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冬雪雪冬小大寒”么,這是一年中最后的六個節(jié)氣。從立冬開始,經(jīng)過了小雪和大雪,天氣逐漸寒冷起來,冬天也就到了,是為冬至。自冬至這一天起,也就開始交九了。交九就意味著天寒地凍,就是傳說中最冷的數(shù)九寒天要來了。俗語云:一九二九伸不了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人們通常用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來形容一個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用功精神,就是因為它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熱的時候。和往常年不同,今年的天氣似乎是有些異樣的,冬至未到便提前來了一波寒流,把氣溫直接打到了谷底,接連下了兩場瑞雪不說,氣溫也一直在低溫徘徊,最低氣溫竟然達到了零下十幾度,著實是創(chuàng)下了近些年來的最低氣溫,于是乎人們便被迫提前入冬了。至若到了冬至,也就更應景了。連日來的最高氣溫也只有零度左右,實實地是真正的冬至了。
冬至是要吃餃子的,按照老一輩傳統(tǒng)的說法,不吃餃子是要凍掉耳朵的。這或許是個善意而美好的提醒吧,意思無非也是說天氣以后會一天天地更冷了。即使是不凍掉耳朵,餃子都不吃了么?當然不是,習慣了應景的人們哪能會放棄了這個滿足口欲的機會呢?于是還沒到冬至這一天呢,人們便著慌起來了。“老張,還不去買蘿卜?明天就是冬至呢!得包餃子哩!”就連大街上見面打招呼的話,也是有關(guān)這餃子的。說起來包餃子,怎么能離開了蘿卜?餃子傳統(tǒng)的做法,不就是豬肉蘿卜餡么!于是各大超市的最顯眼處,都是特價的蘿卜在促銷。當然眼下生活好了,豬肉大蔥和羊肉大蔥的口感就更有味了,所以有的超市干脆就掛個牌子出來,大蔥四塊八一捆!我的天!一捆少說也得七八斤,合著也就幾毛一斤!這讓其他超市一兩塊的大蔥還咋賣呢?市場經(jīng)濟的好處就在于,有人愿意賣,就有人愿意買。這邊促銷的大蔥在成車成車地熱賣著,那邊超市里將近兩塊的大蔥也仍然在陳列銷售著,不過這成捆賣的大蔥葉梢長些,外皮兒多些而已。冬至了,豈止是蘿卜大蔥在促銷應景兒,就連集貿(mào)市場和超市的肉也來湊冬至的熱鬧了。琳瑯滿目的肉品供應雖然仍很齊全,但明顯展示的瘦肉都少了,旁邊的五花肉竟然羅列了一排,問起緣故,卻原來是這兩天用五花打肉餡的多了!昨天去買菜,除了買肉又順便買了些面條回來。碰到一個朋友就問,冬至都吃餃子呢,你咋買了面條?我說餃子上周都吃過了,今個兒太冷了,想吃熗鍋面暖和暖和呢!冬至了,想吃個面條也有人來問,難道說冬至就一定要吃餃子么?怪不得超市的工作人員都在抱怨呢,這兩天豆腐和面條都不下,剩下了不少呢!看起來這冬至一到,竟然也弄出來了一個餃子經(jīng)濟來!
幾十年前一般過年才會包餃子,那可是個大事件。當然那時候的肉都不是從集市上買的,一般都是村上或者鄰居過年殺豬提前預約好的,切一大塊回來。而后就是從蘿卜窖里把蘿卜扒出來。那所謂的蘿卜窖也是臨時挖的土坑,把地里收回來的蘿卜放進去,上邊覆上點兒土,中間還要留個位置立上一兩捆玉米桿或者芝麻桿,這就是蘿卜的出氣孔了。扒蘿卜最簡單,大人們忙不過來,很多時候都是家中小孩子們的活兒了。用鐵锨先把蘿卜窖從一頭挖開,把擺了兩三層的蘿卜弄上來一大籃子,提溜到壓井邊,壓上一大盆井溫水,把蘿卜倒進去清洗一下,一般洗上兩三盆水也就可以了。洗過了蘿卜,就再找來個板凳,坐上去把擦板壓在屁股下就開始擦蘿卜,把蘿卜擦成片,弄上足足一大盆也就差不多夠一家人吃了。等灶火屋鍋臺上的大鍋水燒開,就把蘿卜片放進去煮。煮過的蘿卜片最好能燜一下,撈出來涼涼就開始軋,擠出水分好剁餡兒。軋?zhí)}卜也是一項技術(shù)活兒呢!