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術,重要的情商技術
人在情緒激動時,容易說錯話,做錯事。此時做的決定,事后往往會后悔,要花很多精力彌補,甚至永遠彌補不了。
這可以說是常識,但人又極其容易違背這個常識,偏偏要在情緒激動時做決定。這和大腦處理信息的流程有關系。信息先引發我們的情緒,再進入理智處理的區域,如果信息被情緒吞噬、撕扯得精光,理智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信息引發的情緒越是激烈,到達理智區域的可能性就越低。那時我們只剩下最本能的“戰斗——逃跑”反應,像低等動物一樣——瞬間反應能贏,就戰斗;否則,就逃跑。人如果只處于這個階段,即使穿著衣服,也屬于低等的烏合之眾,太多假的、無價值的、有意誤導的信息能夠激起戰斗激情。這樣的人生,當然毫無樂趣,也會給身邊的人帶去災難,尤其是家人。他們一再原諒你,很難放棄你,是最大的受害者。最慘的是孩子,他們即使不原諒你,也在很長時間內離不開你。
激情有個特點,來得快,去得快,無法持久。只要熬過一段時間的沖擊,理智就可占上風。在激情中“延緩”的能力,即讓自己慢下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情商技術。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米爾頓,有一次在法庭上完美詮釋了延緩技術。他發現辯方律師一番情緒飽滿的演講已有打動陪審團的跡象,便以一些要點沒有聽清為由,請求法庭的書記員復述一遍記錄。書記員那程序式的、干巴巴的語調與語速,將辯方律師帶來的情緒全部消解,使陪審團重新專注于事實。
這兩種表述的差異,你也可以測試一下。找一首你最喜歡的歌,那種你一聽就動情的歌,剝奪其旋律,朗讀其歌詞,你會發現感覺變怪了。這句語法不通,那句邏輯錯誤,有些矯情的句子還要我重復四遍,真難為情。這就是情緒與理智的區別,能調動你情緒的,可能會被你的理智唾棄。
延緩技術有幾種,最常見的是書寫。把你腦子里激情的訴說寫下來,這就像抄歌詞一樣,速度變慢,沒有旋律,情緒也會跟著降溫。
即便在很多情況下,你無法馬上坐下書寫,也可以在腦子里,用更不擅長的那種語言說,或是方言,或是第二語言,然后再把它翻譯出來。這也能大大降速,踩一下剎車,危險往往就過去了。
有種最直白、最無技術含量的技巧人人可用,就是直接說:我現在心情不好,無法繼續討論,我們另外約個時間再說這事。
激情常有,我們也能充分意識到它的到來,有提醒自己延緩一下的想法,控制它的成功率就會高很多。只要有這想法,你就能發展出獨特的延緩術。畢竟,你的理智很高明,只要它反應過來,就有大把方法對付激烈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