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指南:面對每一件可能發生事情的哲學解答
- (英)朱利安·巴吉尼 安東尼婭·麥卡洛
- 1065字
- 2022-09-22 11:50:24
Ambivalence 矛盾心理
回想某段時間,你在矛盾狀態中左右為難,感到自己完全無力選擇。這可能是重大的人生轉折,會有很多潛在的影響,比如是否放棄工作、步入婚姻,或者賣掉房子;也可能是小小的選擇困難,比如去哪里度假,或者買哪件大衣。這種感覺很不好,不是嗎?
你不必長期承受矛盾心理,去感悟它到底是什么人類體驗。生活中有很多我們珍視的事物,在理想的情況下希望應有盡有:比如,我們想要昂貴的外套,但是還想節省我們辛苦賺來的錢;我們想要單身或獨自經營的自由,但是也想要談戀愛或為老板工作帶來的安全感。遺憾的是,現實生活并不允許魚和熊掌兼得,它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我們有時試圖避免選擇,不過那只是另一種變相的選擇方式,因為如果等待太久,情況就不由我們控制。
進退兩難是布里丹的驢所遇到的困境,傳說中這頭驢子無法決定去吃哪一包等量的干草而最終餓死(在某些版本中,是在一捆干草和一桶水之間選擇)。在古代,亞里士多德和12世紀波斯思想家阿爾加扎利等人就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這個難題后來以14世紀法國哲學家讓·布里丹的名字命名。
哲學家們在努力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人類是否能夠憑借堅定的意志打破這種僵局。布里丹認為這行不通,意志能做的就是“在情況發生變化,正確的行動方向明確之前延緩判斷”。阿爾加扎利則比較樂觀,認為我們能夠走出這種矛盾困境。
在這方面,現代哲學家以賽亞·伯林的觀點值得借鑒。他認為,人類的價值觀是多元的,而且常常互不相容。他寫道:“不同價值觀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很容易產生沖突。如果產生沖突,并不意味著某些價值觀一定是正確的,而另一些價值觀一定是錯誤的。”比如,自由和安全都是正確的價值觀。不過碰巧的是,有時并不能夠同時實現這兩個目標。因此,伯林說:“我們注定要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有可能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或者像克爾凱郭爾諷刺的那樣:“結婚,你會后悔;不結婚,你也會后悔。”
至少可以讓人安心的是,矛盾心理只是我們對世界復雜性的自然反應,同時也可能暗示著一種解決辦法。伯林認為:“必須確立優先項。”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相互沖突的價值觀都很重要,就需要深刻反思自己的問題和現狀,找出最值得確立的選項。如果經過思考我們還是茫然不知,那么能做的就是“拋硬幣”,隨機選擇總比沒有選擇要好。
無論選擇什么方式走出僵局,我們都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出任何選擇都意味著放棄其他選擇。每一種收獲都有相應的損失,這就是為什么矛盾是這樣的一種人類體驗。
參閱:“焦慮”“選擇”“承擔”“困境”“優柔寡斷”“后悔”“不確定”“假如”
拓展閱讀
以賽亞·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Isaiah Berlin, The Crooked Timber of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