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歷史事件中的博弈(2)

  • 博弈
  • 陸明
  • 5533字
  • 2014-11-04 23:45:33

石守信等人一聽此話,嚇得不知所措,趕緊叩頭,請宋太祖給他們指出一條路來。

宋太祖長嘆一聲說道:“人生就像是白駒過隙,轉(zhuǎn)眼即逝。

那些追求大富大貴的人,不過是想多積些金錢,除了供自己吃喝玩樂外,也使子孫們過上好日子,我想你們也不會不這樣想吧?既然這樣,你們何不放棄兵權(quán),回去當(dāng)個地方官,買些好田地,給子孫們創(chuàng)立個永遠的基業(yè),自己還可以多置些歌兒舞女,飲酒作樂,快快活活地過完一輩子呢?

我再與你們結(jié)成兒女親家。這樣,我們君臣之間上下相安,兩無猜忌,不是更好嗎?”

石守信等聽后無言以對,只得叩頭謝恩。第二天,石守信等功臣將領(lǐng)紛紛稱病請罷兵權(quán)。宋太祖非常高興,對他們賞賜安撫了一番后,當(dāng)即宣布免去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羅彥環(huán)等人的禁軍職務(wù),讓他們到外地當(dāng)了個基本上是徒有虛名的節(jié)度使去了。

通過這次的“杯酒釋兵權(quán)”的博弈,趙匡胤不但解除了身邊掌握重兵禁軍將領(lǐng)的軍權(quán),而且在解除了禁軍將領(lǐng)軍職的時候,還把一些重要的職務(wù)也就從此撤銷了。比如在任命慕容延釗為節(jié)度使的時候,就乘機撤除了殿前都點檢一職;在解除石守信等軍職的時候,又撤銷了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這樣一宋就形成了禁軍由宮職較低的殿前都指揮使、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侍衛(wèi)步軍都指揮使分別統(tǒng)領(lǐng)的“三衙分立”制度。這樣一宋就是使它們之間能夠互相的牽制,而且他們都要直接地聽命于皇帝。這樣的話就限制了下面權(quán)力的過分集中,使那些武將們難以在禁軍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勢力,所以他們就沒有能力和機會做一些謀反的事情了,這樣一宋他又更好地鞏固了自己的勢力,而且還更好地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反間之計

皇太極運用反問計除掉了袁崇煥,在當(dāng)時,后金南下,勢力很大。明朝的遼東守將袁崇煥獨撐危局,使皇太極如鯁在喉。公元1627年,崇禎帝即位,很想有所作為,他一即位就除掉了大閹魏忠賢,又給楊漣、左光斗等正直的大臣平反了冤獄。許多大臣請求把袁崇煥召回朝廷。崇禎帝接受了這個意見,提拔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負(fù)責(zé)指揮整個河北、遼東的軍事。崇禎帝還親自召見袁崇煥,問他有什么計劃。袁崇煥說:

“只要給我指揮權(quán),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復(fù)遼東。”

崇禎帝聽了十分興奮,給袁崇煥一把尚方寶劍,準(zhǔn)許他全權(quán)行事。

袁崇煥重新回到寧遠,選拔將才,整頓隊伍,軍紀(jì)嚴(yán)明,士氣振奮。東江總兵毛文龍作戰(zhàn)不力,虛報軍功,不服從袁崇煥的指揮。袁崇煥使用尚方寶劍,把毛文龍殺了。

皇太極在遼東屢屢敗于袁崇煥,當(dāng)然不肯罷休,他知道寧遠、錦州防守嚴(yán)密,決定改變進兵路線。他作好一切準(zhǔn)備,于公元1629年秋,率領(lǐng)幾十萬后金軍,從龍井關(guān)、大安口繞到河北,直撲明朝京城北京。

這一著可出乎袁崇煥的意料。袁崇煥趕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軍攔住,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后金軍乘虛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煥得到情報,心急火燎地帶著明軍趕了兩天兩夜,趕到北京廣渠門外,沒顧上休息,就和后金軍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別路明軍,也陸續(xù)趕到,投入戰(zhàn)斗。

后金軍突然進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動。崇禎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亂,不知該怎么辦才好,后來聽說袁崇煥帶兵趕到,心才定了一些。他親自召見袁崇煥,慰勞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賢的余黨卻散布謠言,說這次后金兵繞道進京,完全是袁崇煥引進來的,說不定里面還有什么陰謀呢。

