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

生物學序曲

當德國胚胎學家沃爾夫(1)發表有關發現生殖細胞分裂的報告時,他向人們顯示了有活力的生命是如何發展和生長的,同時他給人們提供了一個關于精神力量如何趨向一個既定目標的驚人例子。經過實驗,他徹底推翻了萊布尼茲(2)和斯帕蘭札尼(3)等人的生理學觀點:一個受精卵細胞已經含有成人的最終形式。這個時期的哲學家認為,受精卵細胞含有一個成比例縮小的人,雖然它并不完美,但當它被置于一個適宜的環境中,這個人最終就會從中生長出來。他們是從對植物種子的觀察中得出這個結論的,因為在植物種子的兩個子葉間藏有一株有著葉子和根莖的幼小植物。如果把種子埋于土中,它將會生長和成熟起來,他們把這種看法搬用到動物和人身上。

然而,在顯微鏡發明后,沃爾夫能觀察到活的生命究竟是怎樣發展的。他首先從對鳥的胚胎的觀察開始,發現它們起源于單個受精卵細胞。顯微鏡顯示出,這種細胞并不像人們以前所想象的含有成鳥的形式,而是像任何其他的細胞一樣,有細胞核、細胞質和外層細胞膜。并且每一個活的生命,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最終都從這基本的、尚未顯示出差別的細胞中產生出來。在顯微鏡發明之前,從種子中觀察到的幼小植物實際上是一個胚胎,它是從果實中原始生殖細胞發展起來的,一旦把它埋到土里后就會繼續生長。

雖然這個生殖細胞與其他細胞不同,它會按照一個預定的進程,經歷一個迅速的分裂過程,但是這個原始細胞本身絲毫沒有這個進程的任何物質證據,盡管在這個細胞內含有極小的物體,即決定它的遺傳特征的染色體。如果我們觀察一個動物胚胎的早期發展,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最初的細胞分裂成2個,這2個細胞接著分裂成4個,這個過程將一直繼續到它們形成了一種中空的球體,稱為“桑葚期”。當這個球體繼續朝內折疊發展,于是形成了另一個有著雙層壁和張口朝外的球體,稱為“原腸胚”。經過一個細胞分裂和退化的連續過程,這個胚胎擁有了復雜的器官和肌肉。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可看得見的設計方案,這個生殖細胞服從的只是它自身所帶有的內在的指令。就像一個忠實的仆人,他內心知道委托他所辦理的事,不需要任何書面文件就去貫徹執行了,因為書面文件也可能背離他主人的秘密指令。我們只能從這些不知疲倦的細胞所完成的工作中才能看到這個內在的進程。在這個已完成的工作之外,不存在任何東西。

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胚胎,當然,人的胚胎也是這樣,最早出現的一種器官是一個小囊,它后來發展成心臟。這個心臟以固定的節律搏動,其心搏是他母親心搏的2倍。它為正在形成中的組織提供必要的營養,它搏動,并將繼續不斷地一直搏動。

胚胎的發展是一個令人驚訝和不可思議的創造,因為它是秘密地和獨立地完成的。這些細胞在多種轉化中不犯任何錯誤,有些變成軟骨,有些變成神經,有些變成皮膚,它們都有各自的獨立功能需要發揮,然而,這個創造性的工作一直小心地隱藏著。自然界用無法知曉的材料把生長中的胚胎包裹起來,在適當的時候再把它們打開,最后一個新的生命在世界上誕生了。

但是,這個誕生的生命并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的機體。它像生殖細胞一樣,自身也有預定的心理機能。這個新的機體將不僅僅通過各種器官發揮功能,它也具有其他功能,但這不能在單個細胞中,而只能在有生命的機體中才能找到。正如每個受精卵細胞本身包含了整個有機體的進程一樣,新誕生的機體不管它可能屬于什么物種,自身都有心理本能,這將使它能適應環境。每一個有活力的生命,即使是最低等的昆蟲都是如此。蜜蜂具有驚人的本能,使它們能在復雜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但這種本能不能在卵或幼蟲中發現,只有成熟的蜜蜂才具有。一只鳥只有在孵化出來之后才會有飛的本能。實際上,當一個新的生命誕生時,它自身包含了神秘的主導本能,這將是它的活動、特征和適應環境的源泉,總之,它對外部環境產生作用。

