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持身是成事的前提

子列子學于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則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聞持后。”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后而處先。

——《列子》

壺丘子林是列子的老師,道家的一個高士。他告訴列子一個原則,“子知持后,則可言持身矣”。“持身”就是如何保持身心,如何建立和愛惜你的生命,同時也有第三個意義,就是“立身處世”,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如何站起來,在社會上有所建樹。不管你學問的成就如何,官做到多大,財發(fā)到多少,一切功名富貴都不是事業(yè),那只是職業(yè)問題。

什么叫作事業(yè)呢?孔子在《易經(jīng)·系傳》里下的定義,“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一個人一生的作為,能夠影響社會國家天下,這個叫事業(yè)。至于上當皇帝,下做乞丐,只是職業(yè)不同。我們常把職業(yè)跟事業(yè)兩個觀念混淆了,問你做什么事業(yè),實際上是問做什么職業(yè)。有事業(yè)的人才叫作站起來的人,叫作“立身”,頂天立地,站在天地之間,不冤枉做一個人。“處世”就是怎么活得有價值,活得很合適,受人的重視愛護。“立身處世”就包含了《列子》的“持身”觀念。

壺丘子林告訴列子“知持后”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告訴他,一個人講一句話,做一件事,都要曉得后果。譬如買股票,也許賺大錢,也許蝕本,后果是非好壞,事先已經(jīng)很清楚,這叫作知道“持后”。有這樣高度智慧的人,才可以言“持身”,才懂得人生,然后就可以了解“立身處世”了。

壺丘子林說,你回頭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什么是“持后”,這是很好的教育法。一個名詞或一個高深的哲理,不須講理論,回頭看看影子就知道了。所謂“形”就是身體,“枉”是彎起來,形體一彎,影子也彎,枉跟曲是同一意義,用法不同。身體站直了,影子也正了,影子跟著身體走,本身沒有作用。“屈”是彎下來,“申”就是伸直,“任物”是跟著物質體而變化,做不了主。懂了這個道理才懂得“持后”之后“而處先”,這個結論引出道家祖師爺老子“后其身而身先”的思想。道家認為人畢竟是自私的,不自私不叫作人,不過人要完全自私,必須先要大公。做領袖的人、帶兵的人乃至當家長、班長都要懂“后其身而身先”,利益先給別人,自己放在后面,最后的成功才會是你的。如果碰到利益、機會,自己先抓,最后不但失敗,恐怕這一條命也會丟掉。所以,危險事自己先沖鋒,尤其一個好的帶兵官,什么艱苦都是自己來,你一上前,后面就統(tǒng)統(tǒng)跟著上,如果你叫別人去打,自己向后面倒退,你就完了。

這個思想觀念在我們文化里,也有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示應該如此立志,才是知識分子的氣度。自己挑起天下一切痛苦,眼光遠大,幫助社會國家,天下安定了,大家都得到安樂,然后自己才敢求安樂。

一個人做一件事、講一句話,就像是自己的第二生命,因為大家都看到他的影像了。事情做錯了,中國的社會習慣,不大喜歡當面說穿,背后一定批評,這就是你的影子。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都要顧到后影如何,所謂歷史上萬世留名,名就是個影子,這個影子究竟好不好,在你做的時候就先要考慮,這也就是“持身”。

所謂“枉直隨形而不在影”也告訴我們,人生想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業(yè),暫時別管一切難堪與批評,因為一般人只看最后的結果。譬如要建一個偉大的建筑,必先破壞很多東西,當時一定遭遇許多困難,萬人唾罵;等到建筑完成,大家說你很偉大,尤其后來人會說我們祖先多偉大。所以我們曉得,做一件大事,立一件大功,所遭遇的這些都是影子,如果要顧全影子的彎曲,就不能做事,從生下來就躺在床上睡覺,睡到殯儀館為止,那絕不會遭遇做事的痛苦。

人們對你的批評阻礙,長官及父母對你的不了解,當時的確是委屈,但是人要有獨立人格,要建立非常之事功,就要記住“屈申任物而不在我”,外面的環(huán)境是外物,我始終要獨立而不遺,頂天立地站住。壺子說,懂了這個道理,知道“持后”,了解“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才可以建立一個事功,做一番事業(yè)。

(選自《列子臆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宁陵县| 元朗区| 灵川县| 柏乡县| 黄石市| 新化县| 辉县市| 徐闻县| 蒙阴县| 原阳县| 浦东新区| 广州市| 明光市| 武安市| 沾益县| 龙川县| 洛浦县| 万盛区| 文成县| 大港区| 开封县| 那曲县| 鹤峰县| 阜新| 山东| 湖南省| 广河县| 阳城县| 浦县| 富阳市| 九江县| 白河县| 泰兴市| 北安市| 景德镇市| 秦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苏尼特左旗| 科技|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