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回國進京(1)
- 大明:開局萬歷找上門
- 飛星騎士
- 3037字
- 2023-02-14 17:59:40
倭國那邊忙著在愁云慘霧、暗流涌動的氣氛中準備迎擊明朝很可能會發動的攻伐倭國本土之戰,高麗這邊一邊忙著戰后重建一邊舉國上下盡情慶祝這場“偉大的勝利”。
經過這場戰爭的摧殘和破壞,高麗國力險些崩潰,就算從去年冬開始已著手戰后重建,到現在也不過是“稍有起色”,高麗朝廷在這件事上所需的錢糧大部分依靠明朝接濟,所以,高麗人想舉行大規模的、盛大的慶祝活動也有心無力,全國上下也就漢城是真正的一片歡騰,滿城處處張燈結彩、敲鑼打鼓,人人喜笑顏開、歡呼雀躍,白天鞭炮聲震耳欲聾、持續不斷,夜晚煙花騰空也持續不斷,照得全城一片不夜,家家酒樓爆滿,客人們推杯換盞、歡聲笑語。
德壽宮里,李昖已經大醉了幾天幾夜,他醉得昏天暗地、稀里糊涂,都不知自己醉了幾天,反正每天不是喝醉就是迷迷糊糊地半醉半醒,然后又喝醉,勝利了,高麗朝廷和宮中自然要舉辦一場又一場的歡慶宴、慶功宴等各種名目的宴會,李昖每場都暢快痛飲喝得酩酊大醉,因為他太高興了,建國二百年來,高麗還是首次遭到這么大的浩劫、這么險惡的危局,他在一開始是真的認為一切都完了,好在,這場戰爭總算結束了,風雨總算過去了,高麗國起死回生了,他也起死回生了,他的生命、他的權位、他擁有的一切…都沒有失去,都繼續擁有著,這種在鬼門關口晃一圈、劫后余生的狂喜如何不讓他痛快淋漓地醉上一場又一場?
不只是李昖,高麗朝廷的大臣、高官們在這段時間內無不開懷暢飲,廣大老百姓也都喜極而泣、抹著眼淚,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噩夢。這場戰爭給高麗在各方面帶來的影響都會是深遠和長久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民生、社會…還有文藝,因為這場戰爭,真不知多少高麗文人墨客會寫出多少詩詞歌賦、傳世佳作。
高麗朝廷上下在忙著歡慶時萬萬沒敢忘了“跪謝天朝父國的大恩大德”,高麗本就高度親華、忠于明朝,經過這場戰爭的洗禮,高麗上至朝堂下至市井,絕大部分人都對明朝發自肺腑地感恩戴德,為首者就是李昖,捷報傳來后,他鄭重地沐浴更衣,在宮外面朝燕京方向焚香設案、三跪九叩,在冊封本國功臣們時他特地強調“今此平賊復國之事,專由天朝之軍,我國將士不過或隨從天軍之后或幸得零賊之頭而已”“天朝對我國有著再造之恩,永世不忘”,親筆手書“萬折必東”“再造藩邦”等感激明朝的題字,下令高麗朝廷跟明軍一起修建安葬明軍陣亡官兵的英烈陵和祭奠、供奉、紀念他們的英烈祠,規模最大的一座在漢城,在高麗專供明國使臣下榻的太平館的西側,叫宣武祠,另有愍忠壇、大報壇和建于平壤的武烈祠等,派遣官員專門管理和守護,每年的重要節日和特殊日子,他和以后的歷代高麗國王都要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前往拜祭。
另外,李昖還打算給宋應昌、李如松、李化龍、夏華等明方參加高麗戰爭的高層官將人等在高麗各地建生祠,但被夏華等人婉拒了,這東西可不能隨便建。
被李昖派去燕京代表他和高麗朝廷向萬歷帝、明政府謝恩的使臣一批接一批,持續了好幾個月就沒停過,上一批剛千恩萬謝地離開,下一批就跟著來了,搞得大明朝廷相關部門都嫌煩了:話說三遍淡如水,致謝也是一樣,連謝十幾次就不叫致謝了,叫煩人,那些天花亂墜、文采斐然、變著花樣不重復的謝恩話語聽得耳朵快長繭了,最重要的是,這幫高麗人都是空著手來的,想趁機撈點油水都沒處下手,還要倒貼他們在京期間的吃喝拉撒睡等費用。
李昖和高麗朝廷當然想送禮物感謝萬歷帝和明政府,畢竟,空著手上門致謝實在不成體統,無奈,他們現在窮得叮當響,就連維持高麗朝廷官府機構運轉和戰后重建國家的錢糧都是明朝或借或送的,哪有貴重禮物送給萬歷帝和明政府,就算拼湊出三瓜兩棗也拿不出手,搞來搞去,李昖最后精挑細選了一批高麗美女作為禮物敬獻給了萬歷帝。
