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猿類名稱新譯說明

按目前通用的動物分類法,在地球生物圈中,猿類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Primates)、類人靈長亞目(Anthropoid)、狹鼻靈長下目、人科(Hominidae)的動物。

猿類(Apes)包括大猿(Great Apes)和小猿(Lesser Apes)。

小猿即Gibbon(漢語中通譯為“長臂猿”)。

大猿包括非洲大猿和亞洲大猿。

亞洲(現(xiàn)存的)大猿即Orangutan(漢語中通譯為“猩猩”)。

非洲大猿包括潘屬猿(Apes of Genus Pan)和非潘屬猿。

(非洲大猿中現(xiàn)存的)非潘屬猿即Gorilla(漢語中通譯為“大猩猩”)。

潘屬猿包括:

Chimpanzee(漢語中通譯為“黑猩猩”);

Bonobo(漢語中通譯為“倭黑猩猩”)。

另外,按動物行為學權(quán)威弗朗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和英國著名動物與人類行為學家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等人的看法,人類實際上也是潘屬猿中的一種;按莫里斯的表述,人類可稱為:

Nude Ape(漢語中通譯為“裸猿”)。

根據(jù)譯者在多年的教學和科研等相關(guān)活動中所了解的情況,普通大眾乃至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搞不清楚“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之間的區(qū)別,因而經(jīng)常將這些猿類名詞當作同義詞隨意混用或隨便亂用。基于這些猿類名詞過于相似因而易令人混淆并亂用的事實,及其給相關(guān)的言語交流和知識傳播所帶來的不便和危害,經(jīng)長期考慮,譯者提出一套猿類名稱新漢譯名,并給出采用新譯法的理由,以供學界和讀者選擇。詳見下表:

猿的分類層次與新舊譯名對照表

猿類名稱新譯法說明:

1.1 潘屬猿:這是當今世界頂尖的靈長目動物行為學家弗朗斯·德瓦爾提出來的一種分類名,他認為,在人科動物中,拉丁文學名分別為“Pan troglodytes”(字面意義為“穴居潘”)和“Pan paniscus”(字面意義為“小潘”)的“Chimpanzee”和“Bonobo”是人類的兄弟姐妹動物,在約八百萬年前,這三種動物是共祖的(在分化前是同一種動物),其他猿與人類的血緣關(guān)系稍遠。因而,德瓦爾認為,在人科中,應(yīng)設(shè)立“潘”這一屬(“潘”是對“Pan”的音譯),以便表明人類與兩種潘(屬猿)的血緣關(guān)系。

1.2 非潘屬猿:狹義的非潘屬猿指現(xiàn)存非洲大猿中除潘屬猿外的猿,即高壯猿;廣義的非潘屬猿指現(xiàn)存猿類中除潘屬猿外的其他猿,包括非洲大猿中的高壯猿和亞洲大猿即紅毛猿。

1.1.1 青潘猿:“猿”是人科動物通用名;“青潘”是對“Chimpanzee”一詞前兩個音節(jié)的音譯,也兼有意譯性,因為“潘”恰好是這種猿在人科中的屬名,“青”在指稱“黑”[如“青絲(黑發(fā))”“青眼(黑眼珠)”中的“青”]的意義上也有對這種猿的皮毛之黑色特征的意譯效果。

1.1.2 祖潘猿:“猿”是人科動物通用名;“潘”是這種猿在人科中的屬名;“祖”是對這種猿在其原產(chǎn)地剛果本地語中的名稱“Bonobo”[意為(人類)“祖先”]的意譯。這種猿曾因被誤解而一度被稱為“Pigmy Chimpanzee”(倭黑猩猩),但自20世紀末以來,動物學界已根據(jù)其剛果語名稱確定其正式名稱為“Bonobo”。根據(jù)德瓦爾等人的看法,現(xiàn)存的Bonobo是潘屬三猿中與八百萬年前的三猿共祖最接近的,是這一共祖的最佳活樣板。因而,“祖潘猿”這一譯名中的“祖”字明確提示了這種猿是人類祖先的現(xiàn)代活樣本。按漢人取名傳統(tǒng),兄弟姐妹的名字中常有一個字相同,因而,在“Bonobo”的漢譯名中加入作為其屬名的“潘”字也具有對其與“青潘猿”是潘屬中的兄弟姐妹動物的提示作用。

在潘屬三猿中,青潘猿(Chimpanzee)與祖潘猿(Bonobo)在身高上并無差別(因而,將Bonobo稱為“Pigmy Chimpanzee”或“倭黑猩猩”毫無事實根據(jù)),兩者在形態(tài)特征上的較顯著差別是:前者下巴近乎方形、發(fā)型為背頭、體形相對粗壯,后者下巴近乎三角形、發(fā)型為中分、體形相對纖細。因而,在有必要強調(diào)這兩種潘屬猿的形態(tài)差異的情況下,青潘猿也可稱為“方頦潘(猿)”或“背頭潘(猿)”或“粗壯潘(猿)”,祖潘猿也可稱為“尖頦潘(猿)”或“中分潘(猿)”或“纖細潘(猿)”。

1.2.1 高壯猿:“猿”是人科動物通用名;“高壯”是對這種猿的高大粗壯的體形特征的意譯。這種猿是現(xiàn)存猿類中身材最高大粗壯的,其身高相當于或略超過現(xiàn)代歐美人的身高。另外,“高”與“Gorilla”一詞的第一個音節(jié)發(fā)音近似,因而也是對其發(fā)音的一種近似音譯。

1.2.2 紅毛猿:“猿”是人科動物通用名;“紅毛”是對“Orangutan(馬來語詞,字面義為‘森林中的人’)”的體毛特征——棕紅色或暗紅色的意譯。在猿類中,這種猿是唯一體毛為紅色的猿,因而很適合作為這種猿與其他猿的區(qū)別特征。

譯者知道,由于語言的習得性和慣例性,譯者提出的猿類尤其是四種大猿的新漢譯名不可能很快就被漢語世界中的人們普遍接受,但鑒于相關(guān)舊譯名給使用漢語的人們帶來的記憶、理解、使用、傳播上的不便乃至危害,譯者還是想鼓起勇氣,在給四種大猿以一個人們易記憶、易理解、易區(qū)分的漢語名稱上,做一次拋磚引玉之舉。歡迎讀者和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趙芊里

浙江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邻水| 乐东| 红原县| 河东区| 姜堰市| 新兴县| 高雄县| 霞浦县| 梧州市| 皋兰县| 竹北市| 凤山市| 微博| 哈巴河县| 公主岭市| 东辽县| 柳河县| 井陉县| 易门县| 钦州市| 怀宁县| 丰原市| 三原县| 齐河县| 鄂尔多斯市| 光山县| 民乐县| 桂东县| 河间市| 镇原县| 霞浦县| 仁布县| 敖汉旗| 蓝山县| 民勤县| 沈阳市| 策勒县| 太和县| 万年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