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
- (日)上野千鶴子
- 979字
- 2022-08-31 12:01:35
前言
我的《獨居者的晚年》(法研,2007年;文春文庫,2011年)[1]成為暢銷書,至今已有十三年了。
而我的“獨居者”系列,在《男性獨居者的道路》(法研,2009年;文春文庫,2012年)和《獨居者的臨終》(朝日新聞出版,2015年;朝日文庫,2019年)之后,也完成了所謂的三部曲。既然已經在“臨終”完結了,正常來講就沒有后續了。
但是,我又覺得自己還不會死,那么接下去該怎么辦呢,當時想到的是寫《獨居者死后》(笑~)。可說實話,我只對生前事感興趣,對死后的世界毫無興趣,至于葬禮和墳墓等后事,我也一點都不關心。我已經在遺囑里寫了,希望自己的葬禮悄悄進行、不發訃告,骨灰則撒入山海,而且已經指定好遺囑執行人。骨灰就撒在日本國內某處,并不是什么很麻煩的地方。這么點事情,還是有一二朋友可以拜托的,給他們添點這種小麻煩,應該也沒關系吧。
話雖如此,但真要到那一天,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畏友、社會學家春日木須代寫了一本書:《活到一百歲的覺悟:超長壽時代的生存法則》(光文社新書[2],2018年)。根據該書,每4名男性至少有1人可能活到90歲以上,每4名女性至少有2人可能活到90歲以上。現如今日本百歲以上的長壽者約有8萬人,看來你和我都有相當大的概率會長壽。
寫《獨居者的晚年》的時候,我是58歲。
后來,我步入了老年,現在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前期老年人[3],再過三年就是后期老年人了。
雖然我前面說過我覺得自己還不會死,但就我見過的許多老人的例子來看,從現在開始到生命結束,等待我的將是春日木須代所說的需要人護理的“搖墜期”,先是搖搖晃晃站不穩的階段,然后是四肢乏力軟綿綿的階段,最后是墜倒在地、臥床不起的階段。
在寫完《獨居者的臨終》后,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官方認定的“需護理老人”[4]。
之所以那樣想,是因為我覺得成了“需護理老人”之后,我就能作為當事人現身說法了。但我不知道真到那一步,我是否還有足夠的心力來做這些。我很尊敬的一位前輩——樋口惠子,她最近寫了一本書叫《老~啦!預備——砰!“搖墜期”也會光顧你的》(婦人之友社,2019年),書中介紹了她自己的“搖墜期”體驗。人人都成為當事人、人人都來分享自己“被護理的智慧”的時代已經近在眼前了。
其實在我寫完《獨居者的臨終》之后,養老的一線情況也仍在時刻變化著。我撰寫此書,正是為了將那之后的變化納入視野,和大家一起思考下一階段的對策。
如果大家能讀到最后,我將感到十分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