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 言
改革全球治理 應對世界變局

隨著全球性問題和挑戰日益增多,提升全球治理效率、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當前,國際格局風云變幻,不確定性與日俱增,現有治理體系越來越難以應對困難和風險,整個世界都感受到了變革的壓力迫在眉睫,但對于前路在何方卻十分迷茫。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要勇于承擔大國責任,帶著對全人類共同前途與命運的關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轉型。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時指出:“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對人類發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抉擇,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苯陙?,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多邊合作,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治理貢獻著中國智慧和方案。

一、世界格局演進中的全球治理

1975年11月,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六大工業國成立六國集團,次年,加拿大加入,七國集團(G7)就此誕生,以首腦峰會的方式定期會晤與磋商成員國對重大國際問題的立場與看法,通過公報表明一致的政策態度與協調意愿。此后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基本框架一直屬于戰后初期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即包括七國集團(G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均為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合作機制。而這些機制的突出特點就是代表著西方主要大國對全球治理的看法與行為方式。

20世紀80年代中期,G7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占比曾達80%以上,當時的G7有能力進行全球經濟治理。此后,G7在全球經濟總量占比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冷戰結束后,俄羅斯一度曾加入G7峰會,但在經濟與金融治理議題上,G7一直都作為平行的機制而繼續存在,仍然按照西方標準構建與維系著世界秩序。

到20世紀末,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逐漸超過一半,并且持續上升。此時,原先的全球治理框架相對于世界經濟的現實發展明顯滯后了。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逐漸演變成全球整體性的經濟危機。11月,由世界上19個最大經濟體和歐盟的央行行長與財政部長參加的國際金融論壇,即原來G7再加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這五個國家后來成為“金磚五國”)以及韓國、印尼、沙特、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等在內的年度金融碰頭機制,升級為國家元首的峰會。

因此,在世界經濟現實發展需要的帶動下,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對話的機制需求日益迫切,G20機制應運而生。此后被明確定位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首要平臺”。這意味著全球治理體系已經進入了“G20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人類社會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基于這樣的條件,人類社會內部通過非自然手段建立包容性聯系,實現大范圍的個體有機整合,使一個取代舊有聯系網絡、融合整個人類社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現成為可能。

二、百年未有之變局中的全球治理挑戰與使命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商品、資本、人員、技術在更廣闊的時空范圍內自由流動,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各個國家和地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程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然而,全球聯系的密切也使得政治、經濟、安全、環境等各領域的治理難題溢出國家和地區邊界,成為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因此,當前全球治理囊括的議題不斷增多,參與主體包含全球、區域、次區域、國家、次國家、個體等多個維度的行為體,政策溝通、協調成本激增,治理難度顯著增大。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的演變令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現今世界的治理體系,是二戰之后美國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以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為核心的一整套機制化安排,其良好運行很大程度上仰仗美國超強的硬、軟實力及在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地位。戰后西歐、日本隨著社會重建和經濟復蘇,也在既有國際體系中掌握了話語權。但進入21世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當前這套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遭遇了空前危機。

受金融危機及其不斷發酵的傳導效應影響,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可持續增長動力不足,內部發展不平衡日益加劇,階層固化、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引爆了嚴重的社會危機。相當數量的底層群體認為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拋棄,將自身收入減少、福利縮減、利益受損等歸咎于鼓吹全球化的精英群體,當前席卷美歐的逆全球化浪潮以及伴隨而來甚囂塵上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思潮就是他們憤怒與不滿的反映。因此,美歐主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大大下降,全球治理面臨嚴重的領導力赤字。

自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以來,特朗普政府相繼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移民問題全球契約》、伊朗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關于強制解決爭端之任擇議定書》、萬國郵政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導條約》等一系列國際組織、國際機制等制度安排,涉及政治、安全、經貿、文化、環境等諸多領域。接二連三的“退群”行為表明: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全球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正在從“全球主義”轉向“利己主義”。以退為進,先破后立的行為邏輯背后,實質上是對美國國家利益優先的強調和對多邊主義國際合作的輕視(來自吳心伯、宋國友主編的《解碼特朗普外交》)。當前的美國更關心如何把自身的超強實力和霸權地位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超額收益,而對領導世界應對全球性挑戰失去了興趣。

歐洲的局勢同樣令人擔憂。二戰以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以及歐盟的成立和發展,一直被視為區域政治經濟整合和超國家治理的范例。但現在,歐洲主要經濟體遲遲難以徹底擺脫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經濟增長乏力,歐元區始終面臨系統性風險。與此同時,糟糕的經濟狀況動搖了歐洲整個社會體系的穩定,歐洲主要大國深陷階層族群對立加劇、大量難民涌入、恐怖襲擊事件頻發等多重危機,英國脫歐進程久拖未決更是造成了持續動蕩和不確定性。因此,原本以“規范性力量”自居,在國際舞臺上雄心勃勃,希望發揮領導力和影響力的歐盟,被層出不窮的多重內部治理困境束縛了手腳,主導全球治理議程能力顯著下降。

