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漢:帝國興亡(套裝全二冊)
- 朱良
- 2280字
- 2022-09-09 17:04:11
焚書坑儒
就在盧生他們逃走前不久,朝廷里面發生了一場驚天風暴。
秦國一向以法家立國,統一天下以后,各種流派的人物都到朝廷里來謀求官職,希望皇帝能接納自己這個流派的學說。
朝廷里的老牌貴族,比如李斯等人,感到這些新來的競爭對手是嚴重威脅;新來的人們也很不服這些老牌貴族。雙方各有各的算盤,表面上共同輔佐君王,背地里暗流涌動。
公元前213年的一天,始皇帝舉辦宴會,召集各派學者赴宴。
宴席上,大家都想盡辦法討好皇帝。
仆射周青臣上前向始皇帝祝壽,獻上一篇精心準備的奉承話:“當初秦地不過千里,依靠陛下之圣明,成功平定海內,放逐蠻夷。當今之世,日月所照,莫不賓服,天下久無征戰,人人安樂。陛下功德傳之于萬世,自上古以來歷代賢君不及陛下之威德也。”
一番話連吹帶捧,說得始皇帝心花怒放。始皇帝一揮手便賞賜他大堆財寶。
當世名儒淳于越也在座,他見到這情形,也走上前,開始自己的表演。
他說道:“當年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功臣為諸侯,天下諸侯攜手拱衛周天子,因此才有了周室八百年江山。如今陛下威加于四海,自家子弟卻淪落為平民,萬一哪天陛下身邊出現一個田常,誰來替陛下討伐逆賊呢?凡事不效法古代就很難成功,請陛下三思。”
淳于越是齊國人,對于“田氏代齊”的故事有深刻印象。他這番話是在提醒始皇帝,廢除分封制以后,天子失去了諸侯的拱衛,一旦遇到田常那樣的亂臣賊子,政權就很容易被顛覆。
這番話正好說中了秦朝政治體制中的一個致命缺陷,始皇帝如果足夠清醒的話,一定會馬上對淳于越青眼有加,所以這是很高明的邀寵技巧。
不料,當初消滅六國以后,秦國朝堂上已經對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進行過激烈辯論,最終認為分封制是導致天下大亂的禍根。現在淳于越又來翻這篇老皇歷,始皇帝頓時覺得他不識時務,這下拍馬屁很不幸地拍到了馬腿上。
而且秦朝君臣向來都有改天換地的氣魄,對于儒生那套厚古薄今的迂腐言論很看不上。淳于越公然提出“以古為師”,讓一干君臣心里都不是滋味。
但始皇帝也沒有當場掃他的面子,只是淡淡地說:“這個問題不必多言,日后慢慢討論。”
宴席散后,其他人還好,李斯他們一群舊臣卻都緊張起來:那些儒生公然挑戰基本國策,這是要準備奪權了嗎?皇帝又不置可否,讓人猜不透他老人家真實的態度。萬一皇帝真的被他們忽悠過去,我們這些老臣怎么辦?
必須立即防止這種情況出現!
所以,老臣們推舉李斯出面,第一時間向始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這份奏折里,李斯嚴厲駁斥儒生厚古薄今的觀點,指出現在時代不同了,皇帝之圣明前所未有,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那些儒生泥古不化,妄議朝政,罪不可恕!
李斯更進一步指出:儒生們之所以敢質疑現在的制度,是因為戰國以來各種思潮并涌,一直到現在都沒能有一個統一的主流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統一思想,把跟現在的國情不合的那些書全部燒掉!
事情出乎意料地順利,奏折一遞上去,很快就收到始皇帝的批復——“準予執行”。
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化浩劫就此來臨!
按照李斯他們的提議,所有跟當今主流思想不符合的書都要禁掉。首先就是儒家經典《詩經》和《尚書》,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
接下來就是史書。除了秦國自己的史書以外,各國史書一概焚毀,包括晉國的《乘》、楚國的《梼杌》、鄭國的《志》都沒能幸免。由于當時各國史書都藏在官方的圖書館里面,沒有流傳到民間,一旦被毀就永久失傳了,導致無可挽回的嚴重損失。
最終,除了醫藥、農業、占卜這些不涉及思想的技術類書籍以外,其他類型的書籍全部被官方禁止。
朝廷發布的禁令異常嚴厲,要求民眾把手里的藏書主動交到官府去燒毀。敢藏書不交的,殺!私下討論這些書的內容的,殺!以古非今者,殺!官員敢知情不報的,殺!
經過這一連串徹底的清洗,民間藏書基本都被焚毀了。只有少數膽子特別大的人偷偷把書藏在墻壁夾縫等隱蔽角落,這些書才勉強躲過一劫,為后來的文化復興留下了珍貴的種子。
到這時候,很多圖書在官方圖書館里面還有保留。但后來秦朝覆亡以后,咸陽遭到屠城,官方機構全部被焚毀,這些圖書也沒能保住,包括僅存的秦國史書。秦朝之前的文化因此遭到最徹底的毀滅,歷史記錄也形成斷層,留給后人無盡的遺憾。
毀書的事情在秦國歷史上并不是第一次。秦國歷來就是一個對文化壓制特別嚴厲的國家,早在商鞅時代就有焚書的舉動。但之前不管怎么打壓文化發展,都只能局限在秦國范圍內;而這一次焚書,發生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后,對整個華夏民族的文化造成了毀滅性打擊,也成為始皇帝最讓后人指責的一項暴政。
焚書之后不久就發生了盧生逃亡事件。始皇帝羞怒交加,下令在咸陽全城搜捕術士。被捕的術士相互牽扯,咬出更多嫌犯,導致迫害范圍迅速擴大。
公元前212年,秦朝政府在咸陽抓捕“妖言惑眾”的術士460余人,隨后把他們全部坑殺。這件事跟焚書事件合稱“焚書坑儒”。
這次屠殺留下了數不清的謎團,到底殺了多少人?殺的是什么人?這些都有爭議,甚至有說法稱后來還進行過一次秘密坑儒,殺的人更多。
最大的疑問還是:殺的到底僅僅是術士,還是包括了儒生?這一點直接關系到對“坑儒”事件的評價。
“坑儒”的起因是始皇帝發現術士們在欺騙自己。這樣推測起來,坑殺的應該基本上是一群罪有應得的騙子,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坑儒命令倒可以理解。
但后人普遍認為坑儒事件的受害者也包括很多無辜的儒生,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次事件就是一次滅絕人性的迫害,跟焚書一樣,都是對文化的嚴重摧殘。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焚書坑儒”都僅僅是文化領域的暴政,對當時的老百姓影響不大,對國家穩定也沒什么威脅。畢竟當時的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能不能吃飽穿暖。真正威脅到他們的,是阿房宮和長城那樣的超級工程。無休止的徭役才是老百姓的噩夢,大秦帝國的崩塌也將會從那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