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趣味數學書
- 韓壘編著
- 1192字
- 2022-10-27 17:26:00
戲耍猴子——本末倒置的交換律
俊文在區幼兒園上學,中午在幼兒園餐廳吃飯,每餐固定3元錢。
幼兒園為了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推出了一項新計劃:每天讓每一個同學自己拿3元錢去老師那里買飯票,用飯票去餐廳吃飯。
這樣,每天早晨,俊文坐幼兒園班車的時候,媽媽會交給他3元錢,讓他從老師那里買飯票。

這天放學之后,俊文提出讓媽媽多給他一些錢。俊文說:“媽媽,我們班的小胖,他的爸爸給他5元錢,你也給我5元錢吧。”
媽媽說:“你吃飯只要3元錢,為什么讓我給5元錢呢?”
俊文說:“可是小胖的爸爸給小胖5元錢呢。”
媽媽不想讓俊文從小就染上攀比的虛榮心,對俊文說:“我可以給你5元錢,但有個條件,給你的錢以后每天都要減少1元錢。比如,星期一的時候,給你5元錢,星期二的時候,要減少1元,可以嗎?”
俊文高興地說:“好!謝謝媽媽,我以后就可以存很多錢了。”
星期一的時候,媽媽給了俊文5元錢,俊文非常高興,把2元放進了儲蓄罐,可是到了星期四的時候,媽媽只給了2元。連當天購買飯票的錢都不夠了,只好從儲蓄罐拿出了1元錢,星期五的時候,他又從儲蓄罐拿出2元錢來補貼當天的飯錢。
這天,俊文對媽媽說:“媽媽,你根本沒有多給我錢。”
媽媽說:“這樣,我從星期一開始給你1元,以后每天都加1元,好不好?這樣的話,到了周五你就有5元了。”
俊文點點頭,心想:“這次,我終于能存很多錢了。”
然而,一個星期過后,俊文算了算,發現自己還是沒有多存錢。
聰明的小朋友,你計算一下,俊文是多拿了錢還是少拿了錢?
其實,只要你仔細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
5+4+3+2+1=1+2+3+4+5=3+3+3+3+3=15
星期一給5元錢,每天遞減,直到星期五,與星期一給1元,每天遞增,直到星期五,與每天給3元,俊文得到的錢是一樣多的。
歷史上有類似的故事:有一個少年,養了一只猴子,因為家里比較窮,他決定每天早晨給猴子3個栗子,晚上給4個,猴子不同意,表示抗議。
這個少年說:“每天早晨給4個,晚上給3個。”
猴子一聽,高興了,它發現,每天早晨可以吃到4個,比原來的多一個。
俊文的媽媽和這位少年,是利用了數學中的一個交換律,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交換律是數學中被普遍使用的一個定律,是指能改變某些數字的順序而不改變其最終結果。交換律是大多數數學分支中的基本性質,在數學中應用很廣泛。
例如:
在加、減、乘、除運算中,加法和乘法都滿足交換律,具體表述如下:
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如1+5=5+1。
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如1×5=5×1。
計算:1+2+3+4+5+6+7+8+9=?
如果依次加起來,會很麻煩,如果能夠計算[(1+9)+(2+8)+(3+7)+(4+6)+5],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算出答案。
比如,4×9×25=?
如果依次相乘,會很麻煩,使用交換律:(4×25)×9,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出答案是900。
科學小鏈接:
數學里除了交換律之外,還有結合律、分配率等。這些方法的存在,能夠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化。只要肯動腦筋,數學也會變得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