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輕裝簡行就離開了皇宮,往杜家而去。
前去傳信的前腳剛剛通知了杜家門房,門房的小廝跑去通知,還沒通知到,李世民就到了。
門口的下人哪里敢攔,連忙打開中門,將李世民迎了進去。
杜家后院,杜如晦房中。
此時杜如晦的妻兒都聚在房間,神情悲切。
除此外,還有幾個杜家族老。
杜如晦臉色蒼白的躺在床榻上,斷斷續續的交代著后事。
“文建,你是長子,待我死后,定要孝順你母親,照顧年幼的弟弟。”
“孩兒謹遵父親教會。”杜構悲聲道。
“你從小懂事好學,然而性情敦厚老實,我死后如果陛下賜你官位,可以守孝為由拒絕,待孝期滿后,如果陛下再賞方可接受,明白么!”杜如晦交代道。
杜如晦跟隨李世民多年,對其性格脾氣非常了解。
一旦他死后,李世民不管是念他往常功勞,還是做樣子給其他人看,定會厚待杜構。
但是杜構雖然聰慧,卻缺少歷練,突登高位,并不是什么好事。
杜構雖然不明白杜如晦的用意,但是他從小敬佩父親,加之又是杜如晦臨終遺言,自然不會反駁,連身應是。
交代完杜構,杜如晦又將杜荷叫到跟前。
杜荷今年才十二歲,尚未加冠,沒有表字。
“荷兒,你自小聰明伶俐,然性子跳脫,常喜爭強好勝,有好勝之心雖是好事,但如果過了,就是禍事了,從今往后,你要多聽你兄長的話,明白么?”杜如晦叮囑道。
“是,孩兒明白。”杜荷哭著應道。
杜如晦看了一眼發妻,并未多說,這些時日妻子在旁照料,該說的都已經說了。
“各位族叔乃是長輩,克明本不該多言,但是今日將死,就多言幾句。”
“陛下雄材偉略,胸有大智,族叔們平日要多督促族中晚輩,認真學習,忠心為國,忠心陛下,與其他世家保持正常往來即可,切莫交往過密切。”杜如晦說道。
“克明你放心,我們記下了。”杜家的幾個族老臉色有些不自然的說道。
杜如晦知道他們不一定能聽的進去,但是他言盡于此,杜家以后如何,他也管不了了。
丫鬟端著藥湯走了進來,說道:“老爺,該用藥了。”
杜構連忙起身接過藥,跪在床前,說道:“爹,喝藥了。”
杜如晦知道自己撐不了多久了,喝不喝藥,用處不大,但是看著兒子期盼的眼神,不忍辜負兒子的一番心意,張開了嘴。
雖然丫鬟送來的藥溫度正好,杜構還是試了試,見藥溫熱不燙,用勺子舀著喂到了杜如晦的嘴里。
“咳咳咳…”
藥一入喉,杜如晦就激烈的咳了出來,臉色有些潮紅,剛剛喂進去的藥全都吐出來了。
杜如晦的夫人韋氏,連忙用手帕為其擦拭唇間的藥汁。
其他人看到這一幕,已經明白杜如晦命不久矣了。
生病的人,只要還能吃下東西,就還能吊著一口氣。
杜如晦這兩日不僅將所進食的東西全部吐出來了,就連藥也喝不下去了。
就在這時,一個下人匆匆跑了進來。
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見到,訓斥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驚嚇到我兄長,我要了你的命!”
“二老爺恕罪,門房派人來傳,宮里來人通知,陛下圣駕一會就到。”下人連忙說道。
“什么!”眾人一驚。
杜如晦見眾人亂成一團,有心想說,但是剛剛咳嗽好似用盡了他全部的力氣一樣,幾次張嘴,都未能出聲。
好在杜構還算鎮定,讓母親留下照顧父親,領著弟弟叔叔和族中長輩,前去迎接圣駕。
一行人剛剛出了后院,就迎面碰到了李世民,連忙躬身行禮。
“參見陛下!”
“克明如何了?”李世民連忙問道。
杜構聞言哭訴道:“回陛下,家父尚在,只是現在情形很不好。”
李世民聽到杜如晦還在,松了一口氣,說道:“快帶朕去。”
“是。”
杜構連忙領著李世民來到杜如晦的房間。
進入房間,看到躺在床上面如白紙,氣若游絲,好似風中殘燭般的杜如晦,李世民渾身一顫,差點沒站穩。
好在張阿難反應快,將其扶住。
李世民緩過神來,快步走到床前,拉著杜如晦的手,眼眶微紅,聲音嘶啞道:“克明,短短幾日不見,你怎么成了這副模樣。”
李世民腦海中浮現出當初第一次見杜如晦的模樣。
當初李世民隨李淵從太原起兵,殺入關中,平定關中后,李世民聽聞杜如晦的才名,親自上門去請。
那時候的杜如晦才二十多歲,羽扇綸巾,風流過人。(古代風流可不是貶義詞,而是指一個人風采和帥氣。)
初次見面,兩人相談甚歡,李世民非常欣賞杜如晦的才能,而杜如晦也被李世民所折服。
至此,杜如晦被李世民引為心腹。
后來李世民南征北戰,多虧有杜如晦和房玄齡兩人出謀劃策。
武德年間,李建成感到李世民的威脅,將其心腹武將謀臣全部調離長安。
杜如晦和房玄齡即便遠在千里之外,仍為其盡心謀劃。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登基后,杜如晦和房玄齡又輔佐他理政治國。
想起過往,李世民痛哭流涕。
不知是李世民的哭聲,給了杜如晦力量,還是回光返照,杜如晦緊緊握住李世民的手,笑道:“陛下乃是一國之君,豈可做小女子之狀。”
李世民見杜如晦臉上有了一絲血色,聲音也比較有力,大喜道:“朕就知道你不會離朕而去的,你說過要輔佐朕打造一個盛世,現在還未做到,你怎么可以死。”
“吳太醫,快為克明看看。”
吳太醫祖上從漢朝開始就是宮中太醫,家學淵博,醫術高超,一直只負責為李世民一個人治病。
皇帝的身體健康干系重大,很多人盯著,因此為了保密,吳太醫除了只為李世民一個人服務外,就連外人都很少接觸。
現在李世民連他都帶來了,可見李世民和杜如晦的情誼。
吳太醫上前為杜如晦把了把脈,神色肅然的說道:“陛下,蔡國公已經不是藥石可醫的了,臣也回天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