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朕又不是貪財之人
- 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
- 天喵教主
- 3226字
- 2022-11-23 22:50:14
和楊士奇,方孝孺交談完。
朱允炆重重的伸了個懶腰,端著茶水喝了一口,心說這樣下去腦子得燒,四叔啊,你快進(jìn)京吧。
朕心心念念的征北大將軍啊!
“方博士之良策,朕都知曉了。”
“朕先去見見內(nèi)閣諸臣,方博士可將方才所說事務(wù),條陳明細(xì),上奏與我。”
朱允炆笑著打哈哈,方孝孺的看法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而且按照朱允炆前身記憶,方孝孺本身資質(zhì)一般,否則也不會連續(xù)很多屆科舉沒考中。
“這個方孝孺可以用,至少人家忠心。”
“不過他的能力似乎一般……”
朱允炆給方孝孺打了分。
方孝孺能活躍在大明朝堂,主要原因是他是宋濂的弟子,宋濂作為浙東四賢,在儒門能量巨大,他的老師是元順帝丞相脫脫家庭教師之子,基本上代表著這個時代最頂尖最精英的那一波兒儒學(xué)門人。
歷朝歷代,要想穩(wěn)固天下,多用儒家順民之策,大明也少不了他們……
方孝孺則是恭敬的對著朱允炆作了個揖。
他低垂下頭,咬著臉頰咬肌,內(nèi)心觸動,其實他心中一直有個愿望,想要為恩師宋濂詔反。
這不僅僅關(guān)系到他們這一派的政治地位,甚至跟整個儒門息息相關(guān),宋濂奉命編纂元史,又是太子老師,背后站著一整個學(xué)術(shù)門派……當(dāng)年宋濂的孫子牽連到了胡惟庸案,導(dǎo)致宋濂被流放四川,死在了四川。
他們這一派也一蹶不振,自此在大明朝堂被邊緣化。
方孝孺前去蜀王府擔(dān)任蜀王的教諭,也是為了幫忙照顧宋濂親屬。
蜀王朱椿有蜀秀才之稱,愛慕文學(xué),不僅將宋濂靈柩遷到成都府,在寺廟中買下一塊兒地供奉,還將宋濂親屬接到成都善待。
但這終究是蜀王的行為,要想為宋濂正名,還需天子首肯,只要得到朱允炆的信任,方孝孺相信,自己能說服他。
方孝孺心中長吁一口氣,暗嘆道:“陛下,臣一定不負(fù)陛下所托……”
“老師,孝孺定會為您昭雪!”
方孝孺捏了捏拳頭,深吸一口氣拜服而去。
等他離去,朱允炆伸了個懶腰,活動活動了筋骨,這才慢悠悠的走進(jìn)了午門文淵閣。
其實所謂的文淵閣,是一座閣殿,并不大,四通四進(jìn)的有點像四合院,這種院落在南方十分常見。
從午門出皇城十分方便,而朝堂六部的衙門都在皇城邊,因此這里既能夠快速和六部溝通,又能和紫禁城中的皇帝溝通。
除了有侍衛(wèi)把守外,剩余的多是翰林院的翰林在行走,他們類似于機(jī)要秘書,主要是接收六部遞過來的重要奏折,處理一些緊要事務(wù)。
編撰《明太祖實錄》這種重任也在文淵閣,但編撰官員并不需要每天都在,可以在衙門里寫稿,交來審閱,如楊士奇。
能夠選來編撰《明太祖實錄》的翰林,基本上就是未來的六部尚書備選,朱允炆注意到幾個比較年輕,又有點耳熟的文臣……
見到皇帝親臨,這些年輕大臣紛紛拜見,朱允炆一一親切問候。
清晨的幾項政策,在這些年輕朝臣心里炸開了鍋。
他們都覺得大明這位新皇帝朱允炆,魄力非凡,銳意進(jìn)取,日后在他手下能有許多作為。
朱允炆背著雙手,猶如前世某個地表最強(qiáng)八零后小胖子,保持著高冷人設(shè),頻頻點頭,心中暗爽:“我去,原來當(dāng)皇帝是這種感覺,真踏馬爽!”
此時,刑部尚書暴昭,已經(jīng)率領(lǐng)新的內(nèi)閣諸臣,在文淵閣處理事務(wù)了。
朱允炆走到他們所在的屋子,擺擺手示意門口的侍衛(wèi)不要出聲,悄悄站在門口偷聽。
“諸位,陛下在大朝會宣布的幾項政策,你等有何看法?”
暴昭坐在一間正廳之中朗聲問道,這里的桌椅板凳是正方形的,也不分彼此座次,但是依舊能看出來是以他為中心。
剩余五位閣臣各有心事,一時間一言不發(fā)。
暴昭本就是刑部尚書,官職比內(nèi)閣諸臣里的齊泰,黃子澄,夏原吉都高。
齊泰黃子澄原還有些桀驁,結(jié)果被朱允炆訓(xùn)斥了一番,不敢冒頭和暴昭爭權(quán)。
李景隆和徐輝祖乃是掌軍之人,平素沒有太多政務(wù),于是內(nèi)閣六臣,就隱以他為首。
文淵閣的模樣,很像是前世朱允炆去過的北京紫禁城里的殿堂,二層小樓,有點陰暗潮濕,這是因為這整個南京紫禁城皇城,大半是填湖造的,這時代又沒有暖氣,御寒全靠一身正氣,這個地方空間不大,又有些狹小。
這間大廳其實已經(jīng)不錯了,足有三十多平米,但大則大,很潮濕。
木質(zhì)的殿堂都透露著一股濕氣,門前的石頭臺階遍布青苔。
為了防御,文淵閣里沒有樹木,因為有樹木容易隱匿刺客。
“文淵閣這里得擴(kuò)建下,在這里辦公,心情都不會好,再搞點花花草草,主要是小花,盆子矮小不怕刺客藏身,再弄點金魚缸子在這里養(yǎng)養(yǎng)金魚……”
朱允炆站在門口說出了聲。
人類高質(zhì)量男性,當(dāng)然也得有高質(zhì)量的生活環(huán)境。
整個紫禁城,除了御花園,基本上看不到花草樹木,這太不好了,試想一下處理了一整天政務(wù),然后屋子里陰森壓抑,這心情能好嗎?
