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0
-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 2439字
- 2022-09-09 18:05:31
一、中國人類起源:沒想到我們的祖先可能來自非洲

大家好,我是混子哥。首先恭喜你翻開《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圖書,讀完整套圖書,你將會具備對中國歷史的大局觀。
要想了解中國歷史,咱們得先刨根問底一下,解決一個更久遠的問題:
我們中國人是從哪里來的?

好了,大家扶穩坐好,跟著混子哥一起刨根問底。


我們要知道目前的人類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類,在歷史發展的幾百萬年間,世界上出現過很多不同的人類,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后來都滅絕了。

那剩下的我們這一支人類,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從哪里來的呢?
關于這個問題,說法有很多種,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是:
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從非洲來的。

非洲的自然條件優越,陽光充沛、植被茂密、食物充足,很適合動物們生活,簡直是5A級舒適區。
這個地方至少走出過兩撥人類大軍。
1. 直立人

他們之所以能夠走出非洲,是因為他們進化出了幾個人類所必需的關鍵配置:直立行走;腦容量大;會使用工具。
2. 智人

智人就是現代人的祖先。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是這撥人走到了中國并由此發展成為現在的中國人。
所以我們的故事就從直立人開始講起。

本篇內容的時間跨度會有幾百萬年。因為古人類學是一個很復雜的學科,關于人類起源的說法非常多,所以混子哥挑選了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自行去搜閱更多相關內容。
一、直立人的滿級之路

這里是東非,曾經是一大片森林,生活著很多類人猿,他們基本上是在樹上活動。

有一天,這個大陸突然裂開了一條縫。
這個縫后來演變成為著名的東非大裂谷。
這一裂,就將東西兩邊分成了不同的氣候。類人猿們也隨之分成了東西兩支,分別演化。

西邊的氣候適合樹木生長,因此在西邊的類人猿也就繼續生活在樹上。這一支類人猿隨著時間的發展慢慢進化成黑猩猩一族。
另外一支選擇留在裂谷東側的類人猿,生存環境則相對較慘,左邊是懸崖,右邊是大海。由于生活圈子太窄,這一支類人猿也因此面臨著生存危機。
更要命的是,非洲的氣候忽冷忽熱,森林模式和草原模式隨意切換,于是就會出現尷尬地帶——
稀樹草原。

在這種環境下,不僅樹木數量變少了,而且樹木之間的距離也變大了。
這時候,別說類人猿,就是蜘蛛人也都跳不過去……

就這樣,很多類人猿因此而死亡。直到后來,有批類人猿想到了一個絕世好辦法——

走過去。

這其中有些類人猿演化成為南方古猿。他們雖然學會了直立行走,但基本上還是在樹上生活。

還有一些類人猿演化成為能人。他們不僅能夠直立行走,還會使用工具,同時腦容量也增大了。
而其中還有一支更為厲害,演化出了升級版——

直立人。
他們不僅能夠習慣性地直立行走,還會使用工具,腦容量比能人更大,與現代人也更為接近。

因為他們沒有尖牙利爪,于是只能靠直立奔跑來耗死獵物,獲取蛋白;靠制造出的工具來防御猛獸,切割食物;靠超強大腦來進行團隊合作,荒野求生。
除此之外,直立人還有更厲害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可能學會了使用火。

火,可是個神奇的裝備,既可以照明取暖,又可以當武器。除此之外,火還能夠燒熟食物,這樣就不用擔心吃生肉有害,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存活率。
于是直立人不再受到非洲自然條件的限制,開始想要對外探索。


直立人能夠走出非洲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氣候的改變,但這個過程長達幾萬年。直立人并不是一股腦兒地走掉的,而是持續不斷地對外展開探索。因此這里只是大致的示意圖,并不準確。
直立人的不同分支走到不同的地方,又在歷史中不斷地進行著演化:


元謀人、北京人和藍田人均在中國被發現過,歷史學家推測其可能都是直立人。但根據主流的說法,這三種人并不是中國人的祖先。
二、智人的二進制
那我們的祖先是誰呢?
是智人。

與直立人一樣,智人也是由非洲的類人猿進化而來的。

不知是因為氣候變好的原因,還是其他我們暫未探尋到的原因,最終智人也成功走出非洲。
但是智人的出走可沒有那么順利,他們走了兩次才走出非洲。
1. 第一次出走
剛出非洲,他們就在歐洲遇到了一撥攔路人。

這撥攔路人就是由直立人抵達歐洲后演化而來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
他們普遍體型強壯,其中有些人的腦容量比智人還要大,于是尼人將智人打回了老家。


有一種說法是智人在第一次出走時未能走出非洲并不是由于被尼人所打敗,而是因為不適應歐洲的生存環境。這種說法大家了解下就好。
智人在被打回老家之后,吸取了教訓,強化了自身各方面的技能。
智人強化了自身的語言能力,在靠著八卦拉近族群關系的同時,還能通過口口相傳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因此在出門打獵的時候,團隊的合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除此之外,他們還研究發明了更加稱手的武器,想著體格拼不過,那就拼腦力。

這叫投矛器,功能是遠距離捕獵。

智人的技能還有很多,但成功的關鍵可能還是在于緊密的團隊合作。
沒錯,領導力第一法則:

后來,非洲遭遇了嚴重的干旱,以致智人找不到食物,餓死了一大片。

最終剩下的智人可能是靠著堅強的意志存活了下來。

這個故事可能早就告訴了我們:想留住一個人,光有熱情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是先抓住他的胃。
2. 第二次出走
智人在第二次出走的時候,又再次碰到了老對手尼安德特人。但這個時候的尼安德特人戰斗力相較于此前已大大降低。
因為北歐也遭遇了惡劣氣候的侵襲變得十分寒冷,尼安德特人在這場天災之下族群近乎滅絕,僅存的尼安德特人都聚集于地中海地區。
這次智人輕而易舉地打敗了他們。

但尼人真的徹底輸了嗎?

據說大部分現代人的身體里都有一點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這說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可能出現過種族融合的情況。這可謂真正地實踐了——打不過就加入!

總之,智人的探索之路從此暢通無阻,足跡遍布全世界,同時憑借其頭腦優勢,所到之處沒有敵手,甚至還成為很多動物的天敵。

不過當時的智人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是一口氣遷徙,所有的出走,都是在兩眼一抹黑的探索下一點兒一點兒地蹭出去的,哪里有吃的去哪里,哪里好走走哪里。
就這樣,智人邊遷徙邊繁衍,走到歐洲,走到亞洲,穿過結冰的白令海峽走到美洲,甚至漂洋過海走到澳洲……
總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過程,終于有一撥人來到了中國。

接下來會發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請看下篇:
中華文明:吃飽了才有力氣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