受。哦,人生,不了解你的人,就讓他欣賞你吧,但只要覺醒而知道真相的人,個個都會寧可從搖籃直接移到棺材里,從子宮直奔墓穴。人生的痛苦最常見的一個預(yù)兆,就是我們出生時的哭聲……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國王或女王進入世界時的號角,不是別人的,就是他們的哭號,宣布我們的僅有國度是哀傷。對這個以母親的慘叫與嬰兒的哭聲起頭的人生,我們能期望什么呢?
自知之明
這句成語古人誦記不絕,并且以金字大書于德爾菲斯神殿墻上。智者、哲人更是謹(jǐn)記恭錄于心中:“知道你自己!”然而在生物之中,唯有人往往錯識生命的宗旨,唯有人常常失足墮落。人高貴的意志,反而變成了其迷途的緣由。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也不會真正懂得其他任何事,經(jīng)常淪落為智者的奴隸。搶匪危害行客,史芬克斯為難旅人,都比不上自我無知。無知到不自知無知,到茫然不覺得自己并不用心,就是愚蠢。
清澈如水
任何事物都不可完全相信,甚至最清澈的水;水過于明澈,就會改變物態(tài),使之變大、變形,或者將東西藏于深處而面帶微笑,就像一切政客一樣。
真相
亞歷山大當(dāng)庭聽訟,常常用一只耳朵傾聽原告,而將另一只耳掩起,他說:“我要留一耳聽取捏造的不實之詞。”
多與少
眾多,則人少。
忘泉
在攀登青云之路,邁上成功的第一個階段時,你會遇見一道怪泉,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常常用此泉之水來解其野心之渴。此泉與一般水不同,其中之一是使人忘卻過去。我親眼看見有人喝了一口,就將老友舊識——那些卑微歲月的見證者忘得一干二凈,甚至連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一并忘記。有個野蠻之徒一飲此泉,就不認(rèn)得生身父親,一切義務(wù)、一切恩惠,盡拋之腦后。飲過此泉的人,都只想借,不想還,他們只想做債權(quán)人,不當(dāng)債務(wù)人。他們甚至忘記自己身在大海之上,渾然不思自己本是泥坑出身。對他們而言,那些令他們想起昔日貧賤的一切人或事,都有損于他們今日的尊榮,都應(yīng)該忘懷。他們飲下忘恩負(fù)義的泉水,顯得威嚴(yán)持重,開始與自己熟悉的人冷淡疏遠(yuǎn),森森然飄上自己的寶座,既不認(rèn)識別人也不認(rèn)識自己。富貴改變?nèi)舜蠖鄶?shù)都是如此。
迥然相異的人性
觀察一個獅子,就知道所有的獅子都是如此,看一只羊,就知道所有的羊都是如此。
了解一個人,卻只能說一個人如此,而且不能完全了解他。所有的獅子都很殘忍,所有的羊都天真;人的性格則迥然不同。高貴之鷹必生出高貴的后代,但是名人卻并不一定能生出名后代,小人未必生小人。每個人各具面孔與品位,從來沒有兩個人一個見解。自然造物主賦予人類不同的面孔,使我們能以各人的言行舉止驗明正身,以免善惡相混,雌雄不辨,將一人的惡推及到所有的人。許多人費盡心機研究各種各樣的藥草,但對我們與之共生共死一世的人,研究和了解他們的特性將是更為重要之事!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并非都真正是人,在我們的大城小鎮(zhèn)中處處藏著各種可怕的怪物:那些無所事事的聰明人,不知明慎的老年人,沒大沒小的年輕人,不知羞恥的女人,富而不仁之流,貧而無禮之輩,高而不貴之屬,目無法紀(jì)之徒,了無人性之人,以及喪失人格之人。
回頭無路,奮勇向前