一個動物所置身的外界環境并不僅僅給它本身提供生存的手段,這種外界環境也為每一種動物所具有的特性提供刺激,也就是說,使它能用它自己的方式為世界保持普遍的協調和守恒做出貢獻。每一種動物都有最適宜于它生存的環境,每一個物種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機體特征,這使它能對自然界的完善做出貢獻。一只動物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從它一誕生就能看到,我們知道,這只動物將很安靜,因為它是羔羊;另一只動物將很暴烈,因為它是獅崽;這只昆蟲將不停地工作,因為它是螞蟻;另一只昆蟲除了孤獨地吟唱外別無他事,因為它是蟬。

與低等動物一樣,新生兒也有其物種所特有的心理潛能。如果認為人的豐富的心理生活遠遠高出其他的生物,以致只有人沒有心理發展的進程,這種觀點顯然是荒謬的。與兇殘的動物的本能不同,這種動物的本能在自身的行為方式中立即能看出來,而兒童的心理會深深地隱藏著,不立即表現出來。因為兒童并不受在非理性的生物中同樣可以發現的那種先天本能的支配,這個事實恰恰表明他有較廣泛的行動自由。這種行動自由就要求精心制作每個個體的特定部分,這既是一種個人的和秘密的,同時又是困難的和精心完成的作品。所以,在兒童心理中有著一種難以探究的秘密,隨著心理的發展,它會逐漸展現出來。這種隱藏的秘密像生殖細胞在發展中遵循某種模式一樣,只能在發展的過程中才能被發現,這就是為什么只有兒童才能成為我們所要揭示的“人的自然模式”。但是由于其嬌嫩,就像所有初生的生命一樣,兒童的精神生活需要得到保護,需要被一種適宜的環境所包圍,就好比大自然用膜來包裹胚胎一樣。

新生兒

“地球上聽到了一種顫動的聲音,

以前從未聽到過,

它來自一個以前從未運動過的喉嚨。”

新生兒在誕生時沒有進入一個自然的環境,卻進入了一個人類生活的文明化環境,那是一個“超自然”的環境。人們為了使自己有一個更安逸的生存方式,拋棄了自然的環境而建立了一個與之相反的環境。當新生兒從一種生存方式進入另一種生存方式時,他必須做出最大的努力去適應,那么人們采用什么照管方式來幫助他呢?

誕生的巨大轉變要求我們科學地對待新生兒,因為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沒有一個時期像他在誕生時那樣經歷過如此劇烈的沖突和掙扎,并承受由此而帶來的痛苦。這個時期肯定值得認真研究,但至今人們還尚未對它做過研究。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應該有這樣的記載:文明人并沒有幫助新誕生的人。但實際上并沒有這樣的記載。

相反地,許多人將會說:文明社會是十分關心新生兒的。

但是,它是怎樣關心的呢?

當一個兒童剛誕生時,所有人關心的卻是他的母親,因為她經受了很大的痛苦。

兒童難道沒有受過痛苦嗎?

那位母親需要專門的照顧。

兒童難道不需要專門的照顧嗎?

那位母親因為太疲乏而需要休息,所以她的房間是安靜的,光線是暗淡的。

但是,對于剛剛來自無光亮無聲響之處的兒童來說,他也需要安靜以及暗淡的光線。新生兒是在一個沒有任何襲擊、沒有絲毫溫度變化和絕對安寧的液態環境中長大的,所以他肯定需要好好地休息。

新生兒的疲乏不僅來自兩個相反的環境之間的懸殊差別,也來自他剛剛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經受的誕生這個使人筋疲力盡的工作。他的身體是壓抑的,就像在監獄中一樣,甚至要使他的骨頭移位。他來到人間,經受了在絕對的安寧和誕生時難以想象的努力之間的巨大反差。

新生兒像一位來自遙遠地方的新移民,疲乏不堪,經受了痛苦。我們為接待他的到來做了些什么呢?