大人們胳膊手上有勁些,用稀布裹上就能把水分擠了。我們小孩子哪有那么大的勁兒呢?就干脆把裹了蘿卜的稀布袋子放在板凳上,找個木板坐上去使勁壓,再來回翻著壓壓,水分也就基本沒了。接下來就開始剁餡了。弄個大案板,分批次把壓過水分的蘿卜片剁成碎末,放在大盆子里。最后的盤餡就是父母的活兒了。大人們會把剁好碎的肉和蘿卜摻和起來,加進去油鹽醬醋等所有應該添加的佐料之后就開始盤餡了。盤餡可以用手,也可以用筷子大人們說這打餡也有講究,就是得往一個方向打,這樣打出來的餡兒才“隨活”(諧音)好吃。餡弄好了,就剩包餃子了。這時候也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一般都是母親搟皮兒,我們姊妹幾個包。當然我們幾個總是包得慢,母親卻是搟得很快,眼看就堆了幾堆餃子皮兒了,母親也總是會停下來和我們一塊包上一會兒。母親包得很快,包的餃子也飽也好看,排成一溜兒精神抖擻的很是支棱,不像我們幾個包的,扁扁塌塌的好像打敗的兵一樣沒一點精神。這時候,母親總會說,“誰包的誰吃,包的少了就餓著,看看恁們誰包的多!”雖然我們幾個手忙腳亂地也想包快點,可到了最后加一起也沒有母親包的多。不過等到下餃子的時候,我們都會爭先恐后地爭著讓先下自己包的,那時候那點兒小心思還不是為了能先吃上餃子么,這個父母自然心知肚明了。于是那些扁扁塌塌的餃子便被先下到鍋里了,誰知道一下鍋不當緊,撈出來的便有很多餃子皮!這時候母親就又說了,“說好的誰包的誰吃呢,我可不吃恁那餃子皮!”。雖然吃了很多餃子皮兒,可畢竟是自己包的,那滋味也是挺香的。當然若要吃飽,還得吃上一碗母親包的支棱餃子方可。母親忙活了半天,她卻是最后一個吃的。看著狼吞虎咽的我們幾個,她總會說:“一個小豬不吃糠,一窩兒小豬吃著香!包了半天,不夠恁幾個一會兒吃的!”這熱鬧的場景雖然過去幾十年了,至今想來仍是記憶猶新,恍若昨日一般。幾十年來,自己也不知道踏遍了大河上下多少地方,各地的名吃招牌餃子也吃過不少,但味道總感覺沒有小時候吃的水餃那樣的香,那樣的深,那樣的情深意濃。
今日就冬至了,上午一上班,就聽對面的兄弟說道,餃子安置好了?因為進門時他正打電話,想著他是和別人說話呢,也就沒應聲。“餃子安置好了?”他又問道。抬頭一看,卻是在問我呢。便一笑回道,“上周學生回來了,已經(jīng)吃了幾天了。”“上周吃了今天都不吃了么?”兄弟又問。我樂了一下說,“其實,我愛吃面條。”他“噗嗤”一笑也便不做聲了。說實在的,餃子我幼小時候是不愛吃的。因為那時候我不吃肉,所以過年吃餃子的時候就是個難題,若是勉強吃了咽下去,也會干噦直到吐出來。所以那時候過年,母親就會專門給我盤上一份小盆素餃子餡,一般都是韭菜雞蛋的。以后漸大了,爺爺去趕會趕集的時候會買些水煎包回來,我卻吃得很香,也不干噦了。打那兒以后,慢慢地也就能少吃上幾口瘦肉了。即使是學生時期,還是不太喜歡吃葷,待到參加工作以后,才嘗試著吃點肥肉。人家吃肥肉是享受,我吃肥肉純粹是為了補充營養(yǎng),大口吃了并不細嚼慢咽,甚至連味也不敢品就咽下去了,生怕干噦了不好意思,說起來實在是好笑。如今呢,漸漸的又好了許多,就連回鍋肉的肥肉片也能吃一兩個了,這也算是不小的進步了。因為此種原因吧,所以對各種餃子的胃口不是很大,餃子對我的誘惑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雖然是冬至了,各家各戶都在忙著包餃子,可我卻仍是無動于衷,吃不吃餃子好像和我關(guān)系都不大。當然,如果不吃餃子真能凍掉耳朵的話,我還是要會吃點的。就在昨天晚上,幾乎快夜半了,還聽到樓下“咚咚咚”地響個不停,可能是白天沒時間,鄰居在連夜趕餃子餡呢!雖然是有些聒噪,但在這冬至將至的當兒,也只能是隱忍一下了,畢竟這也算是個冬日里不可多得的節(jié)日,豈能因為自己而影響了他人過節(jié)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