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精神傳承》叢書總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大會上說過一段至理名言:“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精神傳承》叢書,正是根據這一論述,為著傳承中國精神而組織專家學者編撰的。

《中國精神傳承》叢書共有21本,其中包括《五四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古田會議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改革開放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從這些書名本身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們說的中國精神,指的是五四運動之后的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通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并汲取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精華而塑造的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

在新中國即將誕生前夕,毛主席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著名文章《論人民民主專政》。文中寫道:自從在鴉片戰爭失敗后,先進的中國人都向西方尋找真理,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它們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包括那時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學新學的人們認為這些可以救中國,然而,很奇怪,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多,但是行不通,而且先生還老是侵略學生,使中國的理想總是不能實現。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才使中國人猛醒。“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1]所以,后來發生了五四運動,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再后來,蔣介石把中國拖到絕境。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驅逐了日本帝國主義,又進行了三年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基本勝利,使人民認識到,“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唯一的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2]毛主席的這段論述,深刻而生動地說明了精神力量在舊中國變為新中國的歷史過程中,起到的巨大的推動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是物質決定精神,而不是精神決定物質。但馬克思主義同時告訴人們,精神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反作用于物質。正如馬克思說的:“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3]毛主席也說:“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4]在階級社會中,“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5]舊中國的勞苦大眾,在政治、經濟上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沉重壓迫,同時也在精神上受到這三支勢力的長期束縛。然而,當“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6]這個變化,首先是人的精神面貌的變化。

馬克思主義剛傳播到中國時,還只是被少數共產黨人所接受和信仰。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先在根據地后在全中國的意識形態領域逐步占據了指導地位,使中國人的精神由墨守成規變得敢想敢干,由逆來順受變得積極進取,由萎靡不振變得意氣風發,并因此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同時塑造出一系列被稱之為中國精神的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反過來進一步推動了革命、建設、改革的發展。《中國精神傳承》叢書所要介紹的,就是這些精神孕育、產生、發展和傳承的過程。

只要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看到,當年如果沒有五四精神,就不會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不會把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變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也不會有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同樣,如果沒有紅船精神,就不會產生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指導思想的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不會在黨一成立時就明確提出自己的奮斗綱領,使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此擁有了自己的堅強領導者;

如果沒有井岡山精神,就不會在大革命失敗后重新點燃革命的火炬,使紅色武裝割據存在下去,使中國大地上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如果沒有蘇區精神,就不會使革命根據地軍民在敵軍重重包圍和生活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充滿革命樂觀主義,更不會創立新中國的雛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如果沒有古田會議精神,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就不會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使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共產黨和革命軍隊具有了并始終保持著工人階級先鋒隊和新型人民軍隊的性質;

如果沒有長征精神,紅軍就不會在前有天險后有追兵、缺醫少藥、且戰且走的情況下,徒步行軍兩萬五千里,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排除千難萬險,最終勝利達到中國革命新的落腳點——陜甘寧根據地;

如果沒有遵義會議精神,我們黨就不會擺脫“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能獨立自主地制定符合中國實際的路線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更不會使中國革命從此由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如果沒有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會成為全黨的思想路線和自覺行動,也不會形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作風;

如果沒有南泥灣精神,抗日軍民就不會在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對抗日革命根據地斷絕供給并實行封鎖的情況下,掀起自己動手、開荒屯田的大生產運動,不會通過官兵一致、同甘共苦、齊心協力的辦法渡過難關,使抗日根據地得以生存并不斷壯大;

如果沒有東北抗聯精神,共產黨領導的抗聯將士就不會在中國最寒冷、日本侵略者統治最嚴密的地方,率先舉起抗日的旗幟,并在孤軍奮戰、爬冰臥雪的艱難環境下依然頑強抵抗,即使彈盡糧絕也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

如果沒有紅巖精神,被捕的地下工作者就不會在獄中已聽到解放軍炮聲的情況下,仍能從容不迫、昂首挺身地走上劊子手的刑場,就不會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欲,永葆革命者的政治本色和對黨的絕對忠誠;