崇禎帝是個猜疑心極重的人,聽了這些謠言,也有些懷疑起來。袁崇煥向皇上請求說,將士們長途跋涉,十分勞累,請準(zhǔn)允入城休整,但被崇禎帝拒絕了。

正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被金兵俘虜去的太監(jiān)從金營逃了回來,向崇禎帝密告,說袁崇煥和皇太極已經(jīng)訂下密約,要出賣北京。

這個消息簡直像晴天霹靂,把崇禎帝驚呆了。

原來,明朝有兩個太監(jiān)被后金軍俘虜去以后,被關(guān)在金營里。

有天晚上,一個姓楊的太監(jiān)半夜醒來,聽見兩個看守他們的金兵在外面輕聲地談話。

一個金兵說:“今天咱們臨陣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極)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個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個又說:“剛才我就看到皇上一個人騎著馬朝著明營走,明營里也有兩個人騎馬過來,跟皇上談了好半天話才回去。聽說那兩人就是袁將軍派來的,他已經(jīng)跟皇上有密約,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楊的太監(jiān)偷聽了這番對話,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來,趕快跑回皇宮,向崇禎帝報告。崇禎帝聽了也信以為真。他哪里知道,這個情報完全是假的。兩個金兵的談話是皇太極預(yù)先布置的。

崇禎帝命令袁崇煥馬上進宮。袁崇煥接到命令,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匆忙進了宮。崇禎帝拉長了臉,責(zé)問說:“袁崇煥,你為什么要擅自殺死大將毛文龍?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還遲遲不宋?”

袁崇煥不禁怔了一下,這些話都是從哪兒說起?他正想答辯,崇禎帝已經(jīng)喝令錦衣衛(wèi)把袁崇煥捆綁起來,押進大牢。

有個大臣知道袁崇煥平日忠心為國,覺得事情蹊蹺,勸崇禎帝說:“請陛下慎重考慮啊!”

崇禎帝說:“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會誤事。”

崇禎帝拒絕大臣的勸告,一些魏忠賢余黨又趁機誣陷。到了第二年,崇禎帝終于下令把袁崇煥殺害。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切的手段都是為了某種目的,也就是說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為了謀取最后的勝利的總是要施一些謀略的,并且,最終的勝利者是不會受到譴責(zé)的,事實就是這樣,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不擇手段。

鄭袖爭寵

面對有損自己的利益的事,該怎么處理?硬碰硬往往會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失,而如果能夠不讓自己的利益更加受損,又能夠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戰(zhàn)國時候,魏王送給楚王一個美人。這美人年方二八,身材苗條,體態(tài)風(fēng)騷。楚王非常喜歡她。楚王的夫人鄭袖,見新來的美人姿色出眾,勝過自己,妒意油然而生。但她見楚王這么喜歡這位美女,不敢造次,只好把自己的真實感情掩藏起來,裝作自己比楚王更喜歡她。華麗的衣服,精致的玩具,美人想要什么,鄭袖便選擇什么送給她,結(jié)果美人對鄭袖很是感激。鄭袖還時常對楚王說:“你新宋的這位美人,真是美如天仙,舉世無雙!”說得楚王心花怒放。

楚王見妻妾和睦相處,互相稱贊,感到心滿意足。他說:

“夫人知道我喜愛新來的美人,就比我更喜愛她。這種態(tài)度,只有孝子奉養(yǎng)雙親、忠臣侍候君主時才會有啊!”把鄭袖著實稱贊了一番。

鄭袖見楚王以為自己并不妒忌新來的美人,覺得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于是,她告訴新美人說:“大王非常喜歡你,只是有點討厭你的鼻子,如果你見大王時經(jīng)常捂住鼻子,大王就會長久地寵愛你了。”

新美人對鄭袖向來是言聽計從,每次都受益匪淺,她以為夫人這次也是關(guān)心自己,就聽從了。以后見楚王的時候,新美人每次都捂著鼻子。

剛開始的幾天,楚王還沒在意;時間長了,他不禁感到很奇怪。有一回,楚王私下里問夫人:“新美人見寡人時常常捂住鼻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鄭袖吞吞吐吐地說:“我……不知道。”

楚王見了,覺得其中必有緣故,就一再追問。鄭袖裝作不得已的樣子說:“她曾經(jīng)說,她討厭大王身上的氣味。”

楚王聽了,氣得一拳打在桌子上,罵道:“這個小賤人!”他開始疏遠新美人,連續(xù)兩天沒召見她。

接下來的一天,楚王讓鄭袖陪他去花園游玩。鄭袖悄悄地叫衛(wèi)兵去通知新美人,說楚王緊急召見她。當(dāng)新美人慌慌張張跑來,捂著鼻子拜見楚王時。楚王不覺勃然大怒,命令衛(wèi)兵:“給我把這賤人的鼻子割掉!”在古代,割掉鼻子是一種酷刑,叫做“劓”。

