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行思:如何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現實
- 陳晉
- 1663字
- 2022-09-14 16:34:31
動力:尋找主義
后人說的五四運動,還包括1919年前后一段時間里,知識界推動的以民主和科學為主題的新文化運動。這場思想運動的邏輯是:怎樣才能走上真正可靠的愛國救亡之路?必須引進“民主”和“科學”這兩位“先生”,從五花八門的新思潮中去尋找和選擇一種有效的“主義”。
后來人們說五四運動是思想上的大解放,原因是它激發起人們對各種新思想、新思潮的選擇熱情,進而對中國社會改造的“主義”進行理性的設計。那時候,動不動就講“主義”,是知識界的時髦。
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之前,宣傳新思潮的期刊不超過10種,五四運動之后的半年中,中國一下子冒出大約400種新的白話文期刊,大約350種周報,而且,都以“傳播新思想,改造舊社會”為己任。毛澤東當時就在湖南創辦有《湘江評論》,他還興奮地形容說:這些新思潮的傳播,就像洞庭湖的閘門打開了一樣,席卷一切,順它的生,逆它的死!那些后來成為著名共產黨人的青年人,無不是在對各種思路和手段的比較選擇中確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名詞
民主與科學
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和科學分別有兩層含義。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包括個性解放、人格獨立和自由民主權利等;二是指民主政治制度。科學,一是指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這是主要的;二是指具體的科學技術、科學知識。
看起來是“條條道路通羅馬”,但各種“主義”,畢竟有是否科學,在中國是否可行、是否有效的區別。那時候,最受歡迎的新思潮,當數各式各樣的無政府主義。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甚至把無政府主義和社會主義混在一起來談論。
毛澤東在最終作出選擇的時候,對當時盛行的各種改造中國的主義,作了一番比較,他說:改良主義色彩的社會政策派,不成辦法;無政府主義,否認權力,沒有建設;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做不到;只有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一些人選擇馬克思主義,還與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有關。比較早地看出十月革命將會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的,是李大釗,他和陳獨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與陳獨秀剛烈、率直的勇猛氣概不同,李大釗當時給后來成為中國著名作家的魯迅留下的印象是:“有些儒雅,有些樸質,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他圍繞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發表的文章和演說,聚集起一批優秀的青年,后來都成了早期共產黨人。
十月革命給這些接觸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帶來兩個重要啟示。
一個重要啟示是:把民族解放的道路同階級革命的道路結合起來。李大釗在1922年就說過:“忽然聽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顛覆世界的資本主義’、‘顛覆世界的帝國主義’的呼聲,這種聲音在我們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沉重,格外有意義。”
事件
俄國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因發生在俄歷1917年10月25日(公歷11月7日),故稱為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一個重要啟示是:樹立“勞工神圣”的觀念,即無論是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是反對封建主義的壓迫,其根本的力量在民眾,離開了他們來談新文化,談改造社會,談愛國運動,都無濟于事。這個啟示后來被中國共產黨明確概括為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相結合。
有了這兩條新的思路,一群知識分子最終把產生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作為了新的救國之道。相比之下,其他那些一度發生重要影響的“主義”,就顯得不那么實際和可行,不那么急迫了。比如,胡適倡導的改良性質的實用主義,雖然觸及改造社會的許多具體問題,但它無法把握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趨勢和前景。
結論很明顯,將近100年前,人們是經過苦苦思索、反復比較后,才慎重選擇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正像毛澤東當時說的那樣,這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
- 中國共產黨引導社會組織發展的方式與途徑研究
- 中國共產黨東莞歷史大事記(1921—2021)
- 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 改革再出發凝聚成共識: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
- 中國共產黨私塾政策研究
- 堡壘:北京理工大學“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成果集
-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2019年版)
- 中辦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 新編人大代表履職工作手冊(第四版)
- 政治堅定 服務給力:新奧特集團黨建10年回顧
- 黨的基層組織工作規定學習手冊
-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新時代奮斗者
- 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黨內非制度化行為治理研究
- 學系列講話 做合格黨員(大學生讀本)
- 中國共產黨婦女工作史(192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