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3章 再臨鎬京(上)

  • 云起塵封
  • 慕笛
  • 3516字
  • 2014-11-15 20:45:29

見來人是趙祗,李逸云頓時面露喜色地迎了上去。趙祗看著李逸云,臉上也露出一絲微笑,但仔細看去,笑容卻似乎有些復雜。

幾人見過禮后分別落座。姬遠先出言問道:“趙大人不遠萬里前來,應當不是閑來出游吧?不知有何見教?”趙祗拱手施禮:“燕公果然聰慧,小人到此,是奉了天子陛下之令前來,有詔令下達。”

“哦?”姬遠一驚,忙站起身來,作勢便要躬身施禮。趙祗趕忙將他攔住:“燕公無須多禮,陛下說了,這次與其說是命令,不如說是請求,因此也沒有明文行令,只是讓小人口頭傳達。”姬遠疑惑地站直身子:“哦?那大人請講。”趙祗清了清嗓子,語氣嚴肅地說:“陛下希望您能率領燕國除防御雁門關外的全部軍隊,包括山海關的駐軍,隨小人趕赴洛邑。”

“嗯?”姬遠疑惑地瞧了李逸云一眼,而對方也同樣是滿臉的迷茫。姬遠不由地問道:“恕我斗膽問一句,究竟出了什么樣的變故?難道是犬戎再次大規模進犯?”也難怪他驚訝。要知道,自武王分封天下之時,便明令禁止諸侯軍在非戰時,進入洛邑以西的王域。違者天下共誅之。

趙祗慘兮兮地一笑:“這個小人稍候自然會告知,不過時間緊迫,若是燕公愿派兵隨小人前往,便請先抓緊時間召集隊伍吧。”姬遠垂下頭,思索了片刻,站起身來說:“我這就去下令召集軍隊。”說著轉身朝屋外走出。李逸云也站起身,想隨著出去看看能不能幫上什么。卻聽趙祗喊道:“遼公留步!”

李逸云止住腳步,轉身再次看向趙祗:“大人還有何事?”趙祗勉強笑了笑,神色有些古怪地說:“陛下還有一道有些奇怪的命令,要小人帶給大人。”李逸云心中生疑:“哦?但說無妨!”趙祗輕聲道:“陛下的原話是‘若你能在二月十五之前見到遼文公,并且他還能立刻召集起軍隊的話。便告訴他,朕希望他也能來一趟,若非如此,便派人將這個送給他’。”

說著,趙祗從懷中拿出一塊金牌,遞了過來。李逸云接過一看,玉牌的樣式,與姬遠用來證明身份的金牌的制式相同,只是仔細觀察便能發現,金牌背面的所雕之物略有差別,姬遠的金牌,所雕刻的龍爪有四根腳趾,而李逸云手上的這塊金牌所雕刻的龍,每個龍爪之上都有五根腳趾。

龍是姬氏一族的圖騰,而擁有五根腳趾的神龍,則更是代表了周王室的嫡系正統。李逸云將金牌翻到正面,只見金牌的正中,被從后面探來的龍爪圍繞的區域,雕著一個凸起的“云”字。

李逸云已經猜到了一些端倪,周王室定是遭遇了極大的變故,甚至有可能穆王本人也深陷危險之中,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一反常規的調動一直忠于王室且同為姬氏子孫的燕國軍隊。

而更讓李逸云有所觸動的是第二條命令,比起那些養尊處優的諸侯,新興的遼國自然是一個相對的虎狼之邦,調動遼國軍隊定然是極為有效的一招,但今日便是二月十四,而穆王所下的調動命令要求的是在二月十五之前有效,若非李逸云恰巧領軍駐扎幽州,即使明日趙祗趕到幽州,李逸云也定然無法及時調集軍隊,命令也就無效。

而再看趙祗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再加上毫不客套的與姬遠直來直去的相告,定是節省了一切時間。這樣的一路趕來,尚且無法趕到遼陽,看來穆王的本意便是送給自己這代表著身份的金牌,并讓自己置身事外。可巧合的是,自己剛好身在幽州,又能快速調集軍隊,這才讓這本不該生效的命令傳達了出來。

“三年了!”李逸云心中暗暗揣度著:我離開鎬京已經整整三年了,這三年來我只顧著自己的執拗,卻沒考慮到已經不再年輕的父親對自己的思念,好不容易才等到的兒子,卻因為造化弄人,剛剛相認便分道揚鑣。這對一個年老的父親來說是多么的殘酷啊!而這危急關頭,父親雖然想尋求兒子的幫助,卻又變相的下達了“若是時間過于緊迫,便別讓他身陷險境。”這樣的命令。

“趙大人還請等我一等,我這便去召集軍隊。”李逸云只是略微拱了拱手,便一言不發的轉身而出,消失在大殿的門口。身后的趙祗瞧著他那有些落寞的背影,微微嘆了口氣,輕輕地垂下了頭。

僅僅半日之后,軍隊便已集結完畢,不過天色已晚。只能休息一晚后再行出發。李逸云麾下的五萬遼軍傾巢而動,姬遠也調動了包括山海關駐軍在內的三萬余人隨之出發,只是因為他剛剛登基,國內形勢還不穩定才沒有親自領軍,而是派了山海關的守將王漢統領軍隊,并吩咐他再見到天子之前,一切聽從李逸云的號令。

第二日凌晨,天剛蒙蒙亮,數萬大軍便從幽州城西門開拔,背對著剛剛升起的太陽開始行進。趙祗以及幾名隨從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偶爾也和李逸云閑聊幾句,但卻始終沒有提起鎬京的變故到底為何,李逸云這些年也見慣了這些人“不到時候不開口”的慣例,便也不急著詢問,只是不時的想起穆王的處境,心中有些擔憂。