人屬于理性的東西,但是人的理性往往服從于獸性,受情緒控制的程度堪稱世界一奇。由這個最大的失序開始,生出許許多多畸形怪物來,所有的是非都顛倒過來。美德普遍遭到迫害,惡行卻贏得陣陣掌聲;真理寒噤不語,而欺偽舔舌多語;人一旦窮困潦倒,就會拋棄智慧變得十分愚蠢,有權(quán)有勢的人做的蠢事也被稱之為智慧。理應(yīng)舍生成佛之人殺生,新樹枝葉早凋,老樹暮冬開花。誠實正直之人備受欺辱,人們的心智錯亂,左右不辨,旁門左道橫行于世,本末倒置,踐踏美德,應(yīng)進反退。
若能回頭,多少將會回頭!世上將不存一人。我們攀爬生命之梯,舉足之處,梯級——日子消失,回頭無路,只有一心一意奮勇向前。
眾惡爭記
邪行惡德齊集一堂,三杯下肚,于是一起宣布人類是公敵,不是為了別的原因,只因他們能用理性來思考問題。即將開戰(zhàn)之際,“不和”出現(xiàn)了。他不是像傳言所說的那樣從地獄來,也不是從什么帳篷中來,而是從偽善野心的閣樓中來。他果然名不虛傳,一到場中,就引起爭吵,爭論應(yīng)該由誰領(lǐng)軍做前鋒,那些邪行惡德個個都想爭先。貪食自稱是眾惡之首,早在搖籃之中即曾出師奏捷。淫欲自言力量與勇敢為諸邪之冠,并夸耀自己赫赫戰(zhàn)功,因此,推舉由他掛帥者為數(shù)眾多。貪婪自封自己為萬惡之源,驕傲則大談家世2,聲稱唯有她與人最相當(dāng)3。憤怒見此情形惱怒起來,埋頭橫沖直撞,與群邪頂撞起來。一時間,千惡萬邪相爭相斗,丑態(tài)百出,天下大亂。這時,惡意走上臺來,發(fā)表一番宏論,意思大概是說群邪應(yīng)該團結(jié),切勿單槍匹馬上陣:“……至于先鋒,誰還有疑問呢?當(dāng)然非我長女孟提拉4莫屬,她是萬惡始作俑者,萬邪的源頭,罪行之母,多頭蛇,百變怪,百足蟲,假冒的大王,欺偽的始祖;欺偽是統(tǒng)治騙人者與被騙者兩個世界的國王,無論他們是由于無知或惡意而騙人或受騙。讓虛偽與欺詐去襲擊人吧,特別是在他純真的童年與青少年時代。讓他們用智計與謀略,運用埋伏虛構(gòu)、捏造、哄騙,以及他們那個意大利大家族其余子弟齊力上陣,然后諸邪依次進攻,輪番出擊,擒抓孩童,擄掠青年,定會高奏凱歌而歸。”
2她乃是天國嫡裔。
3其余罪惡皆屬獸性。
4Meneira,西班牙文“說謊”。
禁止的刺激
對于禁止的東西,人們總會萌發(fā)出一股奇怪的興趣,舍了性命想弄到手。因此,想要他們追求什么,下禁令就行了。最丑陋的東西一旦被禁止,比追求最美麗的東西還狂熱。禁止斷食,連伊壁鳩魯(禁欲學(xué)派)——甚至黑里歐加巴魯斯5也會不惜活活餓死。禁止貞潔,即使是維納斯也會趕著離開塞浦路斯6,進修女院里去。所以,高興起來吧!世上從此沒有欺騙,也看不見不忠、忘恩負(fù)義、爭吵、背叛出賣等惡劣行為。戲院與賭場關(guān)門,美德流行于市,好時佳日重返人間,婦人與丈夫重修好合,處女又知珍惜貞德。政客們不再滿口謊言,城市里不再流言蜚語;男女大欲則敬重六誡,眾生幸福重生,黃金時代就此翩然降臨。
5Heliogabalus,淫亂的羅馬皇帝,強迫國人信奉太陽神,大開殺戮;因大搞同性戀派對,觸怒輿論而被殺。
6Cyprus,維納斯居住的島。
目的與手段
許多人庸俗低劣,錯亂萬端,其中之一就是將目的誤以為手段,將手段變成目的。本為暫時之物,變?yōu)槌志茫型拘菹s久居不走。他們在應(yīng)該結(jié)局之處起步,在應(yīng)為起步之處結(jié)束。造物主有先見之明,在人生百事之中放進快感作為媒介,使人在萬般辛苦之余能有所解脫。她明智謀劃,協(xié)助人們度過一切痛苦。然而人生惡意也正在其中。當(dāng)他獸性發(fā)作時,比任何動物更加不如,人性墮落,人格喪失,將快感變成了目的,人生變成達(dá)到這個目的的手段。他不為活而吃,卻是為吃而活;不再為工作而休息,卻好逸惡勞。不是為了繁衍族類,而是放縱淫欲。讀書研思不再是為了了解自己,而是為不要了解自己。說話不為必要,只為口舌之快。不是享受生活,而是為享受而生活。所以,萬惡皆以快感為首。快感成了癡念妄想的先鋒,口腹之欲的差役,情緒的幫兇;它拖著人狂走,讓他逞欲,忘乎所以。
