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孫子兵法·計篇】
————————————
南宮、長秋宮
南宮為原洛陽皇宮,明帝時期擴建了北宮,以復道相連,彼時政令多出自德陽殿。后來由于南宮與三公府邸相鄰,為方便政務皇帝便多居南宮。
至于北宮則由妃嬪及太后居住為多,不過作為國母,皇后還是居住在南宮、長秋宮。
自王美人中毒身亡的消息從北宮傳來后,長秋宮的宮女、奴婢皆是大氣不敢出。素來對王美人不滿的何皇后,這次竟然破天荒的沒樂出聲。
反而變得局促緊張起來,此時她已屏退左右,獨自一人在內殿里靜坐著。
不多時,長秋宮外一名身著外臣服袍的中年人,在宮女的引領下,迅速來到長秋宮內殿。侍立的小黃門見到這位身材壯碩的中年到來,頷首示意后,便緩緩退了出去。
微微點頭,算是回應小黃門,待其離去后,方才還猶然鎮定的中年終于面露慌張,朝著面前的何皇后直接低聲質問起來,“你怎能如此大膽?”
“還不是你說的我立足未穩,要多想些鞏固地位的法子。”
“可也不該是這樣啊!”面對何皇后的埋怨,何進頗為無奈。自從妹妹被封為皇后,他也跟著晉升為河南尹。可即便如此他還是能感覺出,洛陽的世家權貴依舊瞧不上何家的低微出身。所以他才在之前,勸說過何氏,想盡辦法鞏固住自己的位子。
然而讓他猝不及防的是何氏竟直接從根源斷了能與她爭皇后位的威脅。
瞧著何氏依舊面露的桀驁,何進明白,此時與她分辯對錯是毫無意義的。
“消息何時傳遞來的?除了國家還有哪些人往北宮去?”稍微沉吟,何進立即開始想對策。
“兩個時辰前。聽說張讓、趙忠以及曹節都去了北宮。”
“張、趙二人乃國家近侍,應當在側。”殿內來回踱步,何進腦袋迅速運轉,“曹節近來署理尚書臺,居然也能及時趕到。內廷諸事果然逃不出他掌心。”
“再厲害又能如何。”聞言何氏卻不以為意,“說到底,他也還是大長秋。若我當真出了事,他難逃罪責。”
點點頭,何進并未否認,“所以他應當會盡量為你周旋,只不知張趙二人是何想法?”
“他二人能如何想?曹節執掌內廷多年,早便是他們的主心骨。他二人自是為其命是從。”
然而,這次何進卻并沒有立即附和,抬頭看眼何氏,何進再度思索,良久,才喃喃自語道,“曹漢豐如今外掌尚書臺,內霸中宮。這些年,內廷諸事皆由他決斷。”微微摩挲下頜,何進凝眸,“可張趙二人便是素來秉性溫順?”
聽何進輕語,何皇后也是微怔,停頓猶豫道,“莫非兄長想攛掇此二人,反水曹節?須知那曹節近來可也是有意將長秋宮諸事交予那趙忠處理的。”
“再托付,終歸只是代行而已。可只要他曹節在一日,趙忠就一日不得正位!”何進越思索眼眸中精芒愈盛。此時他已然想到一個一箭三雕的妙策。
不待何皇后開口,何進主動詢問起來,“從事發至今,北宮可有誰來傳遞過消息?”
“有一人,段立。”稍微思索,何皇后當即說,“此人乃段珪養子,隨張讓身邊做事。”停頓片刻,何皇后恍然驚訝,“此是張讓在示好。方才有宮人來報,今日北宮張讓養子受曹節質詢,出言攪局。”說著她面露憤憤,“說起來,事后我非收拾這豎子,若非他當殿提及皇嗣,我也不至于匆匆找你前來。”
聽到這,何進眼光剎那一亮,仰頭笑出聲來,“以我看你不僅不能收拾他,還得感謝他!”
“聽著!”瞬間何進面色肅穆,對走進來的皇后貼身侍俾直接吩咐道,“眼下立即遣兩人往北宮,分別同曹節、張讓碰面。告訴曹節,請他務必斡旋,此番若能平安度過,珍珠寶物皆不在話下。
捎帶一句說與曹公聽,請他著眼將來。若辨皇子得為太子,他曹公作為史無前例的三朝老臣,必然名記青史,為后世敬仰。”
“至于張讓,則直接告訴他,我何遂高久仰張公大名。當今天子亦是倚重他非常,大丈夫又豈能郁郁久居人下,曹公霸臨中宮日久,何不奮力一爭。遂高愿與張公攜手并進,絕不退縮。”沉吟片刻,何進再道,“久聞張公之子俊逸,舍妹亦有動人姿色,若張公不棄,此番過后何家愿結秦晉之好!”
瞪大眼眸,聽著何進同兩方虛與委蛇,一面勸曹節盡力保全,一面以中宮受難請張讓出手。當此時,雙方定會以為長秋宮已走投無路,才不得不求援,若施加臂助收獲必然不小。
而何皇后也對何進有了新認識,自從在來到洛陽后,何進一心想要光耀門楣。她入宮,得天子寵幸,升為貴人,已然使何家滿門榮光。而何進的野心隨之膨脹,從虎賁中郎將到潁川太守,再到匠作大將,又到如今的河南尹。
隨著他一步步位高權重,其心計也越來越深。何氏時常會聽宮里老奴們閑談起曾經的天下大族,外戚竇家。風頭無兩,世人懼俯。
未來,何家若成為那等天下大族,該何等榮耀。可何氏卻并沒有聽完竇家最后的結局。
按照何進的安排,長秋宮這邊迅速對北宮做出回應。而北宮這邊,在經歷過曹節的追查后,答案也終于指向一名來自長秋宮的宮女。作為中宮之主,何皇后當然有權調配任何宮殿的宮女,所以借機下手。
然而,事出于長秋宮,作為大長秋的曹節也需要擔責。此刻,趁著劉宏休息,曹節思索起避險對策。
另一處偏僻的院落內,張讓、趙忠與其余幾名中常侍也同樣在秘密商議。
而作為觸發此事導火索的張奉,此刻卻成了這間院落的守門人。瞧眼對面與自己分站的郭大,張奉翹起大拇指向院內指了指。
“我也不與你吹噓,此間商議之事,乃我首倡。此次若是成了,我帶你榮華富貴!”
聽著張奉畫大餅,郭大嘿然一笑。不料院內突然傳來爭執聲!
-----------------------
張讓子婦,太后之妹也。--《后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