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恐懼又不甘的倭國(2)
- 大明:開局萬歷找上門
- 飛星騎士
- 3372字
- 2023-02-14 17:59:40
“我東瀛乃神佑之國,”小早川隆景悲憤道,“豈能屈服于外邦、像高麗那樣喪盡國格尊嚴?這可是史無前例!明國的條件,項項堪稱陰險惡毒,一要迫使我東瀛卑躬屈膝、淪為附庸,二要全面控制我東瀛,肆意欺凌、擺布、魚肉我東瀛,三要對我東瀛進行敲骨吸髓的壓榨盤剝,此三策三管齊下,我東瀛從此國將不國、萬劫不復!太閣殿下、諸位大人,我們萬萬不可答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否則,我們將會成為東瀛的千古罪人!國人皆曰可殺!遺臭萬年!”他這番話說得義正辭嚴、剖肝瀝膽,因為情緒過于激動,他眼中不覺泛起淚花。
雖然毛利家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但身為該家族主要成員之一的小早川隆景是比較親近、忠于豐臣秀吉的,一直竭盡全力地穩住毛利家臣服于豐臣家,跟前田利家很像,跟德川家康相反,有實力但無野心,所以深得豐臣秀吉信任。另外,小早川隆景因為毛利家地盤在沿海地帶、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所以接觸外界事物較多,思想較為開放,從而擁有很強的國家歸屬感和民族自尊心,萬般不愿讓倭國“喪盡國格尊嚴”、失去主權獨立成為明朝的藩屬國,哪怕他在高麗戰場上親身體會過明軍的強大,被明軍重創過,也對明朝毫不畏懼、不愿屈服。
旁邊同屬于毛利家、還是毛利家現任家主的毛利輝元則沒有小早川隆景如此魄力過人,他本就是個優柔寡斷、謹小慎微的人,做起事來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并且他在高麗戰場上已經被明軍打出了前所未有的心理陰影,其部第七軍團三萬人超過九成淪喪在了高麗,這讓他在逃回倭國后終日沉浸在悔恨、愧疚、自責、痛苦中,神智恍恍惚惚,精神近乎一蹶不振。
五大老里,小早川隆景和宇喜多秀家主戰,毛利輝元畏畏縮縮,前田利家也感到無措,其他人都看向德川家康,畢竟他不但是五大老之一,更是五大老之首。
德川家康本就老謀深算、深藏不露,此時更是心機幽微、復雜至極,因為他已在身不由己中被迫跟明朝、跟夏華合作,還受到對方的控制,他的三子、德川家的繼承人德川秀忠以及上萬部屬軍士人員外加大批武器裝備在明軍的手里,他這個時候要是不聽話,德川秀忠肯定性命不保,他的部下們也別想回來了,德川家將會元氣大傷。心念急轉之間,德川家康已經想通了很多事:
明國為什么要控制我?當然是為了對付豐臣秀吉、分裂東瀛。
如果豐臣秀吉向明國臣服了,那我還有用嗎?有的,因為就算豐臣秀吉臣服了,明國也不希望東瀛在他手上真正的統一完整,我仍然具有很高的價值,豐臣秀吉盤踞近畿地方和中部地方,我掌控關東地方,還有毛利家割據西南地方等,東瀛就會四分五裂。
如果豐臣秀吉拒絕臣服于明國,明國要么不出兵東瀛,在幕后扶助我…肯定還有其他人,反叛豐臣秀吉,讓東瀛重新陷入內戰,最終,明國會在眾多合作者里選出一個取代豐臣秀吉,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我,同時讓東瀛分裂;明國要么出兵東瀛、攻打豐臣秀吉,而我,會是在明國威逼下跟明國里應外合地對付豐臣秀吉的東瀛內部勢力。
所以,不管豐臣秀吉做出什么選擇,我都立于不敗之地。
我可否真正地投靠豐臣秀吉、跟他“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畢竟,我和豐臣秀吉都是東瀛人,外敵打來,自家人應該內部化干戈為玉帛、齊心合力對外。不,這么做行不通,我要是真正地投靠了豐臣秀吉,第一,是給他陪葬,他絕不是明國的對手,到時候,豐臣家完了,德川家跟著一起完,第二,豐臣秀吉不會相信我,他會認為這是我的詭計,是個陰謀、圈套、陷阱,他會猜忌我,搞不好會在我背后捅一刀,第三,即便豐臣秀吉打退了明國入侵,他事后也不會善待我,一山不容二虎,他只會對我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德川家在跟明國的交戰中損失慘重,正有利于他鏟除德川家。
德川家可否自立,既不屈服于明國,也跟豐臣秀吉保持距離?這么做依舊是死路一條,讓德川家成為雙方都要除掉的目標,另外,這也正中明國下懷,因為德川家這么做在實質上就是分裂東瀛。…
在心里嘆口氣后,明白自己別無選擇的德川家康只能說出一番聽起來傾向于豐臣秀吉、處處為豐臣秀吉和東瀛著想但沒什么營養的客套話:“明國既欲入侵,我東瀛倘若四分五裂,必會不堪一擊,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牢牢地團結在太閣殿下身邊,在太閣殿下領導下奮力抗擊明國的入侵,舉國上下務必萬眾一心。能維持東瀛全國團結的,也只有太閣殿下一人矣,所以,太閣殿下的威信萬萬不容有損,直接答應了明國的那些條件,太閣殿下必會威信大損,繼而引發全國動蕩不安,這只會讓明國坐收漁人之利…”
六奉行之二前田玄以、增田長盛和三中老三人生駒親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都跟著哼哼哈哈地說些“德川大人言之有理”“德川大人所言甚是”之類不痛不癢的話,他們五人要么親近德川家康,要么跟德川家康關系不壞。
六奉行之一長束正家發言道:“明國勢大,與之硬碰硬恐非上策,可否先對其虛與委蛇,暫避其鋒芒,然后臥薪嘗膽、韜光養晦并等待明國內部有變?”