醫生僅僅把一種毫無表情的目光投向這個新生兒,看一看他是否活著,仿佛在說:“活的,把他放到一旁去,我們現在不必擔心他了。”

相反地,父母用一種溫情和興奮的目光凝視著他,懷著一種自我滿足的心情歡迎他的到來。他們為來自大自然的一件禮物而感到無比的欣喜:“多乖的孩子!我的兒子!”

所有那些等待著新生兒誕生的人急切地欣賞他、贊美他、撫摩他。父親看著他的眼睛的顏色,并嘗試著去擺弄他的眼睫毛,想到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會看到他并認識他,他在注視著嬰兒的同時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但是,沒有一個人認為,這個新生兒是受過痛苦的,然而又是純潔的和不被人所理解的人。

成人怎樣看待這個一無所有的人?誰發現他在世界上有一雙從未見過光亮的眼睛以及有一副習慣安靜的耳朵?這個小家伙的身體受到大人的“折磨”而直到他們認為沒有地方可撫摩才停止嗎?

新生兒嬌嫩的身體被粗暴地碰到一些粗糙的物體,那些不留意的成人用那雙無情的手撫摩他。

事實上,家里幾乎沒有人敢碰這個新生兒,因為他是那么嬌嫩。他的親屬和他的母親有點擔心地看著他,于是他們在把他托付給一些“有經驗的人”照管后也就放心了。沒有一個人感到需要去照管和保護新生兒那幼弱的身體,然而人們在沒有觸摸他以前就已知道這一點。

人們將會問道:“那么,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難道一些人必須觸摸那個嬰兒嗎?”

然而,那些“有經驗的人”自己也從未學過如何照管一個嬌嫩的生命。他們只知道用那雙強有力的手緊緊地抱住他,而不讓他掉下來。人們想,只要那個嬰兒誕生后是活著的,也就足夠了。他們所希望的一切是為他活著而做的努力不要白費,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對待這個嬌嫩的人。

醫生粗暴地拎起這個新生兒,當他絕望地大哭起來時,所有人都滿意地笑著說:“那是他的聲音。”并認為,對新生兒來說,第一次啼哭是那樣必要。哭聲就是他的語言,他的哭能清洗他的眼睛和擴展他的肺部。

誕生以后,這個新生兒立即被穿上衣服。那時,他被緊緊地包裹在襁褓中。在母親的子宮里一直曲著的幼小身體被拉直了,不得動彈,仿佛上了石膏似的。其實,對一個新生兒來說,衣服并不是必需之物,即使在他的最初一個月里也是如此。以后,隨著緊裹的襁褓的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輕薄柔軟的套衣。

確實,新生兒最好像繪畫中常見的那樣裸露著。由于兒童一直生活在母親體內,他需要保暖,但這種溫暖主要應該來自他周圍的環境,而不是他的衣服。衣服實際上并不能提供溫暖,只能用來保存體內已有的熱量而防止它的散發。如果房間是暖和的,衣服就成為空氣的暖熱和兒童的身體之間的一個障礙物。在動物照管它們幼崽的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方面的例證。即使這些幼崽可能已覆蓋了絨毛或毛皮,可它們的母親仍然像孵化時一樣對待它們,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著它們。

我們沒有必要再繼續談論這種對新生兒的不關心了。我敢斷定,如果美國的父母有機會對我講,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他們是如何關心自己的新生兒的。但德國和英國的父母就會好奇地問我:你是否了解他們在照管兒童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在關心新生兒方面的確已取得了進展,正如我從這些國家的親身經驗中所知,但我仍然要說,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充分地認識到新生兒真正需要什么。

如果進步在于發現以前尚未發現的東西和做曾經被認為是沒有必要或甚至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們必須承認:雖然我們已經為新生兒做了很多事情,但仍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們都應該同情這個新生兒。

這里我要提及另一點:無論我們多么熱愛兒童,但從他來到我們中間的最初時刻起,我們就本能地提防著他。本能的貪婪使我們趕緊保護自己所擁有的任何東西,即使它并沒有任何內在的價值。例如,為了使兒童的小床墊不被弄臟,我們就把一塊不透水的床罩放在床墊和他的身體之間。

從兒童誕生時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種思想所支配:“當心這小孩,別讓他弄臟任何東西或惹人討厭。看住他!提防他!”

