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4 收貨趣聞
下定決心很久了,終于給家里添了一臺電腦。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運用電子產品,已是如吃飯那般普遍。
但是,當我收到這臺電腦時,接下來的奇趣似乎讓我又明白了什么,同時代的你我,卻未必是同時代的產物。聽聽:
“客服,你好!感覺這顯示屏不是新的,該不會是用過的吧?”我看著顯示屏及底座上鄒巴巴的膜,心里有些懷疑。據傳,網購有被騙的可能,萬一這三千多的電腦被坑了,我真是太傷心了。
“親,不會的。你發視頻給我看看,什么情況讓你有這種疑問。”客服小哥很積極,也很親近客戶。
“你看,這里,這些膜都起皺了,像似被撕過,再貼回去的。”我視頻給他。
“姐,我給你當場證明一下,今天給大姐長長見識。”他先對準倉庫視頻,告訴我都是新貨,“看好了,我隨便選一個,拆給你看,是不是都一樣的,這只是一點防止被劃到的膜,保護一下的,等開始用了,都撕掉。”
果然,新拆的一臺也是那樣。我表示自己多疑了,感謝他的真誠。然后很自然的就發信息:“好的,謝謝你,是我多慮了。請把安裝視頻發我,我自己裝了。”
“大姐,電腦安裝很簡單,沒有視頻,只要那幾根線接上,電源接通,開關一按就可以使用了。”客服小哥表示有些無語,如此簡單的操作,怎么會這般陌生。
我從來沒有組裝過電腦,雖說自己曾經也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分子,家里兩臺手提都已經是超級“老爺機”了,可沒有想到組裝電腦已經普及到無人不知了。
既然如此,我就和兒子看著說明書,按要求進行。可是剛裝上顯示屏和底座,發現角度不好,又不能調,怎么回事,又是盜版的問題嗎?心里疑惑重啟。
“你好,又來問題了,這個顯示屏角度不對呀,太低了。”
“大姐,視頻給我看下。”客服小哥表示淡定。
“這不是問題,大姐。發揮你剛才那些想象,大膽想,你想它什么角度,你使勁掰,它可以調的。”
客服的話,似乎沒有問題,我很快調好了,但是我可以感覺到,他肯定設想:今天是遇上“恐嚇”了吧,好好的貨被懷疑成二手,極其普通的組裝還要視頻,一個顯示屏角度不對,也不敢調試,這是穿越過來的人嗎?還是遇上了原始部落使者了?外星人不太像吧。
我可以想象他對我這個客戶的一大堆無語。但是他依然耐心地回答問題,盡量表示理解,盡管語言中那么含蓄地滲透著。
電腦的安裝,在兒子的嘰嘰喳喳中,還真就那么簡單,很快就完成了。若是沒有兒子,估計自己還是比較辛苦,有他在邊上讀著說明書,遞著相關的零件給我,就是這么簡單。
興奮之余,我又想到了什么:地球雖然圓的,可是各個國家的發展卻完全不一樣;同在一個國家的成員,可是不同地方的差距還是很大;呼吸著同一片空氣的人群,成長未必就會相同。
如果這個客服知道,我還是與教育有關的職業,想必他是當場暈倒了吧。可事實呢,我就是。也許我就是那個“班里”腦袋最不好使的“孩子”,但是我可以很努力學習,請“老師”接受我,理解我,甚至幫助我,等待我地成長。
我想,在大家看來那么普遍化的電子時代,如我一般的人應該還有吧。
我想,時代在發展,該是讓自己,讓孩子跟著它走,不然,被悄悄淘汰了都不知道。
我更想,多向前看,向更優秀的人群望一望,盡量不要禁錮了自己的手腳,忘記了前進。
想了很多,我確定趣聞也還會有很多,但是我不該躲藏,不要怕,鼓勵自己像孩子一般,努力學習才會更精彩。
(后記:這是自己買電腦,也是初次在網上購買比較貴重的貨物吧。至少現在早已忘記那么回事,若不是看到這篇隨意留下的記錄,我就沒有了記憶。)
隨筆5 一串“夢珠”
夏日,總是炎炎,即便是清晨有過一場雷陣雨,依然沒有帶走一點熱氣。
晌午,駕車去目的地,路過縣城的“重點中學”。寬敞的校門口,幾乎沒有空閑的車位。這是一所多少學子在結束九年義務教育后,爭奪的一個“落腳點”。
我們縣城剛建成一兩年的新校區,威武霸氣,所有的設備也是一流的齊全。多少年前,我把夢停留在它身上,一心想進這樣的高中學習,把它作為學習目標,可它卻與我無緣,幾乎成了我今生的遺憾。
如今,我天天上班下班都路過這所無緣校園的門口,可我心不再惆悵。相反,從這里路過,又路過,看著這所超級氣派的校園,我的心里有了一些其它的顫動:能進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倍加辛苦的吧?在這里歷練三年,能進名牌大學,也是屈指可數的吧?可一路陪伴的他們,有誰少了“力氣”?
