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印象中每年的除夕,不是忙著貼春聯就是忙著包餃子。過年就是大吃大喝,天天白面饃,天天走訪親戚。除夕一夜交兩歲,孩子們四處野玩,有時半夜會跳到人家院子里到廚房掀開鍋蓋偷餃子吃。鄉下人風俗,除夕的餃子必須留一碗,寓意鍋中有余,來年不缺吃的。善男信女,還會在除夕“供天地桌”,給諸神上供,陳設蜜餞果脯一層,再擺放蘋果、干果、饅頭、素菜、年糕諸物。這些東西直到過了正月十六之后小孩子才可以吃。據說...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少年時代,印象中每年的除夕,不是忙著貼春聯就是忙著包餃子。過年就是大吃大喝,天天白面饃,天天走訪親戚。除夕一夜交兩歲,孩子們四處野玩,有時半夜會跳到人家院子里到廚房掀開鍋蓋偷餃子吃。鄉下人風俗,除夕的餃子必須留一碗,寓意鍋中有余,來年不缺吃的。善男信女,還會在除夕“供天地桌”,給諸神上供,陳設蜜餞果脯一層,再擺放蘋果、干果、饅頭、素菜、年糕諸物。這些東西直到過了正月十六之后小孩子才可以吃。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