如果沒有西柏坡精神,我們黨就不會在奪取全國勝利后仍能使廣大黨員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不會使新生的人民政權在極短時間內便站穩腳跟,并經受住一個又一個異常嚴峻的考驗;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精神,新中國就不會在剛剛成立、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敢于抗擊用鋼鐵武裝的美國侵略軍,并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譜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從而使新中國獲得經濟建設的和平環境,取得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國際威望;

如果沒有“兩彈一星”精神,就不會有那么多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解放軍指戰員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隱姓埋名、默默奉獻,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各有關部門也不會大力協同攻關,僅用不長時間便打破帝國主義的核訛詐、核封鎖,使中國躋身世界少數核大國行列,極大增強了國防實力,提高了國際地位;

如果沒有大慶精神,廣大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工人群眾就不會破除迷信,打破中國“貧油”的論調,不會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實行油田大會戰,并在短時間內建成大慶這個世界級的大油田,實現了那一時期的石油基本自給,粉碎了西方國家通過石油禁運阻滯我國建設的圖謀;

如果沒有雷鋒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刻苦學習、鉆研業務的價值觀就不會受到全社會的推崇,做好平凡崗位螺絲釘和助人為樂、不求回報的行動也不會在社會上蔚然成風;

如果沒有焦裕祿精神,在千千萬萬基層干部面前就不會樹立起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學習榜樣,廣大群眾也不會在我們黨取得全國政權后仍然感受到黨與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

如果沒有紅旗渠精神,河南林州人民就不會在懸崖峭壁上開出一條“人工天河”,近百萬畝土地可能至今還澆不上水,全國其他許多自然條件極差的地方也會因為缺少學習榜樣而失去憑借雙手改天換地的勇氣;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精神,我們黨就不會在粉碎“四人幫”后進一步沖破“左”的束縛,建立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以及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不會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從而走出一條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如果沒有女排精神,中國女排就不會在世界三大球類比賽中率先奪冠,更不會有中國隊首創世界排球史上的“五連冠”、并在30多年里奪得十次世界女排三大賽冠軍,不會使人們喊出“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使逆境中決不放棄、低谷中堅持拼搏、挫折后勇于奮起成為響徹全國的口號;

如果沒有抗震救災精神,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就不會得到全國四面八方的迅速支援,更不會僅用三年時間就基本完成災后重建任務。

上述這些精神,雖然各有各的形成背景和特定內涵,但分析一下就會看出,其中的精髓無外乎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精神,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實事求是的唯實精神,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一句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不懈奮斗的精神。如果再深入分析,則可從中抽象出一些相對更原則的精神,例如,信仰執著,信念堅定,憂國憂民,精忠報國,前仆后繼,百折不撓,舍生忘死,堅貞不屈,同甘共苦,互助友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思想解放,實事求是,政清人和,廉潔奉公,公而忘私,顧全大局,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克勤克儉,儉存奢失,刻苦學習,埋頭苦干,迎難而上,勇攀高峰,等等。從這些精神中,人們不難看到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影子。

世人皆知,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既創造過燦爛的物質文明,也產生出數不盡的精神文明。這些精神文明的成果,有的散見于古籍史書、成語典故、詩賦格言,有的則存在于口口相傳的神話或寓言里。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很多就是通過它們得以傳承下來的。

例如,體現抗爭精神的神話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寓言有:愚公移山,鐵杵磨針,滴水穿石;典故有滅此朝食,臥薪嘗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成語有:披荊斬棘,百折不撓,鍥而不舍,越挫越勇;格言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等。

體現愛國精神的詩詞有: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格言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

體現民本精神的古語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詩詞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等等。

體現勤奮精神的典故有:懸梁刺股,聞雞起舞;成語有:業精于勤,勵精圖治,夙興夜寐,朝乾夕惕,埋頭苦干,廢寢忘食;古語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等等。

體現樸素節儉精神的成語有:因陋就簡,開源節流,含辛茹苦;格言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詩詞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等等。

體現廉潔精神的典故有:半鴨知縣,一錢太守,二不尚書,三湯道臺,四知先生,五代清郎,羊續懸魚,風月尚書;成語有: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淡泊明志,潔身自愛;古語有: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詩賦有: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等。

