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 李步前 張艷萍編寫
- 2619字
- 2022-08-26 16:18:49
☆1.光榮體現在哪里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擁抱時代。
我們是初升的太陽,
用生命點燃未來。
“五四”的火炬,
喚起了民族的覺醒,
壯麗的事業,
激勵著我們繼往開來。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母親用共產主義為我們命名,
我們開創新的世界。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是共青團的團歌。這青年人熟悉的歌詞和旋律承載著共青團百年奮斗的榮光。之所以有這樣一份殊榮,是由中國共青團的根本屬性決定的。
共青團的根本屬性是什么呢?
它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
共青團首先是一個群團組織。“群團組織”就是群眾性團體組織的簡稱。群團組織是我們黨直接領導下的人民群眾自己的組織,包括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等。它們雖然是非政府性組織,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著部分政府的職能,幫助黨起到團結聯系各界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等組織聯系的廣大人民群眾,在戰爭年代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和平時期仍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靠勞動創造,離不開廣大職工群眾的辛勤努力,離不開青年一代的接續奮斗,離不開婦女這“半邊天”的力量支撐……
共青團是在黨的領導下成立的群團組織。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共青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可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共青團。有一個成語叫“眾星拱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如果說“辰”是中國共產黨的話,“眾星”就是包括共青團在內的黨領導下的各種組織。做好黨的群眾工作,要月明星燦,不能月明星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等群團組織更要星光燦爛,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集體致獻詞,向黨致以青春的禮贊,響亮喊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共青團是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為了保持團組織的先進性,發展青年入團時應當嚴格按照團章規定的標準和程序辦理,要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著重看其是否在學習、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這些在新團員入團宣誓的誓詞中也有所體現。只有保持團組織的先進性,才能保持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將廣大青年團結在黨的旗幟下。
★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
人們經常說“解放軍是所大學校”。其實,共青團也是一所大學校。學校,顧名思義就是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也就是培養人的地方。黨創建團組織最初的設想就是要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后備軍和預備學校。縱觀百年征程,共青團這所學校出色地培養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在承擔“學校”職責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業績,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為黨培養接班人的大學校。
正如團歌中所唱的“母親用共產主義為我們命名”,作為這樣一個組織中的一員,理所當然地要信仰共產主義。這就使共青團組織與一般的青年組織有所不同,在這個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中,是用共產主義的光輝旗幟激勵和指引青年的,是用科學的理論和教育引導青年的。
實現共產主義是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為了實現這一遠大理想,共產黨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帶領人民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

2021年3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團員青年亞運志愿服務隊沿千島湖開展短途騎行活動。
共青團這所學校還具有“在實踐中學習”的特點。在革命年代,共青團吸引并團結了一大批青年學生、青年工人、青年知識分子投身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實踐。青年們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奉獻了無數的青春熱血。進入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從成立青年突擊隊、青年志愿墾荒隊、青年掃盲隊,到發起向科學進軍、爭做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學習毛澤東著作、學雷鋒、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學習張海迪等活動,再到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題活動等,一代代青年在活動中學習成長,奮斗奉獻,放飛夢想。
★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黨領導的事業不是靠一代人或幾代人就能完成的。只有不斷地用共產主義思想武裝廣大青年,激勵他們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斷奮斗,才能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
早在建黨之初,陳獨秀等人就提出要組織一個青年團作為黨的后備軍。為了能吸收更多的青年,甚至提出“加入的條件不可太嚴”。正因為如此,這一時期團員的數量要遠遠超過黨員的數量。比如,1922年5月團一大召開時,團員總數超過5000人,而7月黨的二大召開時,黨員總數只有195人。而且,當時許多黨的活動都是以團的名義發起和組織的。許多團員就是在參加黨的活動實踐中,加深了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而后加入了黨組織,成為黨組織中的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
不僅如此,黨團創建初期,共青團還協助共產黨建立了許多黨的地方組織。比如,在五卅運動前,福建、四川、陜西、遼寧等省份的一些地區只有團組織而沒有基層黨組織,另有一些省份如江西、安徽、山西等,團的組織比黨的組織大而且分布廣。因此,在黨的要求下,這一時期共青團向黨組織輸送了3000多名超過23歲的團員。這一舉措使一些基礎薄弱的地方黨組織得到了加強,一些沒有建立黨組織的地方開始有了黨組織,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作出了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青年團發動廣大青少年廣泛深入開展抗美援朝宣傳活動和擁軍優屬活動。圖為杭州女子中學的青少年慰問志愿軍家屬。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一批批團員積極要求進步,因表現出色而成為黨組織的一員。現在,共青團員已經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28周歲以下的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發展團員入黨一般應經過團組織推薦。
在共青團的百年歷程中,還有一個現象引人注目,就是一大批曾經擔任共青團領導干部的同志走上了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崗位。比如任弼時、胡耀邦、胡錦濤、李克強等,在經過團組織鍛煉后,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