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是這樣煉成的:朱棣的成功之路
- 燕山刀客
- 4501字
- 2022-09-26 14:38:14
五、鳳陽軍訓,等待就藩
洪武九年(1376年)二月十六,朱棣與兩位皇兄一起離開了京城,前往中都鳳陽。這距離朱棣新婚只有二十天——蜜月都沒有度完,而且三人都不能帶家屬。
三百三十里的路程,高速公路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達,但在朱棣那個時代,卻要走整整兩天。江南已經是明媚的春天,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騎在馬上,可以更多地領略沿途的美麗風景。
這是朱棣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十七歲的人,在今天不過是個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還充滿好奇,但對于朱棣來說,他已經是結了婚的成年人,是大明帝國的皇子,是即將奔赴北平前線的燕王。對于路邊的風景他早已不感興趣,他操心的是自己未來的前程。
離開了表面上花團錦簇但情況復雜的都城,遠離權力的中心,可以在約束不是太嚴的環境下,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未嘗不是好事。
鳳陽所在的濠州,本來是個很不起眼的城市,只是因為朱元璋的關系,這里被定為中都鳳陽府,成了與北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并列的一線城市。但就像一個中了千萬大獎的農民,盡管可以穿上渾身名牌,可氣質上還是無法改變,鳳陽的崇高地位遮掩不了它的貧困。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這首地球人都知道的鳳陽花鼓詞,生動地說明了朱元璋在家鄉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不過,處于淮河洪水多發地帶的鳳陽,本來就不見得是多好的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是古來有之,并不是朱重八帶來的,他也沒那么大的本事。
朱元璋把鳳陽定為中都,并任命丞相李善長為營建中都的工程總指揮,從全國抽調將近九萬工匠,還有幾十萬的軍士、民夫和罪犯,加班加點工作。要知道元修治黃河也不過才征調了十七萬人,還搞得天怒人怨,間接引發了紅巾軍大起義。修建中都,難道不怕悲劇重現嗎?朱元璋也是看到了這點,又不希望家鄉親貴的勢力在朝中過于強大,威脅自己的幾個皇子。因此決定停止工程,也打消了遷都鳳陽的念頭,但對這里的感情是割不斷的。
登上皇位后的朱棣,曾經對自己的三個兒子講述過自己在鳳陽時期的往事。他說:“朕少時嘗居鳳陽,民間細事,無不究知。”
顯然,朱元璋把兒子們放到這里,不是讓他們游山玩水,不是讓他們打著皇子的招牌享受生活,是要他們體驗民生,學會與百姓相處,提高自己應對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中都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為了在不遠的將來獨立守邊,幫助自己對抗北元做準備。
朱棣兄弟們跟隨大明帝國最精銳的部隊,進行極為嚴格的訓練。他們學會了如何管理與協調步兵、騎兵與炮兵部隊,學會了如何組織部隊行軍、偷襲與撤退,如何利用天氣及地形做掩護,如何鼓舞士氣、穩定軍心。他們不僅能熟練掌握各種武器,更懂得了如何成為一個戰士,一名將軍,一位統帥。
朱棣的血管里,天生流的是戰士的血。他特別喜歡騎馬,喜歡追求那種風馳電掣般的快意。他平時性格隨和,喜怒不形于色,但只要跨上戰馬,就有了一種莫名的沖動和興奮。也許大概可能是,跟他傳說中的蒙古血統,有一定關系。
在操練中,身邊的衛兵都吃夠了他的苦頭,總是以他們被修理得狼狽不堪而告一段落。當然,他知道自己的身份,讓他們有所顧忌,自己贏的也不過癮。他希望有一天,能有一個真正的對手,讓他打個痛快。
這樣的機會什么時候能有呢,也許只有蒙古人才能給,也許……誰又能預見未知的自己呢?
