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海商
- 康熙四十年
- 八千公里加急
- 3047字
- 2022-10-24 18:38:14
康熙所謂的大動干戈,明顯是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萬一事有不諧,就要抄家問斬,開倉放糧。畢竟幾百萬的百姓,和幾十個勛貴官員及其家屬,孰輕孰重,沒有什么好掂量的。
到時候,從戶部倒出來的糧食所做的交易,以及收到的銀子,自然就都不能作數。這種強權威壓之下,眾人自然不敢對康熙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但是在前臺主持交易的胤禛和胤禵,就會集中所有人的仇恨,這下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不過性命和待遇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是皇子,即便如此短時間內也只能當個富貴閑人了。
這種做法,永遠都只能是最后的選項。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代價太大了。一旦使用強制手段,就會使得君臣離心,朝局不穩,康熙幾十年積攢下來的威信也會大打折扣。
胤禵肯定是不會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的,于是再次確認道:“放心吧,皇阿瑪,肯定沒有問題。兒臣給出的時間,是充分考慮過不確定因素的。實際狀況,應該會好很多。這算起來派人南下也有些日子了,結果究竟如何,再等等自然見分曉?!?
此時,江南浙海關。
趙福善帶著侍衛離京南下,已經一個多月了。
自己這一趟的差事,主要就是給四大恒的老東家董玉山撐腰來了。畢竟現在董玉山也投在了十四爺的門下,只是妥妥的自己人了。
由于是第一次出外差,自己帶著宮里指派下來的侍衛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趕在第一批船隊出海前到達。
這真心不是因為自己在路上耽誤時間,相反比正常的速度還快了一些。只是沒想到,這邊的海商對于外貿的渴望如此強烈,更何況這次還是給宮里的皇子辦差,各個都積極踴躍想要搭上這條線。
這年頭,在江南做生意雖然富貴,但是朝中的靠山背景確實很差。滿清雖然入關已經將近六十年,但是真正停止關內的大規模戰爭,是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瑯收復臺灣之后,到現在不過十八載。
這期間,從入關開始打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接著又和南明朝廷打到了康熙元年才告一段落。然后緊接著三藩之亂,從康熙十二年打到了康熙十七年。最后是從康熙十八年開始準備攻臺,一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收復臺灣及澎湖列島。
可以說整個清朝初期,朝廷統治的根基很不牢固。滿族又是以少御多,只能選擇重滿抑漢的政策。
隨著關內戰爭的結束,朝廷的重點才開始轉向一直持續著的準噶爾戰場。這時江南作為朝廷賦稅重地的待遇,才開始逐漸好了起來。管制放松,設置海關,開展外貿。但是對于富庶了幾百年的地區而言,只有富貴永遠是不夠的。
對于朝廷中屬于自己派系官員的培養,一直都不曾停下過。就拿明初科舉時的盛事來看,江南舉子陣勢之大,直接導致了官方選拔一分為二,單獨列出南榜北榜。整個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整個江南走出來的朝廷官員為江南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唯一能與之有招架之力的,只有抱團非常緊密的山西幫。
但是現在,清朝已經在關內建立統治六十年了,整個朝廷竟然沒有幾個能為江南經濟,說得上話且說話管用的代表人物。即使賺到了萬貫家財,也難免惴惴不安。
因此,董玉山安排下人快馬加鞭送來的指令,一到家族內部,就引起了強烈的反應。自家這是要攀上高枝兒了,比起其他只擁有江南本地官吏關系的幾大家族,胤禵的皇子這個身份,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位皇子不只是對錢感興趣,對于海商外貿也還挺感興趣。
于是不必等董玉山本人從京城趕回來,就先組織自己船隊出海,同時向經常合作的海商發出邀約,一道前往暹羅占城進行糧食采購。這是個大家都非常熟門熟路的航線了,幾乎不存在什么風險?,F在洋流風向正合適,爭取一個月之內打個來回,給十四爺獻上一份大禮。
于是趙福善在糧食到來之前,就徹底閑了下來。作為胤禵的代表,被浙海關這邊的大海商們奉若上賓。如果不是實在不合適,估計都有人要給他送幾個小妾。
作為宮內混出來的正當年的太監,趙福善對于“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边@句話的理解,甚至遠超一般的官員。自己從到浙江的這一刻起,要做的就是當好一個吉祥物,陪著董玉山一起,鼓勵其他海商一起出海,去往暹羅占城等地,給十四爺把糧食運到天津衛。不愿意主動支持沒關系,但是敢下絆子,就可以試試宮里侍衛的刀快不快了。
現在愿意出海的海商,船隊都已經出海多日,趙福善每天就到海邊的山上眺望遠方,等著船隊早日回來。
這一日上午,趙福善和董玉山又來到海邊的山上,還是照例問道:“老董,你之前說,快的話得三十天左右就可打一個來回,這都二十好幾天了,還沒有任何消息,能靠譜嗎?”
