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雪下得正大,放眼而望,漫天盡是鵝毛般的雪片,它們揚揚灑灑地紛飛而下,密集得猶如油畫家涂抹的斑斑點點的油彩,凝滯在灰蒙蒙的天空里。
我出了院子,裹緊了身上的冬衣,還把連衣帽蓋在了頭上。即使這樣,撲面而來的雪花還是偷偷地鉆進了脖子里,倏然間的冰涼一下就侵入了心底,讓人頓覺到了迎面而來的寒氣。我小心謹慎地橫穿過被車輛行人碾壓得過于平滑的路面,又踏著厚厚而又蓬松的積雪走向河邊。
河面臨近岸邊已經冰凍了,唯有中間一綹細長的水面被北風吹得皺起了層層的波紋,一漾一漾地涌向遠處。落雪河畔寂靜無聲,唯有腳下“咯吱咯吱”的響聲,就像一路陪伴的歌聲似的歡快地唱個不停,優美而動聽。河岸上所有的樹都覆蓋上了皚皚白雪,目之所及皆是玉樹瓊枝。朦朧的遠處,隱約呈現著混沌的村莊。眼前又有跨河之橋和略顯老舊的紅磚樓宇的襯托,這種感覺好似置身于仙境之中,像極了武俠小說中的風雪世界。
正走間,忽有人從對面而來,兩人走得很近,都是身著黑色棉衣,連衣帽把人都給遮得嚴嚴實實,可惜我的近視眼是看不清是男是女的。直到她倆從我的身旁匆匆而過,又聽了說話聲,才辨清了原來是對母女。那母親走得稍慢,女子緊隨其右,還用手挽著母親的一只臂膀。就聽女子說道:“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誰都有老的時候!”那母親好像又說了些什么話,只可惜我已經走遠,聽不清楚了。不過,很明顯的是母女倆在交談著有關老人的話題。根據女子的這句話,估計二人正在說著孝敬老人之事。是啊,人都有老的時候,人哪能一輩子都年輕呢?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句說得真好!這里所謂的你我分明指的也就是下一輩人了。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也是亙古不變的事實,更是新陳代謝之必然,有誰能左右得了呢?常聽老人說,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無非是說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猶如過眼云煙,這話本是勸人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的。當然如若用在孝敬老人身上,道理也是相通的。活得現實一些,日子過得從容一些,莫要為了斗米而折腰,失去了做人的尊嚴;珍惜眼前人,安安樂樂度日,樂享天倫之歡。眼前的生活多么可貴,眼前有父母在是多么地幸福,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去精心呵護。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放在宇宙中,或者人類的歷史長河里,人這一生其實是很微不足道的,幾乎短暫得可以忽略不計。常以為自己還是剛畢業的小青年呢,誰知道倏然之間卻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已是年近半百之人了。殊不知這也僅僅是物換星移幾度秋的事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可嘆人生之短暫,歲月之匆忙!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善待老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因為不遠的將來,我們也終將變為老人。
河畔陪老人賞雪的這位女子,頂風冒雪陪伴母親,一路攙扶而行,這是一副多么溫馨的畫面啊!陪伴父母已實屬不易,而她還要攙母而行踏雪賞景,這便更是難得!或許是多年未見雪景之故,母親特想鉆進風雪的懷抱里,體驗一下孩提時玩雪的歡愉,這種渴望不是可以用金錢來滿足和完成的。而這位女子呢,也只是滿足了老人的愿望,用溫情的陪伴詮釋了孝的本真。顯然從風雪中走過的這位老人是快樂的,而這種快樂足以勝過金錢和物質滿足的愉悅。雖然她心里過意不去,人老了給女兒添了負擔,自責了幾句。可女兒的回答卻更讓她溫馨和欣喜,“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明天的我們也需要子女的陪伴,這都是人之常情物之常理。可見女子的一片孝心是多么真摯!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足以感天動地。歷史典故中有關孝子的感人故事枚不盛舉,這里姑且不談。這里單說說身邊的例子。有個朋友,在一家私企上班,工作甚是繁忙。但他每兩周都要驅車近百公里回老家探望母親(父親已過世)。就在前一段,天氣驟然降溫之前,他又把母親從老家接到城里。他又專門給母親準備了一個溫暖的大房間,只為讓她舒適居住。每日三餐,朋友都要下廚,他要給母親做適合老人吃的飯菜,并且還親自給老母親端過去。這是很普通的一個工薪階層的朋友,他沒有大富大貴,當然也沒能給母親很多的金錢,但他能旦夕守著母親,伺候母親也是至孝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質對于老人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他們需求的往往是精神的寄托與期望。所以孝敬老人,不能只是物質的給與,而在于精神的撫慰,親情的陪伴,兒女們的慰藉。
當然以上的例子都是正面的,關于孝敬老人的事兒,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甚至是聽了就讓人心痛的。若干年前去走親戚,親戚的鄰居有個該喚做秦嬸兒的,對癱瘓在床的母親很是嫌棄,村上的人也都在議論,說她如何如何對母親不好了,不孝順了等等。可是人們卻對她的丈夫賴叔評價頗高,說還是賴叔德性脾氣好,盡了做子女的孝心。由此可見人們對于好壞的認知還是挺客觀的,孰好孰劣不用自己說話,好壞自有公論。村人為何這樣評判呢?其實還是另有原因的。卻原來秦嬸兒父親走得早,只剩下癱瘓十來年的老母親健在。由于老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就由秦嬸兒她們兄弟姊妹三人輪流照管,每次兩個月,不論兒子或者出門的閨女,都挨家輪流。幾個孩子還專門為老母親弄了個中間挖了個洞的床,便于老人排泄大便。輪到哪家照管了,就連床帶人都拉回家里去。大家都說秦嬸兒脾氣不好,老母親一旦把糞便弄到床上,她就生氣了,不僅不管老人,還會大罵起來,咒老人不早點死,在這里惡心人!而這時候,往往是賴叔上前去給老人擦洗身子,把床收拾一番。“哎呀,那老人可遭罪了,床洞把她屁股周邊都弄得青紫了!”村人都感嘆道。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秦嬸兒可謂失了人倫,受到了人們的指責與唾棄,而那位老人遇到這樣的子女也實是可憐!想當初在那么困苦的條件下,老人費盡千辛萬苦把幾個子女撫養成人,到老來幾個子女卻照顧不好一個老母親!哎,實可嘆人生之悲涼,人心之險惡!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也人生只剩歸途。這話聽起來是有些悲涼,然而卻未曾不是實言。人皆有父母,也皆有子女,懂愛子之切,當悟孝敬老人之急,因為當初他也是如此愛你的。盡孝說到此處,也該就此打住了,想必無論是誰也就該明白自己該如何去做了。如若還是犯渾想不通,那么就請記住那個女子講的話吧!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