在這同時,宋應昌、李如松、夏華等人也回國了,他們接到了萬歷帝的圣旨,讓他們回國進京,不用說,等著他們的會是萬歷帝的封賞,高麗這邊的軍務交給留守的李化龍主持。打了一年多的仗,大獲全勝,萬歷帝該論功行賞了。
宋應昌、李如松、夏華等人的回國跟高麗境內明軍分批放假回家探親是同步的,會有部分明軍被他們帶進燕京,負責押運戰利品和俘虜、向萬歷帝告捷、向京中百姓展示大明朝得勝凱旋王師的戰果和威武英姿,以此宣揚國威、振奮國人、震懾宵小。
漢城郊區,一處明軍營地。
軍營內的一座監獄里,牢門大開,一隊全副武裝的明軍走進來,個個滿面喜色,他們看向牢房里的一個個囚犯,露出過年時老百姓看向豬圈里的豬準備下刀的那種表情:“走了。”
這些囚犯都是戰俘,第一個被提出牢房的正是“倭國兩大絕世猛將”之一、“東瀛西國第一猛將”、“西國無雙”立花宗茂。
立花宗茂是碧蹄館之戰的倭軍主將之一,惡戰中,他意圖擊殺夏華并險些得手,雖然表現不凡,頗有趙云在曹軍里七進七出的勇武,但還是功敗垂成,身受重傷繼而被明軍活捉,確定他身份的夏華沒有下令處死他,而是命人把他嚴密地關押起來,不殺他,也不讓他自殺。
不殺立花宗茂好辦,但不讓他自殺就難辦了,他可能會絕食,也可能咬舌自盡。——咬舌自盡是小說里的常見死法,但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出現,因為咬舌不會導致死亡,并且一個人把自己的舌頭咬下也是極難做到的,原因很簡單,舌頭被咬斷會產生撕心裂肺的劇痛。舌頭除了肌肉,還有非常豐富的神經和血管組織,被咬時會劇痛至極。——漢城大戰結束后,從昏迷中蘇醒過來的立花宗茂發現自己已成了明軍的俘虜,還被明軍用繩索五花大綁得就像粽子,無法自己動手了斷,身為一個武士,并且性格剛烈的他自然視被俘為奇恥大辱,當即不吃不吃想要絕食自盡,但夏華派人告訴他:
“你有很多家臣家將戰死了,我給他們每人一具棺材安葬了他們,你自殺的話,我就把他們的尸身挖出來丟進山溝里喂野獸。”
為讓立花宗茂相信,夏華又派人把他帶去親眼看到他戰死的家臣家將們被明軍裝殮進棺材里埋葬了。
面對夏華這個“卑鄙無恥”的威脅,立花宗茂在極度的悲憤痛苦中只能就范。
夏華之所以留著立花宗茂的命,當然不是出于什么“英雄惜英雄”,也絕不是要招攬他,那根本沒有意義。夏華留著立花宗茂的命,只是為了日后明軍凱旋班師回朝時舉行獻俘儀式,這廝是倭國著名武將,作為頭號俘虜敬獻給萬歷帝實在再合適不過了,也能更好地彰顯明軍武威和大明國威。
宋應昌、李如松、夏華等人回國進京時帶了三百多名倭軍俘虜,清一色的武士,沒有足輕,足輕地位太低,不夠資格被明軍獻俘。
“去哪里?”被提出牢房的立花宗茂看著眼前久違的陽光和青山綠水、呼吸著久違的新鮮空氣,問明軍里的一個翻譯。
翻譯咧嘴一笑:“去我大明朝的國都。”
立花宗茂并不感到意外,他被俘這么久,已經想到了夏華的用意,此時的他心如死灰,沒有任何別的念頭,死期將至,就在死前再好好地看一眼這個世界吧,特別是即將去的明國,那個仿佛近在咫尺又仿佛遠在天邊的國家。立花宗茂心頭悲涼苦笑,豐臣秀吉發動這場戰爭,目的之一就是征服明國,他現在確實要去明國了,但卻是以戰俘的身份去的。
“我會配合你們的,請你們也言而有信。”立花宗茂低聲央求道。
翻譯笑道:“夏大人向來說一不二,你就放心吧!再說了,騙你這個快死的人又有什么意義?你死后,夏大人會讓你和你的妻子合葬的。”
立花宗茂點點頭:“有機會的話,請替我謝謝夏大人。”他已經知道他妻子立花訚千代為給他報仇而刺殺夏華但失敗身死的事,因為夏華在事后曾派人把立花訚千代的首級和尸身帶來給他看過。
“得妻如此,死有何憾?訚千代,你等等我,我馬上就來了。”立花宗茂在心里默默道。
回國的明軍分為水陸兩路,陸路是從高麗經過遼東回京,水路也分兩條航線,一路是乘船去天津,一路是乘船去山東,然后上岸北上,最后都到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