除領導力赤字之外,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是治理失效問題。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核心關切,然而近年來,現有治理體系在日益嚴峻、復雜的國際安全和發展難題面前,顯得力不從心。

首先,全球安全治理赤字嚴重。冷戰結束至今,世界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整體戰,但區域熱點問題不斷爆發,中低烈度武裝沖突乃至局部戰爭時有發生,尤其在中東地區和非洲,形勢更為嚴峻。當部分國家面臨政府合法性不足,政府機構渙散,國家缺乏足夠能力和意愿為國民提供安全保障時,國際組織成為安全的實際提供者,然而聯合國維和體系雖歷經多次改革調整,但在沖突預防、止戰調停、敦促和解、社會重建等方面的表現仍舊難以達成預期目標。此外,俄羅斯與美歐之間的對峙令歐亞大陸安全局勢始終緊張,亞太地區美國軍事同盟體系引發的安全困境難以消解,印太地區地緣政治競爭也出現了加劇的趨勢。

其次,全球發展赤字日益增大。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資金匱乏長久以來制約著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計,要實現2015年至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獲得3.3萬億美元至4.5萬億美元的投資。為解決國際發展事業的籌資難題,在2015年7月舉行的聯合國第三次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上,通過了《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就2015-2030年世界可持續發展資金籌措問題提出了100多項具體措施和政策建議。然而,自該議程通過以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資金匱乏的窘境仍未得到改善,情況甚至還在持續惡化。現有國際多邊開發機構融資能力有限,無法滿足這一龐大且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對外援助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難以實質上改善受援國經濟發展狀況。

另外,當前傳統發達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幅下降,而新興經濟體正在崛起,世界經濟版圖正在發生結構性變革。二戰后建立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嚴重不足,現有的治理結構已無法反映當前世界經濟現實。然而,發達國家仍牢牢把握著既有經濟治理機制的話語權,新興經濟體推動治理機制改革的過程艱難緩慢、備受阻撓,這種局面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全球經濟治理失效,也不利于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目標。

三、為全球治理謀劃長遠的中國貢獻

我們生活在中國與世界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世界將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東方,中國聲音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世界各國命運休戚與共,中國對和平與合作的追求一如既往。

隨著2014年APEC北京峰會、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四次重要會議的成功召開,中國在當代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不只是出于更好地確保自身權益,提升中國的制度性國際話語權的考慮。在世界政治經濟發展新形勢下,舊有全球治理體系效用遞減。西方發達國家在進行全球治理時,主要是著眼于本國的利益,而不是全人類的福祉,競爭壓倒了合作,國家間沖突危害世界和平與安全。為此,中國提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抓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形成更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

中國在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技術與資金優勢,通過發起“一帶一路”倡議,超越了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傳統全球化模式,實現陸海聯通、互聯互通,帶動沿線的國家經濟發展,尋求與各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戰略的對接,積極尋求與各國利益共贏的空間,促進人類事業共同發展,也展現了中國主動為世界發展提供公共產品的意愿和能力。

中國所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范式不僅在實踐中體現了人類文明互鑒相向而行的現實場景,而且從根本上闡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指向。

為了戰略地、長遠地、多學科地認識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的理論意義與政策含義,并推動國內對全球治理的深入研究,我們組織了中國人民大學等學術機構的部分學者集體編寫了本書。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是關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理論探討。其中,第一章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全球治理思想與新理念,由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長江學者金燦榮撰寫;第二章剖析了世界秩序的變革與理論,由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長江學者楊光斌撰寫;第三章探討了全球治理與新型國際關系,由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方長平撰寫。后半部分則集中分析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其中,第四章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擔當,由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陳岳撰寫;第五章探討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由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撰寫;第六章探討了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的中國探索,由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撰寫;第七章探討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由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撰寫。

2019年,中國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更好發揮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須得跟上。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由中國共產黨所創立的新中國第一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責無旁貸。本書是應時之作,應當之作,希望本書的出版有助于推動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研究及教學培訓。

是為序。

靳 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呼和浩特市| 枣强县| 洮南市| 临桂县| 江川县| 饶阳县| 通州区| 体育| 通化市| 新竹市| 新河县| 中宁县| 绥芬河市| 福鼎市| 贞丰县| 共和县| 岳普湖县| 富阳市| 洛隆县| 江达县| 苗栗市| 民丰县| 女性| 从江县| 曲沃县| 五家渠市| 铅山县| 泸西县| 加查县| 赣榆县| 淅川县| 周宁县| 红河县| 通榆县| 曲水县| 金阳县| 辽宁省| 永州市| 武清区|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