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世界的九個根本問題:一個中學生眼中的哲學探索
- 張朔寧
- 518字
- 2022-09-26 10:55:43
一、《未來形而上學導論》的基本歷史背景
康德哲學毫無疑問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是承接先前的哲學傳統并開啟今天意義上哲學探究的偉大之作。其哥白尼意義的革命早已為人知曉,故在此不做更多的論述。《未來形而上學導論》是一部說明性的著作,目的在于以一種盡可能簡潔的方式向哲學教師解釋《純粹理性批判》中不被人理解的思想。其寫作動機可以在康德寫給比斯特爾的信件中尋找答案:
因此,《純粹理性批判》有時會遺留下一些疏忽或者倉促的文筆,有時會遺留下一些晦澀難懂的東西……所以有時需要做出一些說明,這樣做是一件有益的頭等大事。
換言之,《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這本對于康德而言篇幅簡短的書僅僅是為了重述和解釋其先驗唯心主義的觀點。
《導論》的讀者對象不是普通讀者,因為在18世紀衰微的形而上學僅僅是少數人才能夠理解的對象和學科。正如康德在這本書的前言中所指出的:“本導論不是給學生用的,而是給未來的教師用的。即便是對于未來的教師,它也不應當用于安排一門現成的科學的闡述,而是應當用來首先發掘這門科學。”因此康德將本書作為一個形而上學的探索,試圖徹底地打破獨斷論(既包含唯理論也包含經驗論)的傲慢,并為后世形而上學的探索打開一條新的道路——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