除了學習作戰指揮,朱棣兄弟還要學習作戰的后勤供應,如何有效運輸糧草、救治傷員、籌措軍費等等。白天訓練完畢之后,盡管相當疲勞,朱棣還是要抽出時間,在燈下研讀兵書,學習古人的智謀。
朱元璋是一個看似豪爽大氣,實則自私陰險的人。他對別人從來都是表面上豪爽,背地里使壞。表面上和你無話不談,推心置腹,轉過身就能把你的話作為罪證,并借此把你送上斷頭臺。對于身邊掌握兵權的將領,朱元璋是發自內心地不信任。因此,他就特別重視收養義子,希望用這種特殊關系來約束核心大將。他先后收的義子多達二十余個,和自己的親生兒子數量差不多。李文忠明明是朱元璋的親外甥,為了表示自己的所謂恩典,他還是要收其為義子,當然,如果自己的親生兒子都逐步成長起來,義子們就可以像用過的衛生紙一樣扔到一邊去了。
即使是對待二十六個親生兒子,朱元璋的偏心也是很明顯的,他全面培養朱標的各方面能力,讓最好的學者充任太子太師,把太子一直留在京城。卻只要其他幾個兒子做好軍人,為大哥守衛邊塞,給大哥當槍使。也許他想不到,會有那么一天,這把槍生氣了,掉轉了槍口,刺向了本來應該保護的人。
軍事訓練,并不是朱棣兄弟生活的全部。
朱棣和他的幾個兄弟,還經常微服走入農家,體察農民勞作的艱辛,認識淮河水勢的無情。他們也理解了當時父親為什么會出家,為什么能造反,領悟了老爸為什么能創造奇跡,實現從社會最底層到權力最高處的乾坤大挪移。
朱棣發現,自己骨子里是一個隨性的人,喜歡大碗喝酒,喜歡和人高聲說笑,也喜歡騎馬出去兜風,不希望被約束。
有一次,朱棣一行人騎馬返回駐地的途中,看到路上有幾個小販在擺攤賣水果,想買些來吃。他手下的親兵給朱棣建議,干脆把這些水果搶了算了,反正也沒人知道是燕王做的。
朱棣一聽,并沒有發火,而是掏出身上的大明寶鈔,告訴親兵:“你過去買就是了。”
親兵買來了水果,朱棣坐在路邊和士兵們一起分享。他給大家講述了朱元璋教育自己的話:“父皇曾告訴我:百姓財力俱困,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安養生息之而已。”那個曾經建議打劫的親兵,可以說是無比羞愧,恨不能在地下找個縫鉆進去。從此,朱棣的部下更加約束自己,生怕受到這位皇子的處罰。
朱棣年紀輕輕,倒很有表演天分,可惜那時候沒有電影這門藝術,不然他完全可以和安吉麗娜·朱莉齊名,好萊塢也就有絕代雙朱馳名天下了。
朱棣兄弟們在鳳陽讀書、習武,遠離了京城的是是非非,但是,無形的失落感又涌上了心頭。
一是新婚妻子不能守在身邊,他一年也回不了南京幾次。雖然徐小姐不是自由戀愛的情人(那個時代還沒有這個概念),但她卻具備了當時男人對好女人的幾乎一切要求,溫柔賢惠,舉止得體,持家有方,不干涉丈夫的公務。這么快就要離開了,年輕的朱棣真是相當舍不得。
二是一出生就決定的命運,因為晚生了幾年,本來親如手足的兄弟,現在卻有了嚴格的尊卑貴賤之別。朱棣永遠也忘不了,朱標被冊封為太子時,他們兄弟幾個都要跪倒磕頭的情景。他覺得雖然大哥值得依賴,但讓手足兄弟行這樣的大禮,實在有些屈辱,而且這樣的屈辱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會更加重嚴重,更會讓他不舒服。
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成婚兩年后,朱棣和徐王妃有了第一個孩子,朱元璋給孩子取名朱高熾。
朱高熾僅比后來被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小一歲。兒子的到來,讓朱棣嘗到了初為人父的喜悅,更多了一份父親的責任感,盡管他只有十八歲,按今天的觀點,他自己都是個孩子。
雖然不能馬上去北平就藩,朱棣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他吩咐自己的表哥李文忠,對北平的城防和建筑進行維修,為自己在不遠的將來進駐做好準備。李文忠雖然論輩分是朱棣的表哥,但其實只比朱元璋小十一歲,比朱棣大二十一歲。在當時也是一代人的年齡差距。
也許是對自己這個表弟的話太當回事了,也許是自己有在建筑業成名的潛意識,李文忠這回可是擼起袖子真抓實干。他抽調了上萬名士兵,對北平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
北平在元朝時就是大都,是國家的首都,但城墻居然還是土墻,繞北平城墻一圈有五十五里,僅在外層包磚,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四面城墻全部加高,在九個城門上,重新修整了垛口和箭孔,總之,考慮到和蒙古人打持久戰的需要,一切都用最高的標準和最嚴格的要求進行。
李文忠對于工程質量相當滿意,認為是自己的又一杰作。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于他的辛勤工作,給大明王朝留下了深重的禍患,導致了嚴重的、災難性的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的走向,這恐怕是他做夢也沒想到的。
朱元璋也在為皇子就藩一直準備著。洪武十年正月,老朱宣布,增加三個藩王:秦王、晉王和朱棣的軍隊。燕府原有燕山護衛軍一千三百六十四人,再增加到金吾左衛二千二百六十三人;兩個哥哥的親兵,規模也都擴大了一倍以上。
洪武十一年,二十一歲的秦王和二十歲的晉王接到圣旨,于五月初四從南京出發,前往各自的封國。離開的人躊躇滿志,離不開的人心情失落。對于朱棣來說,畢竟已經十九歲,自己最佩服的唐太宗李世民,這個年齡已經統率唐軍太原起義,攻打天下了,自己還得在鳳陽做簡單的軍事訓練。
李世民在登基前是秦王,并且擔任了尚書令,如今朱元璋把老二封為秦王,又把他放到西安,讓其執掌重兵,難道真的不擔心歷史重演嗎?