我相信,當人們更好地理解兒童之后,他們就會找到較好的照管他們的方法。在奧地利維也納,也只是最近才開始討論使新生兒減少傷害的方法。在新生兒誕生時,他的小床墊必須是溫暖的,而且床墊是用能防水的材料制成的,能盡量快速地把臟的東西去除掉。這種跡象就是一個重要的預兆,表明成人的意識已經注意到新生兒了。

對于新生兒的照管不應該僅僅限于避免他死亡或使他不患上傳染病,正如當今不少現代醫療診所里對病人所做的一樣,在那里,護士用繃帶把他們的傷口扎起來,為了不接觸來自他們呼吸中的細菌。實際上,從新生兒誕生那一刻起,就有“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要采取一些措施使他們的心理能適應他周圍的世界。為了達到這一點,應該在一些醫療診所里進行實驗,同時對一些家庭進行必要的宣傳,以便使人們對新生兒的態度有所改變。

在一些富裕家庭里,父母仍然為他們的小孩提供華麗的搖籃,替小孩的衣服裝飾考究的花邊。這種奢侈表明,我們往往忽視了兒童的心理需要。家庭財富應該給兒童幸福,而不是給兒童一個奢侈的環境。對兒童來說,最好的環境應該是一個聽不到街道嘈雜聲的、平靜和安寧的、光亮和溫度能夠調節的房間,就如在一些歌劇院里所獲得的條件一樣。

另一個問題是關于搬動和懷抱這個裸露的新生兒的問題,在用手接觸他時應該盡可能地輕一點。應該采用一種輕便的和柔順的支撐物的方法來抱起這個兒童,比如一個用柔軟的材料做成的吊床能承受住他那整個蜷在一起的身體,這時的情景就像在胎兒期一樣。對兒童的照管,就是對兒童提供一定的幫助。掌握用手搬動和懷抱新生兒的技能,需要仔細地實踐。改變新生兒從垂直到水平的位置要求專門的技能。護士早就認識到,為了抬起一位病人以及平行和緩慢地搬動他,就要求一種專門的方法。用運輸工具護送病人是基本的護理方法之一,沒有一個人會不用手而垂直地抬起一位病人,會不用在病人的身體下面得到支撐的方法去搬動他,通過這個方法病人在被搬動時可以不改變他水平的位置。

新生兒是弱小的,與他的母親一樣,他逃脫了死亡的危險。當我們看到他活下來時,無意識產生的欣喜和滿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解脫感,也就是危險已經過去了。其實,這時候他可能需要幫助,有時候他可能窒息,或者可能止血機能受損而皮下出血。必須考慮到新生兒是弱小的,但是絕不能把他與患病的成人相混淆。因為新生兒需要的幫助并不是病人所需要的幫助,而是一個迫切想使自己在身體上、心理上適應一個新的和陌生的環境的人所需要的幫助。我們對新生兒的態度不應該是一種憐憫,不應該使一個有心理生活的人一直被限制在我們的感知范圍之內。我曾經看到一個新生兒被放進一桶水中,差一點兒被淹死。當他突然下沉時,這個新生兒睜大了眼睛,伸出了小小的手臂和腿,似乎下沉令他大吃一驚,這是他第一次經歷恐懼。

我們觸摸和搬動新生兒的方式,以及同時在我們身上所產生的那種微妙的感情,使我們想起牧師在祭臺前的姿勢。在寂靜和黑暗之中,只有一絲柔和的光線透過染色玻璃窗,牧師就在這種環境中主持祈禱活動,他的手是純潔的,他的動作是慎重和經過深思熟慮的。一種希望和崇高的感情洋溢在這個神圣的場所,新生兒就應該生活在這種環境中。