六奉行之一淺野長政搖頭嘆息:“這招緩兵之計是很難行得通的,明國皇帝不會上當的,他似乎鐵了心地要逼我們做出選擇。”
上杉景勝沉聲道:“真答應明國的那些條件,不但太過于屈辱,還會讓我東瀛從此任人宰割,明軍已經侵占了對馬島、隱岐諸島、佐渡島,已經把戰船開到了我們的家門口,他們還要在我國內地駐兵,我們若是同意,就是引狼入室!明人接下來再隨便找個借口便可征伐我們,屆時,悔之晚矣!”被明軍攻占的佐渡島是上杉家的領地,得知此事的上杉景勝為之憤恨痛惜不已,更感到恥辱。
上杉景勝擁有大老級實力,卻沒有成為大老,因為他跟同樣情況的蒲生氏鄉一樣不被豐臣秀吉信任。上杉景勝是個不卑不亢的人,他對倭國的國家利益十分在乎,所以,他雖然不完全忠于豐臣秀吉,但又清楚地認識到這個時候的倭國不能沒有豐臣秀吉,當以大局為重。
坐在德川家康身邊的伊達政宗看向一直沉默著的黑田如水,開口問道:“黑田大人何以一言不發?不知黑田大人有何高見良策?”
包括豐臣秀吉在內,所有人一起看向“倭國天下第一軍師”黑田如水。
黑田如水在高麗慶尚道海邊玩的那一手讓他得罪了很多人,但又讓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感激和支持,跟他一起脫身逃走的豐臣秀次、蒲生氏鄉、毛利家眾人、福島正則、加藤清正、淺野長政、宇喜多秀家等人都對他感激不已,被他刻意蒙在鼓里拋棄的小西行長、島津義弘、長宗我部元親、蜂須賀家政、德川家眾人都恨上了他,不過,他已經得到了他最想要的東西,原本跟他已經產生隔閡的豐臣秀吉在這次的事件中看他“這么會辦事,為豐臣家考慮得這么周全”,心里十分欣慰,對他的成見大為改觀,重新信任起了他。
伊達政宗是親近德川家康的,他故意對黑田如水發問是在幫德川家康出氣。
面對眾人的目光,黑田如水表情古井不波:“大道至簡,面對越復雜的局勢,越簡單的辦法才越有用。和,太屈辱、太損害國體,還會讓我東瀛從此無法東山再起,戰,敵強我弱,前景不甚樂觀。為今之計,還是以戰促和。”
伊達政宗譏諷道:“黑田軍師大人,你的以戰促和之計在高麗已經失敗了。”
黑田如水不嗔不怒:“是失敗了,但如今還是只能用它,并且如今用它的有利因素比在高麗更多了。”
“我贊同黑田大人的看法。”蒲生氏鄉開口發言,他神色鄭重,“明軍確實比我東瀛軍強大,他們的優勢主要是火炮和騎兵,戰場若放在我東瀛本土,他們的這兩大優勢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我東瀛多山地,明軍的火炮和騎兵必難以發揮威力,還有城堡。我研究過敵我在高麗戰場上的較量,發現明軍沒有成功攻陷我軍做好準備、拼死守衛的城市的先例,先是平壤城,明軍奪取平壤城靠的是突襲,還有我軍缺乏跟他們交戰的經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再是開城,那是被我軍主動放棄的,接著是漢城,守城我軍沒有據城死守,而是選擇在城外野地上跟明軍展開野戰,此為重大失誤,上了明軍的當,我軍有生力量都在野戰中被消耗了,繼而無力守城,最后是釜山、蔚山、泗川、順天等城市,都是我軍放棄的或在投降后交出的。因此,我相信,在我軍做好準備、拼死守衛的情況下,明軍很難攻破我方的城市,即便攻破,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先前,我軍和明軍較量于高麗,天時地利不談,人和確實是在明軍那邊,高麗人普遍支持明軍,為明軍服務、協助明軍作戰甚至在明軍進攻時充當明軍在我軍這邊的內應,但是,接下來的戰場在我東瀛本土,人和會在我軍這邊。我東瀛遍地崇山峻嶺,城鎮坐落在山巒間,東瀛百姓又支持我軍,明軍真能拿下我東瀛?硬啃,他們能啃下多少我東瀛國土?卻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時間一長,死傷的兵馬與日俱增,耗費的錢糧也與日俱增,明國皇帝真能堅持打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