體現尚德樂善精神的成語有:舍己為人,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好善樂施,和衷共濟,守望相助;格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憂道不憂貧;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等。

體現大無畏精神的格言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膝下有黃金;典故有: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蘇武牧羊19年,持節而還;顏真卿忠貞愛國,拒降被殺;文天祥不受利誘,寧死不屈;史可法率眾抗清,以身殉國;朱自清拒領美糧,病餓而死;等等。

體現求實精神的格言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事莫名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虛;典故有:李時珍對古書記載的藥必一一調查核實,方寫出《本草綱目》;徐霞客不滿足于古書對名川大山的記載,從22歲起長途跋涉,歷時30多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最終形成260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增添了許多古人未知,也糾正了許多古人之誤;等等。

體現謙虛精神的格言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滿招損,謙受益;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起高;成語有:聞過則喜,大智若愚;等等。

體現誠信精神的格言有:仁義禮智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典故有:曾子殺豬,不欺幼童;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等等。

體現感恩精神的成語有:知恩圖報,恩重如山;格言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詩詞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典故有:伯牙摔琴,以謝知音;等等。

體現好學精神的典故有:韋編三絕,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燃糠自照,牛角掛書,三年不窺園;成語有:開卷有益,手不釋卷,學海無涯,學而不厭;詩詞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等等。

以上這些出自古籍、史書、詩詞中的名言、成語、警句,以至神話、寓言中,充分說明所謂中國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發動和組織群眾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塑造的產物,也是對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優秀民族精神繼承和發揚的結果。

新中國現在已走過了71年歷程,已經由過去那個四分五裂、倍受欺辱的落后農業國,一躍成為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工業大國。但應當看到,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國際排名還很靠后,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還很突出,城鄉、地區、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還比較明顯,距離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路途還很漫長。另外,還應當看到,帝國主義的亡我之心不死,國內外敵對勢力、分裂勢力仍然無時無刻不在采取各種手段,妄圖推翻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遏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步伐。因此,我們絕不能滿足現狀,更不能刀槍入庫,而要居安思危,繼續奮斗。

要奮斗,當然要有物質力量做基礎,但也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這個精神不是別的,就是來自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并由中國共產黨注入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革命文化基因的中國精神。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精神的土壤。任何一個民族對本民族人文精神的傳承,都離不開對歷史的正確認知和文化的充分自信。如果一個民族喪失了這些,這個民族就不可能樹立起自己的民族精神,就會失魂落魄,直至衰落乃至滅亡。但我們所說的中國精神,并不是一般的民族精神,它首先是一種革命的精神,奮斗的精神。因此傳承和發揚中國精神,只把對中華民族歷史的正確認知和文化的充分自信作為基礎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共產主義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精神。”[7]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他又說:“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進展,奪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成效,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我們還有許多‘雪山’‘雪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一切貪圖安逸、不愿繼續開拓前進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他強調:“長征永遠在路上。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8]他的這一席話,是對我們為什么要傳承弘揚中國精神的最深刻最清晰的闡述。

今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我國剛好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這個大背景下,更加需要用偉大的中國精神,鼓舞人們繼續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而奮斗。無數革命前輩為了民族的獨立、富強,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也為我們塑造出了具有豐富內涵和無限活力的中國精神,留下了數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的責任就是把它們繼承下來,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事業中不斷發揚光大,并且不斷將它們轉化為新的巨大物質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對革命前輩,才稱得上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

2020年12月10日


[1].《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

[2].《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頁。

[4].《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1頁。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頁。

[6].《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頁。

[7].《人民日報》2015年12月31日。

[8].《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9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周至县| 太保市| 宁城县| 栖霞市| 开远市| 云和县| 四川省| 安新县| 霍山县| 西林县| 湟源县| 陇西县| 兴隆县| 宜良县| 怀来县| 大田县| 绩溪县| 来宾市| 黔江区| 剑阁县| 遵义市| 阿坝县| 淄博市| 江源县| 牙克石市| 临清市| 阿瓦提县| 洛隆县| 阿尔山市| 剑川县| 天门市| 桓仁| 庄浪县| 佳木斯市| 伽师县| 新乡县| 略阳县| 临安市| 永川市|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