如果我們把對兒童的照料與對母親的照料進行比較的話,并盡可能地設想像對待兒童一樣來對待母親,那么這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方法錯了。要讓母親保持絕對安靜,為了不打擾她而把她的新生兒抱走,只有在喂奶時才抱回來。給新生兒穿著漂亮的衣服并用花邊和絲帶打扮起來,這個過程頗使他心神不寧。所有這些,就相當于要母親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去參加一個宴會一樣。

人們經常會把新生兒從搖籃抱到肩上,又隨意地把他放在母親身邊,并不考慮他的感受,但誰也不會讓母親去遭受這樣的勞累。有人還為這種做法辯護,宣稱兒童沒有真正的苦與樂的意識和體驗,因此,認為對新生兒過分小心簡直是愚蠢的。而對處于不省人事或危在旦夕的成人過分地照料,我們會怎樣想呢?通常認為,他需要的只是身體上的幫助,而不是意識到需要充分地關心他的想法和感情。我們對待新生兒的方法同樣也是如此,這實在是不應該的,但我們認為,這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我們不僅對人的生命的第一個時期尚未充分地進行探究,而且我們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正如我們現在所知,兒童在他生命的第一個月中所遭受的痛苦和壓抑,將會影響他未來發展的整個進程。但如果我們能在兒童身上發現人的本質,那么我們也就能在他身上發現種族未來的幸福。

我們對新生兒還沒有真正的感情。因為對我們來說,他還沒有顯示人的特點。當他來到我們之中,我們幾乎不知道如何接待他,盡管他自身已有一種力量,能創造一個比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更完美的世界。

我們在圣約翰(4)“福音書”的序中所讀到的那句話,在某種意義上是適用于新生兒的:“他來到這個為他創造的世界,然而這個世界并不了解他。他成為他自己,然而他的家人卻不接待他。”

天賦本能

在勞累的哺乳階段,作為高等動物的哺乳動物受到照料它們后代的本能的支配。一只普通的家貓給我們提供這種關心的例子:母貓盡快地把剛生下的小貓“藏”在黑暗的地方。母貓盡心留意它的后代,甚至不讓它們被人看到。但隔了一段時間后,當它們變成美麗和富有活力的小貓時,母貓就讓它們出來和跟隨著它。

生活在野生環境中的動物對它們的后代甚至表現出更大的關心。它們絕大多數生活在較大的群體里,當雌獸快要生幼崽時,它就離開伙伴,去尋找一個單獨的隱蔽場所生下幼崽。幼崽生下來后,雌獸讓它們與群體分離兩三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其時間長短根據物種的不同而異。在這段時間里,雌獸是兒女的奶媽和幫手,把它們藏在一個安靜和隱蔽的地方,避免光線和嘈雜聲打擾它們。雖然這些幼崽通常天生就有發展得很充分的各種特有的能力,很快就能夠站立和行走,但它們的母親仍精心地照管它們,把它們與群體分開,直到它們獲得更大的力量,能夠使它們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到那時,母親才把它們帶到群體中去,于是它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與它們有親屬關系的群體里。

無論是馬、鬃犎(5)、野豬,還是狼、老虎,這些高等動物的母性本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它們表現出來的照顧后代的方式確實令人感動。

一只雌鬃犎在它的小崽誕生之后,就讓小崽遠離群體好幾周,同時極其體貼入微地照管它。小鬃犎冷了,雌鬃犎用前腿擁著它;小鬃犎臟了,雌鬃犎把它舔干凈;小鬃犎餓了,雌鬃犎用自己的3條腿而不是4條腿站著,是為了更方便地喂奶。雌鬃犎把它帶到群體中之后,繼續同樣耐心地照管它。我們發現,這在所有雌性的四足哺乳類動物中都是相同的。

