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北游南歷

開元二十三年(735)春,李白三十五歲,接到友人元演來信,邀他同游太原。李白欣喜若狂,想到漫游干謁一事無成,在家也無所事事,正好到邊塞去看看。看看北國風光,看看“明月出天山”,看看是否有投筆從戎的機會,建立像班超那樣不世之功。

當時元演父親任太原府尹,負責鎮守北方邊塞;元演本人在河南亳州(譙郡)掛了個錄事參軍的名兒,一年四季到處轉游。這次去太原省親,想找個游伴,便想到李白并邀請與其同游。李白是個耐不住寂寞的人,在家呆久了,心早就飛了,早就想出游,但苦于沒有閑錢。而元演是疏財仗義的朋友,來往旅費就不必操心了。于是把家里事安排好后,便馬上起程,到洛陽和元演相會。

到了洛陽,已是五月,正是北游好天氣。二人渡黃河,越太行,經澤州、潞州,走了約半個月,就到了太原府。太原府既是邊塞重鎮,又是唐高祖的發祥地,在開元十一年升為北都。雖然不及東都洛陽繁華,卻另有一番北國風光。元演的父親是一員駐守邊塞多年的將領。雖已年逾半百,但精神矍鑠。愛子的到來使他非常高興,愛屋及烏,對兒子的好友李白也很熱情。

在太原期間,李白和元演幾乎游遍了所有的名勝古跡。他們除了登臨、游覽以外,李白還屢陪玳瑁之筵,數揮麒麟之筆。在酒筵歌席之間,李白以他的粲花之論,倚馬之才,常常獲得眾人的驚奇和贊賞。如河東名士郭季鷹邀他去作客賦詩,在酒筵歌席,李白即興寫了一首《贈郭季鷹》:

河東郭有道,于世若浮云。

盛德無我為,清光獨映君。

恥將雞并食,長與鳳為群。

一擊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全詩贊頌了東漢時期介休名人郭泰的高風亮節,據說郭季鷹是郭泰的后人。也許樂極生悲,聲色犬馬之后,李白倍到寂寞,想到家里的妻女。他在《太原早秋》詩中,既頌揚太原早秋之美,又表達了思歸之情: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在開元二十四年(736)春,李白從太原北上到了代州,游雁門關,登長城,遙望塞外,緬懷蘇武、李陵及王昭君等人和事,有詩多首,可惜都遺失了。直到初秋,李白才辭別了元演父子,踏上南歸的旅程。

李白在太原,元家父子一直熱情相待。關于太原游歷,李白后來在《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一詩中,寫得很清楚。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不忍別,還相隨。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東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

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

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這首長詩詳細記述了李白與元演在不同時期的四次游歷,其中就有這次同游太原。從詩中能感受到李白對這次游歷太原印象之深、友情之厚,多年后仍然歷歷在目、念念不忘。

南歸途經洛陽時,李白又受到元丹丘的邀請,到嵩山穎陽山居作客,其間又遇到岑勛。岑勛身出名門,高蹈不仕。三人在山居盤桓多日,不過是登山覽勝,談古論今,寫詩作賦,把酒言歡。李白的千古第一勸酒名詩《將進酒》,就是在這時寫成的。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以勸酒為線索串起全文,寫三人對酒,于詩人恣意縱酒中,表現自己由倍覺壓抑轉而狂放不羈的情緒,表達自己對現世的不滿和以曠達開懷來化解不滿的情感。這首詩非悲,非喜,非哀,非樂;又似乎亦悲,亦喜,亦哀,亦樂。正是李白矛盾心理的表現。

直到秋末,李白才回到家中,此時女兒平陽已三歲多了。這次回來,李白在家呆了一年多,期間第二個孩子(兒子)出生,取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巖的家里,無非是耕種田地,隱居讀書,漫游干謁,飲酒賦詩,有時也幫助妻子照顧家和孩子。但是“遍干諸侯,歷抵卿相”的夢想時時浮現,眼見就奔不惑之年,還是一事無成。既感嘆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又以樂觀浪漫、昂揚奮發的精神,在喟嘆生命短促的同時,表達了對人生的珍惜,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寫了一首《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愿,與人駐顏光。

