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日本經濟史

2.1 引言

在13世紀,經歷了幾個世紀王室和貴族的統治之后,日本進入了一個封建時代。在接下來的300年里,地方軍閥之間的爭斗接連不斷。關于1600年以前日本的政治和社會發(fā)展,請參閱Reischauer(1988,第4—6章)。Morishima(1982,第1—4章)對日本經濟史提出了一個相當非正統的解釋。最終,1603年德川幕府(將軍)成功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統治了今天日本大部分的領土,開啟了德川家族的統治,這一統治延續(xù)了260多年。德川幕府時代的特點是閉關鎖國。除了在長崎附近一個名叫出島(意為“外部島嶼”)的島嶼之外,與外國的交往和貿易都遭到禁止。

1868年是日本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標志。那一年,明治天皇正式宣布取代德川幕府,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在接下來的20多年間,日本迅速從一個傳統的封建國家轉變?yōu)橐粋€現代的西方式國家。等級制度(即武士、農民、工匠和商人)被廢除,武士的刀劍被沒收。隨后,日本組建了一支專業(yè)的國家軍事力量,確立了中央統一的普通義務教育制度,修建了鐵路,建立了郵政系統,成立了中央銀行;1885年成立了文官政府,1889年通過了憲法,1890年舉行了第一次議會選舉。

雖然在德川幕府時代的末期,日本全國許多地區(qū)都修建了較為先進的灌溉和交通系統,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孤立主義政策使日本缺乏西方的現代技術。日本從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經濟體轉變?yōu)?0世紀初期的現代工業(yè)強國,是基于德川時代遺留下來的基礎設施,同時也得益于1868年明治維新時期天皇回歸以后成功引進的外國技術。

1920—1939年,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英美等其他許多工業(yè)化國家。日本迅速趕上了那些更為發(fā)達的經濟體。通過對外貿易和國際金融交易,日本使自己成為世界經濟秩序的一部分。日元在世界主要外匯市場上交易,一些日本企業(yè)有機會在海外籌集資金。在某些方面,日本經濟在這一時期比二戰(zhàn)以后更為自由放任。例如,終身雇傭(一個工人長期供職于一家企業(yè))主要是戰(zhàn)后才出現的現象,而在戰(zhàn)前并不罕見的銀行倒閉在戰(zhàn)后直至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然而,在其他方面,戰(zhàn)前日本經濟的一些特征經過某些修改之后保留了下來。例如,戰(zhàn)后的經連會與戰(zhàn)前的財閥類似(見第9章)。

本章將討論德川幕府時期的社會結構對明治時期經濟發(fā)展的貢獻,以及日本戰(zhàn)前的一些經濟制度和慣例如何延續(xù)至戰(zhàn)后的日本經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潞城市| 伊宁县| 清丰县| 刚察县| 阳曲县| 高淳县| 迁西县| 崇文区| 比如县| 扬中市| 杭州市| 阳高县| 仁化县| 襄城县| 铁岭县| 兴隆县| 从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禹城市| 宁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湄潭县| 兰溪市| 台北市| 宁都县| 宣化县| 福安市| 通渭县| 长岛县| 嵩明县| 敦化市| 凤冈县| 台中县| 扎兰屯市| 阳春市| 紫阳县| 陈巴尔虎旗| 兖州市| 金乡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