可憐新美人糊里糊涂地被割掉了鼻子,從此不能再見楚王。

被蒙在鼓里的她,仍然以為鄭袖是最關(guān)心她的人。楚王當(dāng)然也無從知道自己中了計,從此,他又經(jīng)常和鄭袖在一起了。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鄭袖的詭計之所以能得逞,一是因為她是楚王的夫人,并且他和楚王已經(jīng)相處很久了,可以說是已經(jīng)得到了楚王的信任。而那個美人雖然是受楚王的寵幸,但是她的地位還是不如鄭袖高,二是他與楚王的溝通不夠,楚王雖然喜愛她,但是還沒有信任她。所以在他們?nèi)咧g,鄭袖可以與楚王交流信息,可以與美人交流信息,而楚王和美人之間卻沒有交流信息,這樣的話就存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以這就能夠給鄭袖一個機會,能夠讓她從中讓楚王聽取她所編的謊言。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使鄭袖的陰謀得逞,從而也實現(xiàn)她的目的,掃除她的障礙。

抓弱點,逼就范

袁世凱喜歡控制他人,而且還非常善于抓住每一個對手的弱點,給對手一個致命打擊,以此來達到控制別人的目的。袁世凱的一生之中,被他算計的人無數(shù)。袁世凱采用這樣的方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袁世凱算計的眾多人之中,比較突出的是對黎元洪。在鎮(zhèn)壓革命軍時,袁世凱就企圖通過革命軍從中獲得利益。因此袁世凱一方面用武力對付革命軍,另一方面又積極與革命軍政府和談。

在和談中。袁世凱發(fā)現(xiàn)武漢軍政府的都督黎元洪是自己可以利用的人。黎元洪是一個性格懦弱、政治立場不十分堅定的人。

身為都督的他曾經(jīng)是清軍協(xié)統(tǒng),因此其骨子里仍然帶有封建官僚的氣息,只是由于革命黨人錯誤地認(rèn)為依靠舊勢力中有名望的人宋領(lǐng)導(dǎo),一定能將舊勢力中的其他人號召過來。可是事與愿違,黎元洪不但未能將袁世凱號召到革命隊伍中宋,反而被袁世凱利用,成為其一個棋子。

袁世凱對黎元洪采取了一個長期策略,極為重視抬舉,以期拉攏他;然后截斷其后路,迫使黎元洪聽命于己,成為他的俘虜。

在和談之初,袁世凱加緊同黎元洪聯(lián)系,處處向黎元洪表示尊重。這使黎元洪感到受寵若驚,因為黎雖為軍政府都督。但并未有實質(zhì)權(quán)力,而且由于其性格懦弱,軍政府內(nèi)的事情一般不發(fā)表意見。袁世凱如此看重他,使黎逐漸強硬起來,拿起了做都督的架子。和談成功后,袁世凱加緊了逼宮的步伐,并順利地使清政府退位,同時逼孫中山提出辭職,自己登上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位置。這時他也不忘把黎元洪選為副總統(tǒng)。另外,袁世凱為了阻止革命黨領(lǐng)導(dǎo)黃興加入新政府,把參謀總長的位置也給了黎元洪。

袁世凱向黎元洪大大施恩,但他知道僅僅如此也不能完全控制黎元洪。于是袁世凱使出了毒招。

黎元洪在革命軍政府中一直處于有職無權(quán)的地位,他為此而非常的苦惱。但是革命軍政府中“三武”一直控制著局面,使黎沒有出頭之曰。“三武”指的張振武、孫武、蔣翊武,這三個人都是革命軍政府的功臣,而且享有很高的聲譽。有這三人在黎元洪身邊,他只能像傀儡一樣。袁世凱看到這種局面后,特意派人假惺惺地對黎元洪表示同情,并暗示黎元洪說袁世凱可以幫助他把“三武”調(diào)開。黎元洪聽后很高興,并且非常的感謝袁世凱,于是他便聽從了袁世凱的所作出的提議。

于是,袁世凱便找了個理由將“三武”調(diào)到北京,授予他們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總統(tǒng)府軍事顧問”。后來張振武無法忍受,便返回到了他的根據(jù)地——革命軍政府。