數萬人馬一直向西南而行,傍晚時分便進入了晉國的地界,趙祗在亮明身份后,沒有遭遇任何阻攔,大軍長驅直入,到了第二天傍晚,便到達了晉國的國都晉陽。李逸云驚訝地發現,晉陽城外也已聚集了枕戈待旦的數萬人馬,看樣子準備隨時出發。

剛到了晉陽城門口,城門便豁然而開,一身華服的晉國國主姬福從城中親自迎出,見了與趙祗并騎而行的李逸云,他先是愣了一愣,之后才驚訝的道:“竟然是遼公?我不是做夢吧?遼公竟然親自前來?”李逸云也笑著道:“多年不見,晉公可還安好?”說著瞧了瞧晉國整齊的軍隊說:“晉公果然是勇毅之人,僅僅三年,貴國的軍隊讓李某刮目相看呀!”

晉公寒暄道:“哪里比得上遼公的鐵騎?不過是略有小成罷了,遼公快請入城,我已安排了宴席,不過不是我親手做的了。”又與趙祗等人打過招呼,便引著眾人進入了晉陽城中。

一路來到招待賓客的大殿,幾人分賓主落座后,李逸云再也忍不住,開口向趙祗問道:“趙大人,晉陽城外的數萬兵馬也是要與我們一同啟程的吧?這樣的話總兵力已經超過十萬了,究竟發生了什么事?要調集如此多的兵馬?”

晉公也跟著一愣,瞧著趙祗疑惑道:“趙大人……這是?”趙祗也愣了,反而瞧著李逸云:“我昨天便已告知燕國國主,今日見你也不開口問,還以為你已從他那里知曉了呢!”李逸云嘴角勾起一絲笑意:“哦?看來是怪我了,我還以為又是什么‘不到時候不能說’的規矩呢!”

在座幾人都忍不住笑了幾聲,緊張的氣氛也隨之略有緩和。笑聲過后,趙祗斂起笑容,面色凝重的將事情的前因后果講了一遍,姬福已經聽過一遍,所以神色沒什么變化。李逸云聽著趙祗的講訴,神色卻是一變再變。

等到趙祗說完,他已經明白,這一切的根源,便是來自三年前師兄劉甫所推行的新法。盡管新法有失仁慈,但李逸云這幾年的所見所聞卻讓他不得不相信,一套嚴苛而精確的法令,的確比仁德而籠統的政策能使命令的執行變得更加迅捷,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若是哪一天周王室喪失了絕對的實力,恐怕便岌岌可危了。

自新法推行以來,整個天下的形勢都為之一變。天子發出的政令。有了嚴苛的懲罰作保證,執行起來變得更加迅捷,歹人的非法之舉也因為擔心受到砍手削足的懲罰而大大減少。造成變故的問題也不是出在法令的嚴苛懲罰上,而恰恰出在李逸云當初唯一贊同的關于釋放奴隸的規定。

依據新法,除了各國諸侯有權招收少量犯者的家屬充當奴隸外,其余人一律不準進行奴隸買賣,對于做工的奴隸可以將他們遣散,對于做工需要留下的人,則要給予他們合理的報酬。

這樣的舉措,自然使那些除諸侯以外的貴族心存不滿,而那些被釋放了的奴隸,也不見得有多么的感謝天子。因為根據法令,繼續雇傭他們需要給予報酬,而事實上貴族們的工作是用不了那么多的人的,于是眾多的奴隸便在法令頒布后被遣散了。

而奴隸們在被遣散之后,卻又很難融入平民的生活之中,政令取消了奴隸的身份,卻沒有消除千余年積累之下人們對于奴隸的歧視,奴隸的身體之上都有主人烙印下的印記,很容易識別。普通的百姓們見了這些人,大都心存鄙視。

一些奴隸憑著原本主人賞賜的財物開了個小買賣,卻也是鮮有人問津,而那些身無分文的奴隸,想在平民中找到一份差事,更是難上加難。這樣一來,那些無處可去的奴隸反而怨恨起新法來,那些從前的主人慈善些的,更是懷念起作為奴隸時的生活來。

而最大的反對者,卻是一些諸侯國的國主。自武王時期便在軍事上規定,大國的軍隊不得超過三個軍,小國則不能超過一個軍,但這些年隨著百姓生活的日益富足、人口的增加,以及周王室率領下的開疆辟土,各個諸侯國的軍隊人數便顯得有些不夠用了,而這時,那些奴隸便成為了變相的應急部隊,這一遣散奴隸,各國的一些事務便有些捉襟見肘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股暗涌便悄然興起。朝中的諸多貴族開始聯合起來,在各方面利用人脈網絡制造不安事件,從而向穆王施壓。諸侯國也紛紛提出抗議。對于這些異議,穆王不予理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股趨勢并沒有消除,反而在漸漸滋長。而今年又趕上了一個災年,許多諸侯國的糧食歉收,不少地方餓死了人。于是更多抱怨的聲音出現了,甚至還有“天災便是因為新法的失德引起的”這樣的說法。朝中的貴族更是乘勢而入,加大對穆王的壓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水富县| 富顺县| 民乐县| 萨迦县| 嫩江县| 揭西县| 沿河| 武胜县| 三明市| 兰州市| 上栗县| 塔城市| 行唐县| 泸州市| 云安县| 八宿县| 霍州市| 淮北市| 丰顺县| 清镇市| 白朗县| 独山县| 吉林市| 开平市| 武穴市| 都匀市| 冕宁县| 姜堰市| 唐河县| 重庆市| 德安县| 武冈市| 夏邑县| 新闻| 清徐县| 乐清市| 枣强县| 天全县| 涟源市|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