“要想生活過得去,多少都得帶點綠啊!”
朱允炆又是一聲感嘆。
屋子中的暴昭等人,這才發(fā)現(xiàn)了朱允炆。
“陛下!”
暴昭連忙站出身來,一臉心事的齊泰,黃子澄也慌忙迎接,徐輝祖和李景隆兩人不卑不亢,而年輕的夏原吉已是滿臉潮紅,直接跪拜。
洪武皇帝朱元璋遵循唐宋禮制,其實大臣并不需要跪拜,跪拜是大禮,一般拱手作揖即可。
“眾卿平身!”
朱允炆擺擺手,示意眾人都坐下,他笑呵呵地走進(jìn)大廳,找了根凳子自己坐了下來。
內(nèi)閣中極為簡陋,平素只能喝茶。
洪武皇帝對待文臣很苛刻,所以這里根本不會有吃食。
朱允炆摸著肚子,等眾人都坐定之后,說道:“眾愛卿都餓了吧?”
本來準(zhǔn)備了一番話的暴昭一愣。
陛下,咱就是說,有沒有可能國事比吃飯更重要?
“我等都有自備干糧。”
暴昭只好陪著笑說道,他平素其實是個隨和的人,但是一牽扯到國事就十分認(rèn)真。
“哦?可是炊餅?”朱允炆問。
眾人都點了點頭,洪武皇帝時期,朝中大臣,尤其是在午門文淵閣值守的,都會自己在袖子里口袋裝幾塊兒炊餅,以備午間填肚子。
只有極個別的,湯和那種級別的老臣,才有資格被洪武皇帝賜膳食。
齊泰見暴昭有些搶了自己風(fēng)頭,雖說明知道可能會引起朱允炆不快,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到:“陛下,太后她,真的薨了?”
朱允炆哀嘆一聲,沉痛地說道:“太后患了重疾,突然暴斃,朕也十分心痛。”
“她臨終前告訴朕,她篤信佛教,死后還望火化,且洪武皇帝駕崩不久,朝中治喪耗費頗多沒有銀兩,遺骨建一座佛塔時刻供奉即可。”
“這不合禮啊陛下!”
齊泰有些傻眼了,呂太后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太后,肯定要葬入前太子朱標(biāo)墓里的,怎么能直接火化,而且起碼停棺七日,做法事,念經(jīng)超度祭奠才行啊。
朱允炆苦澀道:“哎,朕也不想的,可是太后強(qiáng)烈要求……齊大人你知道的,朕素來有孝心,只能按照太后吩咐的做了。”
說完之后,他拍拍手,岔開話題說道:“眾愛卿估計也餓了,朕呼御膳房做一些膳食來,我們邊吃邊聊。”
他隨即看向已然過來伺候在一邊的王中,說道:“王中,朕給你交代個差事。”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諸朝臣為國事操勞,中午豈能沒飯吃!?日后御膳房要專門做午餐盒飯,供應(yīng)給諸大臣。”
“所謂盒飯,即有菜有飯,以木盒乘放菜式就保證三菜一湯,一葷菜兩素菜,葷菜以豬羊魚鴨肉為主,保證餐餐供應(yīng)。”
木質(zhì)的盒飯盒子,早在唐朝就已經(jīng)有雛形,宋代開封已有盒飯存在,甚至都城還能送外賣,故而不算什么稀奇。
“晚上有朝臣留守,也要吃晚飯,夜宵,早餐一并供應(yīng),要讓他們吃好,吃飽!”
朱允炆霸氣地說道。
眾人全都露出激動表情,這可是好政策啊,眾多朝臣中午來宮里處理政務(wù),大部分只能吃自己帶的炊餅,就著茶水。
能夠在宮里用午飯,大臣們不知道多有干勁。
王中則是呆了呆道:“陛下,真要管他們的膳食?”
如今大明宮里,太監(jiān)宮女加妃嬪有四千多號人,每日的吃喝拉撒用度耗費巨大。
在應(yīng)天府,有資格進(jìn)入皇城朝堂辦公的大臣,也有小一千人。
算上一千多名皇城內(nèi)值守的護(hù)衛(wèi),足足有六七千人吃飯,這可是個不小的重任,最重要的是,這可得花不少錢,本身皇城值守的護(hù)衛(wèi),各宮宮女太監(jiān)吃飯每個月耗費銀兩就在兩萬兩左右,這再加一千多張嘴巴,還得頓頓有肉?
朱允炆怒道:“你這是什么表情,我大明朝臣難道吃不起啊!?”
王中連忙道:“陛下恕罪,奴不是這個意思。”
朱允炆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回頭嚴(yán)格把控菜式,讓諸位大臣吃的滿意,他們才能心甘情愿掏伙食費。”
齊泰整個人都傻了。
“陛,陛下,您說什么?”
朱允炆不滿地撇嘴道:“伙食費啊,不會真有人吃飯不給錢吧!?”
“以后朝中所有五品以上官員在宮中吃飯,都得交伙食費。”
“你們看著朕干嘛,朕又不是貪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