口隨大眾
運勢之神坐在她光彩照人的寶座上,頭頂至尊的華蓋,周圍群臣侍候。這時,兩個人走進圣殿求她施恩惠助。
第一個人請求運勢之神幫助他在追求真理的人中間走好運,獲得明智與慎篤者的歡心善待。旁觀者互使眼色,悄悄地說:“當(dāng)心,不然世界就是他的了。”
運勢之神面色凝重,黯然神傷,準(zhǔn)其所請。
第二個人走上前來,其所求正好相反。他想在無知與愚蠢之谷得意風(fēng)發(fā)。眾臣聽到如此古怪卻一本正經(jīng)的請求,莫不哄笑。運勢之神面帶微笑,準(zhǔn)其所請。
兩人心滿意足,各得其所,聲聲感激,告辭而去。眾臣喜歡揣摩主人的心意,習(xí)慣觀察主人的形色,已注意到方才神情的變化。她也察知他們目睹這種變化,于是高聲問道:
“你們認(rèn)為,這兩人哪個更聰明?第一人?你們大錯特錯。他是個蠢夫,既不知道自己求什么,也成不了什么大事。第二人清楚自己所為何來,在世界上無往不利的將是他。”眾人聽到她如此矛盾的說法,心存疑惑,于是她再為他們解惑:
“智者寥寥。一城之中,找不到四個。四個?一國之中,連兩個也找不到。無知之輩到處眾多,蠢人無數(shù),得到他們支持的人將會統(tǒng)治全世界。”
真理也需要裝點
真理是悟性的正室,虛妄則是她的勁敵,企圖將她趕下床。為了將她拉下寶座,虛妄使盡巧計,肆意中傷,批評真理簡陋、粗服亂發(fā)、僵硬單純,夸耀自己彬彬有禮、機智靈活、時髦、溫文爾雅,并以此邀寵。她天生貌丑,卻善于裝扮。她以享樂作為誘餌,用不了多久就顛覆了人心最高貴的部分。
真理眼見自己被排斥,于是向機智訴苦,請教挽救的方法。
“聽著,我的朋友,”機智說,“這年頭,沒有比硬生生的幻滅更難下咽的食物了,沒有比赤裸裸的真相更苦口的東西了。直射眼睛的光,連老鷹和山貓都承受不了,更何況那些有眼疾的人呢,你又能指望她如何?聰明的大夫發(fā)明了將真相包以糖衣的方法,使幻滅味道甘甜,道理也就在此。記住這個道理,你會感謝區(qū)區(qū)這點淺見的。你應(yīng)該像政客,向修飾學(xué)習(xí)穿衣的知識,向她借些珠寶,我保你取得成功。”真理茅塞頓開,留意修飾自己的容貌,從此恢復(fù)了原有的地位,更富于巧思,工于心計,使看起來遙遠(yuǎn)的東西變得很親切,借古喻今,聲東擊西,善于調(diào)動各種情緒,巧為做作;論事說理時則援引那些通俗易解的寓言,充分運用那些點出玄機、獨出心裁的巧譬妙語,最終遂其所愿。
窮人
哲學(xué)家說,大自然厭惡不公。但在人世間,這種悖理傷天之事沒有一天不發(fā)生。多者益多,而貧者卻一無所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東西被剝奪,落入富者之手。向不在場者送禮,人以為浪費。金常鍍銀,錢能生錢,招財進寶。富者家財代代相傳,窮人連親戚也沒有。餓者三餐沒有著落,飽者天天有人請客。窮人永遠(yuǎn)都是窮人,世間本來就沒有平等。
蠢人何在?看起來像蠢人的,實際上就是蠢人;看起來不像蠢人的,一半是蠢人。
道德剖析
將人體喻為充滿和諧音律的樂器,提出這種見解的哲學(xué)家有如天神。調(diào)弦得當(dāng),發(fā)聲奏樂都十分奇妙,失當(dāng)則五音混亂不全。人體的樂器是由許多不同的弦所構(gòu)成的,諸弦之間配合極其不易。有人說舌頭最難合調(diào),有人說那雙貪婪的手難以合拍。有人說眼睛從來看不透虛榮;有人說耳朵總是聽不夠諂言閑話。有人說漫無邊際的想象力,有人說那難以饜足的食欲。有人說是那顆深藏不露的心,或那苦味的內(nèi)臟。我卻說是肚子,它貫穿人的一生。幼年,此肚常餓;青年,多欲;中年,暴食;老年,嗜酒。
耳朵