從他醞釀開始,他們就忙著胎教,就想著把最好的開始進行啟動;從他離開母體那一刻起,他們就忙著用微笑,用語言和他交流,怕錯過最佳的傾聽過程;從他咿呀學語啟蒙,他們就尋來各種學習資源,為他準備“不輸在起跑線”。接著,便是永無止境地尋找,找他們認為最好的學校,老師;找他們認為最需要的興趣班,學習的課外知識輔導員,實地,網絡,滿滿都是。
他,在他們的安排中,忙碌著,“早出晚歸”,只為愉悅自己的父母,做個“學習尖子生”。而他們,更是匆匆忙忙,只想為了“悅他”,希望他能出人頭地,為家爭光。
曾幾何時,我的家人,也是滿心期待我們兄妹能“讀書高”。為了我們的學習,父母從山里來到“山外”,拼命打工賺錢,沒日沒夜,干著最辛苦的活,掙著那點血汗錢給孩子上學。當然,看到“外面”的繁華,看到有錢人家的“任性”,也會默默想著,等孩子讀完了書,有了體面的工作,便完成了他們的任務,孩子就能幸福了,如這里的“大家”一樣。到那時,他們就可以安享晚年,笑過余生。他們的夢,簡單純潔,聞著都是甜甜的。
只是,工作了,成家后的孩子,也依然忙碌不止。他們開始把自己的遺憾,從自己的孩子身上進行“彌補”。為了能圓滿完成“任務”,他們依然進行著“前仆后繼”的生活,甚至比老一輩還辛苦。盡管心里也想著:孩子,等你好好讀書,考取功名,找到體面的,最好還是“光鮮亮麗”的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就可以安樂余生,不再有遺憾了。
因此,孩子從胚胎就忙著學習,從落地就接受各種引導,從上學就沒有“自由生活”。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輔導班,選擇不完的校園,面對著永無止境的種種“挑戰”,比不完的“競爭對手”。時間永遠不是孩子們的私有資產。
似乎大家都知道,通往羅馬的路不止一條,可誰都想只走那一條路。一批批,一代又一代,走著類似的路,看著類似的風景,譜寫著差不多的“曲子”。
午后的夏,風很弱,樹很靜,蟬也躲了起來,只是偶爾鳴叫幾聲。
來往的車不少,不是送孩子去某地,便是把孩子從哪里接回來。
我,一人,駕著自己的車,駛向工作的地方。這是我父母喜歡的“孩子的工作”,只是他們還是沒有過上心目中的晚年生活,還在忙碌著,操勞著,沒有停歇的跡象。
而他們心目中“幸福的孩子”,也在奔波,忙碌著,因為更小的他又開始“起步”了,他的人生又要隨著父母的“期盼”開始匆忙了。
陪他學有所成吧,等他夢想成真吧,未來總是在匆匆忙忙中到來,也將在忙忙碌碌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