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依法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全民動員,依法抗“疫”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國繼2003年“非典”疫情后的又一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學防治、有效防控,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民族安危;全民動員、依法防控,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挑戰,是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執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嚴峻考驗。

戰“疫”面前,不能亂了章法。我國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應對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是最重要的章法,是科學有序高效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和依據。目前,我國傳染防控相關的法律主要有《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全面、熟練掌握現有的傳染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充分利用現有法律法規的手段和措施,并在深刻領會現有法律法規立法目的與意圖,依據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創造性地實踐好、利用好現有法律法規,是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實現依法科學有序防控的關鍵。

(一)依靠群眾,全民動員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和政府克敵致勝的法寶。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傳染病防治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依靠群眾是《傳染病防治法》確立的依法進行疫情防控的四項原則之一。《傳染病防治法》第九條規定: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愿服務和捐贈活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2019年底頒布,并將于2020年6月1日實施的我國衛生健康領域首部綜合性、基礎性法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樹立和踐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加強健康管理。倡導家庭成員相互關愛,形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公民應當尊重他人的健康權利和利益,不得損害他人健康和社會公共利益。

戰“疫”當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客體,而廣大人民群眾卻是疫情防控的主體。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更應依靠群眾,動員群眾參與到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來。依靠群眾、動員群眾不是口號,而是要落實到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在疫情萌芽階段,就應深入群眾,廣泛聽取一線醫務人員、疾控人員、患者的意見和建議,迅速啟動應急處理程序,果斷處理。對于基層群眾和一線醫療衛生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的疫情線索,要充分重視,認真對待,深入分析,絕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壓制、打擊。在疫情暴發后的應急處理階段,也要深入群眾,廣泛聽取疾控與醫療專家、一線醫療衛生人員、確診病人、疑似病人、醫學觀察人員、普通公眾等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考慮應急處理措施對所有直接利益相關者和間接利益相關者帶來的影響,并在實際操作中根據上述人員的反饋和意見不斷完善應急處理方案。只有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抗擊疫情的戰役,并指導、引領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規范地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防止消極應對或過激行為,才能最終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

(二)依法及時、準確發布疫情信息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有關疫情防控的信息公布極為重要。對于信息發布,《傳染病防治法》在第三十八條規定:國家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應當及時、準確。《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統一、準確、及時發布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的信息。此外,在2006年3月3日衛生部《關于印發〈衛生部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定期發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從本方案公布之日起,衛生部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發生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及時、準確地發布轄區內的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各級人民政府作為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機構,應當全面、準確把握《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及其相配套的法規、政策文件內容和精神,及時、準確、依法發布本行政區內的傳染病防控相關信息,容不得絲毫怠慢、推諉和懈怠。

(三)依法迅速、果斷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是疫情防控的關鍵。《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采取下列緊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于采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其中,與傳染病疫情控制密切相關的措施包括:(一)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二)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采取其他保護措施;(三)采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此外,《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采取下列措施:(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醫療機構發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現有的傳染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就傳染病疫情防控賦予了各級人民政府非常廣泛、全面的權力,并就法律出臺時,尚無法明確、不能列舉的措施給予了概括性授權。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第十款規定,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構成公共衛生事件時,可以采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這就是法律對各級政府在傳染病疫情防控時的概括性授權。各級人民政府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法律手段、措施,并結合疫情防控中有效控制傳染源,切實切斷傳播途徑,避免次生、衍生事件發生的實際工作需要,依據法律原則和精神,創造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如在保證患者個人信息 [姓名、具體住址(門牌號碼)、家庭狀況等] 不泄露,并做好相關保障和服務工作的前提下,公布確診病人居住和活動的大致區域,如小區或社區等,就屬于為了公共健康和疫情防控需要,政府采取的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屬于依法防控范疇,也是依法防控應有之義。

(四)全力救治,保障公民健康權益

《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和社會尊重、保護公民的健康權。《傳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第五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和完善傳染病醫療救治服務網絡的建設,指定具備傳染病救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傳染病救治任務,或者根據傳染病救治需要設置傳染病醫院。

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大“疫”當前,各級政府的責任擔當不僅體現在及時、準確地發布疫情信息,快速、果斷地切斷傳播途徑,更應秉持“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原則,對所有新冠肺炎病人進行全力救治,這既是各級政府的責任擔當,也是履行其應負的法律義務。對確診病人和疑似病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既是控制傳染源的重要舉措,也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必須筑牢、筑實。面對嚴峻的疫情,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統籌謀劃,提前布局,嚴陣以待,快速組建強大的傳染病醫療救治服務網絡,保障醫療物資充裕,預留充足的備用床位和醫護人員。對于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產生的醫療費用,除醫保報銷外,應由財政兜底,絕不能讓任何一個新冠肺炎病人因為經費問題耽誤治療。同時,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互聯網醫療和遠程醫療等形式,廣泛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線上免費醫療咨詢服務,這既能緩解醫院就診壓力,也可避免因大量病人涌入醫院后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五)加強監管,依法從嚴懲處各種違法行為

大“疫”當前,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應依法快速、從嚴懲處各種違法行為。《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或者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未及時組織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此外,《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條至七十七條規定了各類機構和人員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其中就包括:依法從嚴懲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地方各級政府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加強對疫情防控工作監管,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的執法力度,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突發事件應對、野生動物保護、動物防疫等法律法規,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要加強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加大對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厲查處各類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的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制假售假、造謠傳謠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社會安定有序。

(曹艷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柳河县| 清徐县| 正定县| 乐亭县| 阿尔山市| 达拉特旗| 布尔津县| 旅游| 黔东| 乌苏市| 大港区| 喀什市| 昆明市| 彭山县| 平邑县| 崇明县| 都安| 达孜县| 保康县| 绥滨县| 武威市| 肥城市| 临海市| 苗栗市| 新化县| 太白县| 桐庐县| 石河子市| 盱眙县| 叙永县| 泾源县| 遂川县| 犍为县| 务川| 五家渠市| 青龙| 鸡西市| 凤翔县| 巴马|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