而在這時黎元洪的權(quán)力又受到了進一步的威脅。于是他便發(fā)狠心,拍電報給袁世凱,要求袁世凱把張振武殺掉。

而在袁世凱接到這份電報的時候,他就想到了借用這張電報整垮黎元洪。袁世凱一面派人將張振武殺害,一面還將黎元洪給他的電報公開在報紙上。由此,革命黨人完全不信任黎元洪,從而使黎失去了權(quán)力。從那以后,黎元洪只能依靠袁世凱,并且只能聽從袁世凱的調(diào)遣。在二次革命之中,黎元洪就站在袁世凱的一邊,幫助他鎮(zhèn)壓革命黨。

到后來,黎元洪實在沒有辦法在革命軍政府中待下去了,于是就從武昌到北京,被袁世凱安置在瀛臺,雖然名為副總統(tǒng),但是一直都是沒有權(quán)力的,整天都是以散步、讀書、寫字來過日子。

所以在這次的權(quán)力爭奪場上,黎元洪就是被袁世凱打敗的一個敗將。

袁世凱之所以能夠在這場權(quán)力爭奪中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對黎元洪所施的策略利用了黎元洪的弱勢地位,先寵他,然后再對他加以控制。這其實就是袁世凱的一個設(shè)局之策,他所施的這個策略就像是釣魚一樣,先用誘餌套中他,然后再任意擺布。在權(quán)力面前是沒有什么道理和情理所講的,有的只是最后的勝利。

袁世凱對付人會依人而定,不同的人,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袁世凱對熊希齡的控制,就采取了不同于對黎元洪的方法。

熊希齡是光緒朝進士,曾在翰林院任職,因為參加了維新變法而被革職。后來熊希齡被起用并派往各國去考察憲政,回國后一直被認(rèn)為屬于進步黨人士。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的時候,熊希齡曾大力擁護,并任財政總長和熱河都統(tǒng)。

袁世凱為了取締國民黨,擺脫國會的束縛,決定利用熊希齡作為過渡人物。他首先將熊希齡任命為國務(wù)總理,由熊希齡組織所謂的進步黨內(nèi)閣。

袁世凱之所以這樣做,并不是希望熊希齡的內(nèi)閣能幫助他來主持工作,而是想通過這個內(nèi)閣來取締國會,解散國民黨。袁世凱了解熊希齡的一些丑事,他想利用這些事來挾制熊希齡。

熊希齡任熱河都統(tǒng)期間,辦公地點就設(shè)在承德避暑山莊。熊曾派他的親信去查看避暑山莊內(nèi)的國寶,由于朝夕與這些寶物相處,又沒有別人監(jiān)督,熊希齡不免動了貪欲,私自將寶物轉(zhuǎn)移到一個秘密處。

除此之外,熊希齡還將乾隆的珍貴折扇盜出,竟送給了姜桂題。姜桂題乃是袁世凱的親信,就將此事告訴了袁世凱。在當(dāng)時對于這幫禍國殃民的軍閥來說,也是常有的事,如果袁世凱不加追究,也就無事。但是,此時袁世凱正要利用熊希齡達成自己的心愿,便決定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

就在熊希齡剛剛將內(nèi)閣成員組織完的時候,袁世凱就派人去查“熱河失寶案”,這給熊希齡造成了緊張和壓力,他不得不處處小心,以免“東窗事發(fā)”。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登上正式大總統(tǒng)位置后,便緊急召熊希齡宋總統(tǒng)府,說是有事商量。兩人見面后,談了幾句話,便有人宋通告說有外國大使求見。于是袁世凱讓熊希齡去他的辦公室等一會。其實這是袁世凱有意安排的。

熊希齡走進袁世凱的辦公室,隨意看看四周,沒想到一下子就看到了桌子上的“熱河失寶案”的卷宗。卷宗的資料特別詳細,有失竊的寶物種類、數(shù)量,知情人的口供,甚至還有那把乾隆折扇的去處和姜桂題的供詞。熊希齡看到這些不免膽戰(zhàn)心驚,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時,袁世凱走了進來。

袁假裝不知道熊希齡看過卷宗,也避口不談熱河失竊案,只是問熊道:“你是不是不舒服?”熊只能硬著頭皮說好,不敢言及其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平江县| 颍上县| 招远市| 昌吉市| 蒙山县| 莱阳市| 乐至县| 叙永县| 大连市| 平武县| 临夏市| 通河县| 南澳县| 鄱阳县| 桓台县| 德州市| 双峰县| 双柏县| 马尔康县| 荣昌县| 二手房| 安西县| 盐津县| 龙川县| 永清县| 盘山县| 同德县| 峨眉山市| 米林县| 浏阳市| 富阳市| 内丘县| 开封县| 博客| 克拉玛依市| 嘉定区| 太仆寺旗| 贺兰县| 青阳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