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樹木的語言
其實我們處在一個嘰嘰喳喳的植物世界中


我們可以從樹木外表讀出:
它是否安康,以及它的出生與未來的去向。
了解了樹木的肢體語言,對我們來說,
這個巨大的植物就如同一本打開的書,
一目了然。
樹木,無聲無息地佇立在花園里,讓人感到如此的莫測高深。盛夏時,它無私地獻出樹蔭;秋天時,色彩繽紛的樹葉在風的肆意吹拂下,發(fā)出沙沙簌簌的聲音。水果樹、堅果樹填飽了我們的肚子,也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欲;樹木還可以成為吊床或是秋千的支架,或是成為一個能夠彰顯屋前風格的元素。樹木,是地球上最強壯的生物,有著最長的生命,但我們對這巨大生物的了解卻少之又少。有時,我們會感覺粗糙的樹皮下一定還隱藏著更多秘密,而那是我們在第一眼看到樹木時無法知曉的。
直到近十幾年來,這個神秘舞臺才略為人知。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有了個令人興奮的發(fā)現(xiàn),他們在非洲熱帶草原區(qū)(Savannen Afrikas)1觀察到,如非洲羚羊及長頸鹿等草食性動物啃食最愛的非洲金合歡的樹葉時,有著奇特的行徑:
首先,它們會啃咬一棵金合歡幾分鐘,但不會等到吃飽才停下來。當葉子一被咬食,金合歡就會分泌有苦味的物質(zhì),讓羚羊和長頸鹿不想再吃,然后羚羊和長頸鹿就會轉(zhuǎn)往50到100米遠的地方,尋找下一棵沒有苦味的金合歡。為什么是50到100米遠呢?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附近所有的金合歡都會有苦味。草食動物知道了這點,便本能地到一段距離外才會繼續(xù)吃葉子。令人好奇的是,其他金合歡是如何知道威脅迫近了呢?答案是一種被稱為“乙烯”(Ethylen)的氣體。最初被咬食的金合歡會釋放出乙烯,這種化學求救信號會警告周遭的金合歡做出適當?shù)幕貞?/p>
近期,科學家從許多不同樹種中均發(fā)現(xiàn)這種警告信號,大部分植物很可能具有一套化學通信系統(tǒng),使得我們整天身處一個嘰嘰喳喳、活潑生動的植物世界中。有些警告信號是有特殊作用的,比如某些樹木被毛毛蟲啃食后,會發(fā)出吸引毛毛蟲天敵的信號,通知它們這里有好吃的毛毛蟲,以此保護自己。雖然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但可以據(jù)此推斷,樹木有著詞匯廣泛的“氣味文字”。
即使當今的社會講求科學和理性,我們也必須承認,植物除了有通信能力外,還有其他的能力,比如感覺。當昆蟲啃食樹皮時,樹木一定會感到疼痛,同時釋出防御物質(zhì),警告附近的同伴防范應變。然而對多數(shù)人而言,承認樹木有感覺是很離譜的事情。相對的,如果說動物是有感覺的,卻不會造成大部分人認知上的困擾,即動物與人類非常相似。沒錯,雖然有些動物有多只腳、多只眼睛,腦袋也比較小,但基礎(chǔ)結(jié)構(gòu)與人類相似。然而,植物就不同了,有如從外太空來的異形,它們沒有像動物一般清晰明了的中央神經(jīng)系統(tǒng),終其一生,一動也不動地固定在同一個位置生長,讓活潑好動的人類很難體會與想象,也使得人們要了解這種生物難上加難。
這些區(qū)分動物和植物的想法其實非常霸道又武斷。植物可以自己產(chǎn)生養(yǎng)分,自給自足,動物卻要依靠其他生物維生。但以此卻可以區(qū)分出一方是有感覺、能傳達信息的生物(動物),另一方則是自行運作的生物機器人(植物),這種觀念其實在新研究中已不再是主流。不只在農(nóng)業(yè)和林業(yè),整個社會都視植物為物體而不是生物,因此即便人類輕率地對待植物,也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如果我們正視目前科學界的研究結(jié)果,那在高喊善待動物的同時,植物也應該享受同樣的待遇,但目前我們的社會卻離這一步還很遙遠。
如果能與樹木相互溝通,想要進一步了解它們應該就比較容易了。可惜目前人類還沒有發(fā)明與樹木溝通的詞典或?qū)S米g碼機。即便喜愛樹木的人已了解到樹木之間會互相傳遞訊息,但這對讓普通大眾也相信樹木會互相傳遞訊息這件事好像沒有什么幫助。然而,我們還是可以聽懂樹木在說什么,即使它們只是靜靜地佇立著。
行為研究專家發(fā)現(xiàn)人們在對話時,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依憑直覺從對方的基本神態(tài)中捕捉到其言語背后的心態(tài),而對方的姿勢與臉部表情能告訴我們的訊息勝過千言萬語,并且影響著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所以,想更多了解樹木及它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從學會讀懂樹木的肢體語言開始。
如果把樹木當作人,與人類一般,樹如其相,我們從樹木外表可以讀出:它是否安康及它的出生與未來的去向。只要我們知道從哪里去了解樹木的肢體語言,對我們來說,這個巨大的植物就如同一本打開的書,一目了然。
我們了解了樹木的肢體語言,就能幫助它們在我們的花園中盡可能順利地成長;當它們面臨危險時,我們也能適時介入,使其茁壯成長、生生不息,讓我們的后代子孫也可以享受到樹木所帶來的歡樂。不論蘋果樹(Apfelbaum)、胡桃樹(Nussbaum)、懸鈴木(Platane)、松樹(Kiefer)、樺樹(Birke),還是山毛櫸(Buche):每種樹木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述說,敘述它們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像樹皮上的疤痕是怎么形成的,又如何在它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記而變得獨一無二的。本書將試著指引你更深入地了解樹木和它周遭的一切。
歡迎你選修這堂另類的語言課!
寫真:橡樹
夏櫟(Stieleiche;Quercus robur)與無梗花櫟(Traubeneiche;Quercus petraea)是森林中最重要的兩種橡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科學研究對這兩種橡樹所知甚少。這兩種橡樹彼此授粉、雜交,形成許多混血兒橡樹,所以即使到了現(xiàn)在,人們?nèi)匀粵]辦法百分之百確定它們究竟是同一種還是兩種不同的橡樹。
除此之外,有德國代表樹種之稱的橡木實際上只是個虛名,因為從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到北部的海濱,在人類還沒有大面積改變地景之前,歐洲山毛櫸才是德國天然分布最廣的樹種。
我們對于橡樹樹齡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人們經(jīng)常一廂情愿地認為每個熱門的旅游勝地都會有一棵千年神木等著游客造訪,然而,實際上超過500年的橡樹相當稀少。橡樹是非常結(jié)實的樹木,不論環(huán)境潮濕或干旱,土質(zhì)堅硬或受霜寒,橡樹都能逆來順受;就算樹干表皮有大面積的受傷,拜有天然保護罩的心材所賜,它仍能穩(wěn)定生長。要是換作別的樹種,則早已被侵蝕腐壞。橡樹是陽性合群樹種,喜歡陽光,也是居家花園中的最佳樹種選擇,最高不會超過4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