人有眼簾,卻沒有耳蓋,因為雙耳是學(xué)問的入口大門,造物者要它們時時大開。她非但不為我們的耳朵設(shè)門,而且在所有以耳聽聲的造物之中,只有人類的耳朵不會抽動,隨時保持警覺。她要我們時刻豎起雙耳,使聽覺保持敏銳,須臾也不能松懈。即使靈魂已退入內(nèi)庭休息,耳朵也隨時打開天窗。事實上,靈魂休息時,正是這兩個衛(wèi)兵最應(yīng)保持警覺之時,否則遭遇到危險誰來示警呢?心智慵懶入睡又有誰能喚醒?視覺和聽覺,其差別就在此。眼睛看東西都是蓄意安排的,有心視物,眼睛才能看見,雙耳聽聲則全部都是自動自發(fā)的。
有形的事物大多能停留很久,此時不看,稍后再看也可以;而聲音大多很快消失,必須及時把握機會。人只有一舌,由雙唇來維護,有兩只耳朵,卻大門常開,使我們耳聞遠(yuǎn)遠(yuǎn)多于口說。天下之事所聽到的有一半甚至更多都是令人不快的,有一個解決妙法,那就是充耳不聞。有些事情過于無理,我們就用手封住耳朵。
明智的嘴
自然造化的安排是何其周到,使人的嘴不但能言語,也能品味!我們吐語之前可以檢驗,有時先加咀嚼,以思量是否言之有物,如察覺出言語可能得罪他人,則可以稍加甜味來調(diào)劑。“不”字滋味亦可先嘗,推知他人能否下咽,從而包上糖衣。故舌頭用于品食之外,無妨充分發(fā)揮它其他的妙用,以便我們適時保持緘默。
耳朵的功能
造化賦予耳朵的功能,意在作為言語的過濾器,知識的漏斗。耳朵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錯綜復(fù)雜、迂回曲折,蝸旋環(huán)復(fù)如同貝殼,高欄短墻如同堡壘,利于篩選言語,凈化思想,以及讓我們有時間去偽取真。
雍容大度
雍容安踞在龜背寶座上,徐徐緩行,橫跨時間的原野,前往機會的宮殿。她對一切都講究成熟,步履優(yōu)雅,既不倉促匆忙,也不興奮激動,靠著夜給她的兩只枕頭——夜這位寡言的顧問,為她提供最周到與最鎮(zhèn)定的建議。她經(jīng)歷歲月的滄桑,氣度莊嚴(yán),身寬心靜,見識種種人世間的苦難后變得極其寬容曠達(dá),眼界超凡脫俗,見怪不怪;羅馬式鼻子筆直而挺拔,由此噴釋出憤怒的氣息與欲望的火焰;嘴小如藏寶之甕,緊鎖七情,一絲不泄7;胸懷寬廣,蓄養(yǎng)心事,醞釀成熟伺機而發(fā);肚腹厚實,足以容納命運慷慨賞賜的美食;喉嚨則能咽下人生萬事;最后,其心如海,能吞噬激情的波濤,消融最猛烈的風(fēng)暴而無喧囂、無飛沫。一言以蔽之,她的生命、深度、氣量,無一不大。
7因此心靈深潛不露。
美德
人是萬物之靈。人獲得禮贊的種種完美,是造物主借給他的。上天給他靈魂;大地給他肉體;火給他體溫;水給他體液;空氣給他呼吸;星星給他眼睛;太陽給他神采奕奕的臉;運勢給予他財產(chǎn);名聲給予他榮譽;時間給予他年紀(jì);地球給予他家;朋友給他伴侶;父母給予他性格;師長給予他智慧。當(dāng)他知道這一切都在變化之后,有此一問:
“說真的,到底什么是屬于我的?如果這一切都是借來的,我還留有些什么?”
“美德,美德是你自己的,沒有誰能拿回去。沒有她,一切皆空;其余事物都是玩笑,只有她可以當(dāng)真。她是靈魂的靈魂,生命的生命,一切稟賦之光,完美頭上的冠冕,生命盡善之極致。她是幸福的核心,榮譽的王座,人生的樂趣,良知圓滿之境,心知的氣息,適中之源,幸福之泉,思想的盛宴,是意志之所向,身謝名存之所寄。她難得而珍罕,所到之處備受重視。人人都想學(xué)她的樣子,但很少人真正擁有她。邪行披上她的外衣,模仿她的舉動,連最壞的人也想被當(dāng)做好人。人人都要別人誠實待自己,人人都不讓別人搬弄是非、欺我侮我,卻無人愿意將心比心,從自己做起。美德可愛、高貴、和氣,然而世人卻合力與她作對。真正的美德深藏不露,人們自以為找到了她,實際上不過是只看到了她的影子,所作所為不過是偽善。仁人、正人、德人,比鳳凰還少,也比不上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