別忘了,朱元璋可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近二十年,才一路打到皇帝寶座的,這和唐高祖李淵靠三個兒子打天下大不一樣,他有這個信心,能夠控制自己的兒子們。而且這個秦王和李世民相比,無論是天賦還是努力程度,都差了幾十條街。
元順帝逃到漠北之后,每每想到祖祖輩輩經營了近百年的首都讓當年的小叫花子攻占了,心里那是說不出的痛。已經習慣了一線城市生活的北元貴族,很不適應在荒漠中單調無聊缺乏夜生活的痛苦,都一心想打回來。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等到報仇的機會。洪武三年(1370年),元順帝就帶著復國未酬的深深怨恨,和這個世界說再見了,其實他的正式廟號應該是元惠宗,順帝是他死后,我們的太祖朱元璋封的。
朱元璋很“厚道”,為了表揚他當年不做任何抵抗,就從大都堅決逃走的明智行為,認為這是順應天命,就贈給了這個蒙古族統治者一個順帝的稱號。長子愛猷識理達臘繼承皇位,是為元昭宗。
昭宗統治時期,除了北元的中央軍之外,蒙古最主要的軍事力量,可以分成三大部分:首先是由王保保(這是個“漢奸”,蒙古名為擴廓帖木兒,被其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的十余萬軍隊,占據山西、甘肅一帶,直接威脅太原和西安;其次是丞相納哈出,手下有步騎兵二十余萬,盤據遼東,威脅長城沿線;再次是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擁有十余萬軍隊,控制著西南邊陲的云南。
在朱棣的兩個哥哥就藩的這一年,元昭宗也去世,益宗脫古思帖木兒繼位。
在洪武初期,北元對于明朝最大的威脅,并不是來自北平一帶。而主要是來自西北,1375年王保保死后,這個威脅也大大降低了。不過,讓秦晉二王先就藩,從順序上講也是很自然的。而且,朱元璋覺得老四還年輕,需要在鳳陽歷練,不用急著去北平。朱棣雖然失落,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好在等待的時間并不長。
就在這時,朝廷發生了一個大變故,有明三百年乃至中國歷史的走向也受到重大影響,并直接影響到了朱棣就藩的前景。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壯士斷腕的無比勇氣,鏟除了自己親自任命的丞相胡惟庸,連帶處理了超過三萬名同黨,甚至干脆連丞相這一重要崗位都取消了,自己親自領導六部的工作。朱元璋雙管齊下,一邊大殺權臣,鏟除不穩定因素,一邊抓皇子們的文化武功,其用意再明顯不過了:
讓他們成為朱家王朝能力合格、素質過硬、身體健康的接班人。
朱元璋在南京搞大清洗的時候,朱棣還在鳳陽習文練武。對于老爸的這次行動,他應該是相當震驚的,牽連進去的同黨,僅處死的就上萬人,如果這些人真要謀反,早點動手,朱元璋擋得住嗎?當皇帝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不過,既然殺了這么多異姓,勢必對同姓的要加以重用,特別是自己的幾個親生骨肉。
也就是說,他們的明天會更好,他們的前程會更加光明。果不其然,胡惟庸被殺兩個月后,朱棣就得到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