李白將寫實與想象熔于一爐,既悲嘆人生有限,天地無窮,又希冀留住時光,人生不老,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同時李白感嘆自己修道與從政,蹉跎成泡影,期望盡早建功立業、功垂千古、名留史冊的強烈用世之心。又寫了一首《長歌行》: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開元二十六年(738)春,李白三十八歲。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李白站在白兆山巔,夜望北斗,嘆青春易逝,時光一去不回,而功業難立,于是心潮澎湃,文思泉涌。于是寫了一篇《惜余春賦》:

天之何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東方。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試登高而望遠,極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斷,淚流頰兮成行。吟清楓而詠滄浪,懷洞庭兮悲瀟湘。何余心之縹緲兮,與春風而飄揚。飄揚兮思無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綺色,愛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將闌,每為恨兮不淺。

漢之曲兮江之潭,把瑤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峴北,愁帝子于湘南。恨無極兮心氳氳,目眇眇兮憂紛紛。披衛情于淇水,結楚夢于陽云。春每歸兮花開,花已闌兮春改。嘆長河之流春,送馳波于東海。春不留兮時已失,老衰颯兮逾疾。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

若有人兮情相親,去南國兮往西秦。見游絲之橫路,網春輝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躑躅兮傷別。送行子之將遠,看征鴻之稍滅。醉愁心于垂楊,隨柔條以糾結。望夫君兮咨嗟,橫涕淚兮怨春華。遙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李白以香草、美人為伴,與白云、長河相依,浪漫繾綣之情躍然紙上,頗有屈原楚辭之風范。象屈原一樣,李白以美人喻君王,希望得到君王的賞識,實現自己報效君王的理想。寫完《惜余春賦》,李白決心再進行一次漫游,這次他要南游江淮。他先到南陽去訪崔宗之,然后折向東南,經徐州至泗州。這泗州有個下邳縣,下邳城外有個圯橋,就是張良遇見黃石公的地方。然后繼續南下到了楚州。楚州就是漢代的淮陰郡,一代名將韓信的故鄉。

當李白南下揚州時,已是開元二十七年(739)初夏。他又從揚州到金陵重游。聽說有一個本家從侄李良在杭州當刺史,便不遠千里前去投奔。在杭州游天竺寺時,李白寫了一首《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

三山動逸興,五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

覽云測變化,弄水窮清幽。

疊嶂隔遙海,當軒寫歸流。

詩成傲云月,佳趣滿吳洲。

李白返至金陵,然后就溯江而上。行至當涂縣境,已是夜深。船只停泊在牛渚磯下,一輪秋月,高掛天空。李白佇立船頭,前思后想,懷才不遇,政途失意,知音何在?李白憑眺眼前的秀麗景色,跨越時間的阻隔而進入歷史,想起東晉時期鎮守牛渚的鎮西將軍謝尚對江上偶遇的袁宏有知遇之恩,借古懷今,感漢自己才華橫溢卻世無知音。于是口占一首《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李白繼續溯江西上,打算直至江陵,然后取道回家。不想在洞庭湖畔遇見了好友王昌齡。。此時王昌齡正從貶謫地嶺南北歸途中,兩人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淪落人。望著暮色沉沉、蒹葭蒼蒼、白云悠悠,王昌齡即作《巴陵送李十二》一詩相贈李白: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王昌齡后來貶任龍標尉后,李白為之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給予勉勵,表達了好友之間的一片深情: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宁阳县| 广西| 桃园市| 丰顺县| 韶山市| 无棣县| 青阳县| 永年县| 喀喇沁旗| 湟源县| 紫云| 诸城市| 班戈县| 荣成市| 文昌市| 巢湖市| 青川县| 南木林县| 托克逊县| 武宁县| 石台县| 西峡县| 芦溪县| 梁河县| 盐城市| 栾川县| 巴南区| 禹城市| 美姑县| 民勤县| 福州市| 陆良县| 筠连县| 那曲县| 武胜县| 邢台县| 千阳县| 闵行区| 云浮市|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