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大歷史: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
- (韓)劉銀圭 李春山著 崔潤善繪
- 1988字
- 2022-09-02 10:41:17
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
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洛夫特斯在伊拉克南部地區挖掘遺跡時,發現了約2米高的巨型城墻的痕跡。后來,人們還在這里發現了巨型神殿——金字塔的地基。廢墟中還出土了楔形文字,這些信息使人們逐漸了解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烏魯克的政治和社會。
金字塔
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古城遺址中發掘出的建筑物,是用磚砌成的巨大神殿。
公元前3500年,烏魯克建造了長9.5千米的雙層圓形城墻,該空間中生活著3萬~5萬人。從人口構成、職業、人際關系來看,這里呈現出與周邊的農村不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從此,地球上第一次出現了“城市”這一空間。
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城市分布
美索不達米亞指的是位于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勢低洼、肥沃的土地。該地區是人類最早開始農業生產的地區之一。這里形成了烏魯克等最早的城市。
也許是受烏魯克的影響,烏魯克的周邊產生了烏爾、拉伽什等十余座城市。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現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有“新月沃地”之稱的東部邊緣地區,蘇美爾人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開始了農耕生活。當時,該地區并不適合很多人以農業為生。大河每年泛濫,時常有發洪水的危險,由于平原地處河的下游,因此當地有很多濕地,并不適宜人類居住,加之夏天非常干燥,也不適合農耕。
那么,什么是該地區最早出現城市的原因呢?什么是適宜城市出現的“金發姑娘條件”呢?為了實現城市的發展,需要有大量人口聚集在一定的場所,還需要有能夠維持這些人生存的充足糧食。在城市生活的很多人與糧食生產沒有關系,只有以充足的農業生產力做支撐,確保包括不從事農業的人口在內的居民生存的糧食,才能形成城市。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城市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金發姑娘條件
該用語來源于《金發姑娘與三只熊》的故事,意思是既不多也不少的合適條件。例如,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既不近也不遠,正好適合生命體的誕生與生存。金發姑娘條件就是這個意思。
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氣候開始逐漸變得干燥。非洲撒哈拉一帶也大約從該時期開始由草原變成沙漠。氣候的變化使廣泛分布于新月沃地的農村中的一部分人開始聚集到水源豐富的江河下游地區。江河下游地區原本潮濕多水,不適合農耕或居住,但由于氣候變得干燥,濕地干涸,從而產生了新的耕地和適宜居住的地方。
在年降水量少于100毫米的非常干燥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時,需要引河水進行灌溉,這不僅需要修建防洪堤壩,還需要有儲水的水庫,有往農田里引水或從濕地里抽水的水渠,以及水閘等協助供水的設施。只要能夠順利進行灌溉,就可以向周邊多個共同體提供充足的糧食。因此,早期城市出現在能夠進行灌溉的大河流域。
早期城市的灌溉工程
古埃及的早期城市為了最有效地利用尼羅河的定期泛濫,修建了大規模的灌溉工程。與美索不達米亞一樣,位于干燥平原的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與摩亨佐—達羅等城市也通過修建大壩,引水灌溉。相傳,中國夏朝的禹為了疏通淤積的黃河水道,將山劈開。在美洲的早期城市中規模最大的特奧蒂瓦坎,人們在隨著季節變化而泛濫的河流上游溪谷中進行農耕,在下游則沿著圣胡安河修建運河,并建設灌溉設施。繁榮于尤卡坦半島潮濕低地的瑪雅城的耕地墊高了約90厘米,當地人還修建運河和排水道來進行農耕。

那么,為什么最早的城市出現在氣候干燥的亞熱帶地區呢?當然,在東南亞熱帶地區也有種植熱帶作物的農村。該地區種植的熱帶根莖類作物,只要割掉根莖的頂端,再將其插入土里,植物就可以生長和繁殖,產量也會增加。此外,在島嶼和沿海地區,還可以利用木筏或船只捕魚。由此可以推測該地區的生產率高于美索不達米亞等氣候干燥的地區。

熱帶地區的農民因為有適合農耕的氣候,不需要專門收獲或儲存糧食,而是直接在耕地上收獲、儲存。但亞熱帶地區的農民只能在一定時期內種植、收獲,還必須把剩余的谷物儲存起來。由于要儲存糧食,因此形成了最初的城市。為了防止多余的糧食被掠奪,軍人或神職人員等非生產職業的人開始出現在城市里。農民認為只要這些人能守護自己,就樂意向其支付一定的報酬。新的職業類型逐漸朝專業化發展,也逐漸變得更加多樣化。制作物品的專門手工業者出現后,就需要有賣東西的商人。人們之間的相互關聯程度越來越高,糾紛也越來越多,因此,需要對此進行調解的法律與法律的執行者。由此,農村朝更為復雜的方向發展,最終成為城市。
城市的詞源
“城市”一詞蘊含了怎樣的意義?漢字的組合詞語“城市”是由皇帝從事政治活動的地方之“城”與人們買賣東西的市場之“市”組合而成的。即,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商業中心。表示城市一詞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它是由意為城市的“O”和表示“街道”或“集市”的“+”組成的合成詞。由此可見,這個詞的意思是城郭環繞的地方有集市。英語中表示“城市”的是形容詞“urban”,它來源于拉丁文“urbanu”,也是圓或中心的意思,名詞“city”的詞源是拉丁文“civitas”,在羅馬時代指的是地方行政、司法、商業和宗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