董玉山道:“趙公公……”
“叫老趙,不敢稱公公。都糾正你多少次了,咱們都是十四爺的手下辦差,就是一個戰壕里的兄弟,不必如此客氣。”
“是的,老趙。三十天內打一個來回,這之前是有先例的。而且經過長時間多次的出海,現在船和帆都又有所改進,理論上來說會更快一些。但是大海之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很多時候大家都是提著腦袋在海上混飯吃?!?
“究竟多長時間確實很難保證,但是這么多批次和數量的船,肯定不會同時都出問題。不會耽誤十四爺的事兒,這點可以放心?!?
趙福善聽得這話,只能暫時作罷。海上的事情,自己現在也無能為力,剩下的也只有祈禱老天開眼,讓這件事情順順利利。
接著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起來,問道:“老董,之前在京中你店里,聽你提起其他幾家大海商,都有大背景,才能在這一畝三分地,把海上貿易做的風生水起?!?
“來的這些時日,該見到的也都見到了,雜家也沒看出誰有什么大背景,這是怎么回事兒?”
董玉山聽到這般問話,不由一陣苦笑道:“老趙,在你看來得是什么樣的職位,才能稱得上是個大背景大靠山?”
“這江浙之地,能稱得上是大背景大靠山的,也只有兩江總督、閩浙總督以及江寧將軍、杭州將軍這四位了。莫非還能有其他人不成?”趙福善略微詫異道。
朝廷作戰以八旗將士為主,按照是否留在京城分為駐京八旗和地方駐防八旗。在全國地方共設置十四個地方駐防八旗的將軍,均為正一品武官。其中涉及江南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將軍就有四個,分別是江寧、杭州、福州、廣州四大將軍。這些人雖在地方,但仍屬京官,其上司依然為各旗都統,屬于帶著天線的實權派。
董玉山只能無奈的搖搖頭,還真特么階級差異太大。想想也是,就算是上面這四位,見到皇上或者十四爺,不還是得自稱奴才嗎。至于其他人,想自稱奴才,還不見得有這個機會。
只能解釋道:“老趙,你有所不知。在咱們這地界,別說是將軍總督了,能攀上巡撫也已經到頂了?!?
“將軍總督這些大爺們,能收銀子辦事兒,甚至是收銀子不為難咱們,就算是不錯了。至于攀交情,談生意,那是想都不敢想?!?
趙福善知道是自己不了解下情,鬧了笑話。于是開懷道:“那老董你以后要發達了,咱十四爺可是皇上最疼愛的兒子?!?
“按照祖制,皇子十歲就應該搬出后宮,等到封爵之后,分府出宮居住??椿噬犀F在這意思,十四爺大婚之后也不一定舍得放出宮。除了太子爺之外,只有十四爺有這份兒待遇?!?
“跟著咱十四爺,肯定是前途遠大?!?
董玉山心思活泛了起來,平日里到哪里去了解這些詳情。甭說是自己,就算是一般的地方大員,恐怕也難以摸清楚其中內情。
結合自己現在的條件,除了在公事要好好完成十四爺交代的差事。最好,私下里也能給十四爺做點什么,畢竟要想讓十四爺記得住自己,還是要經常刷刷臉才行。
可是自己現在除了能跑腿辦點事情,也只剩下銀子了,可替代性也太強了。得好好弄清楚十四爺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
不如回去之后想辦法給十四爺弄套宅子吧,內城搞不定,就在三個城門邊上找找看。順便再給十四爺送些江南的女子,少年慕艾,總是能打動十四爺。十四爺應該很快就要成婚了,嫡福晉也好,側福晉也好,肯定都是選秀時候的旗人女子。這旗人女子,哪能和咱江南女子相比。而且現在是成婚前送,還無所謂。要是成婚后再主動送,那可就真的得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