有些動物并不滿足于尋找一個單獨的地方產下它們的后代,同時還千辛萬苦地為后代準備一個隱蔽的場所。例如,雌狼會在樹林偏僻隱蔽的角落里尋找一個山洞。如果找不到這個隱蔽的場所,它就會在地上掘一個坑或者在空心的樹干里筑一個洞穴,并從自己胸脯上拔下毛整齊地鋪在那里。這不僅能給幼崽溫暖和保護,而且也能方便地給幼崽喂奶。六七只狼崽剛誕生時,在一段時間里它們的眼睛仍緊閉著,耳朵也聽不見聲音。所有的母狼都會把自己的幼崽藏起來,幾乎從不離開它們。

在這個早期階段,所有動物的母親都會小心地保護它們的后代,并攻擊任何接近其后代的人,但是,家畜的這些母性本能常常會遭到破壞或失去。眾所周知,母豬甚至會吞噬掉自己生下的一窩小豬,相反地,野母豬卻可算最溫柔和最富于感情的母親。動物園里關在籠中的雌虎和雌獅也會吃掉自己的幼崽。這就表明,天賦的保護本能只有在沒有人為束縛的環境中才能正常地發展。

哺乳動物的母性本能清楚地表明:當幼崽第一次接觸到外界環境時,它們需要特殊的幫助。經過誕生的考驗,以及隨之而來它們的各種能力蘇醒之后是一段關鍵時期,此時幼崽需要與群體分離和休息。在這個時期過去之后,它們仍需要幾個月的照管、喂食和保護。

那些動物對剛生下來的后代的照管并不僅僅在其身體需要上。自然早已證明:通過母體的乳奶和溫暖,那些主要的物質困難在新的環境中已得到了克服。母親寧愿在這個隱蔽而孤獨的地方等待新的后代的內在天賦能力的蘇醒,這種天賦能力將使它成為同一物種的又一個個體,這肯定只有在安靜和光線暗淡的地方才能發生。在哺乳期,母親會準備把它弄干凈以及慈愛地幫助和訓練它回到群體中去。當一頭小駒的腿長得較有力時,它學會了識別和跟隨它的母親,其外形也更像一匹馬了。這肯定是它的遺傳特征顯現出來的,但母馬仍不允許任何人接近它,直到它真正地變成一匹小馬。同樣地,在真正成為小貓之前,雌貓也不允許它的幼崽被人仔細察看,除非在它們睜開了眼睛和開始行走之后。

大自然顯然關切地注視著動物的發展。當母親努力激起她后代的潛在本能時,表現出她不僅僅只關心他們的生理需要。同樣可以說,除了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給予精心的照料之外,我們也應該注意他的心理需要。

實體化

基督教深奧的秘密之一就是實體化(6),“《圣經》化成肉體并留在我們中間”。在每一個兒童誕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發現某種與這種秘密相似的東西,這時一種寓于肉體之中的精神也就出現了。

把新生兒簡單地看作一個器官和組織的混合物,它們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如此復雜的一個生物是怎樣產生的呢?

在對待新生兒時應該考慮到他的“心理生活”,如果他一誕生就有了這種心理生活,那當他長大以后這種心理生活將變得怎樣呢?如果我們把“教育”理解為兒童的心理發展而不是智力發展,那么我們可以確切地說,兒童的教育始于誕生時。現在,從意識活動和潛意識活動之間的區別中,我們可以發現兒童從他誕生那個時刻起就有一種真正的心理生活。我們需要促使兒童主動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從而去發展他的意識,這種主動關系對成人來說是印象深刻的。我們看到,被關在黑暗處的一個心靈正在努力走向新生以及在一個環境中得到發展,它并不準備爭取一個那么宏偉的結果。我們發現自己就在這樣一個承擔困難任務的心靈面前,但并不知道如何去幫助它,我們甚至可能在阻礙它。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兒童的天賦本能不僅對他身體的發展和滋養起作用,也對各種心理功能的發揮在起作用。這種作用在無理性的動物身上具有物種的特征。就運動而言,兒童要比其他動物發展得慢。兒童誕生時,這種能力幾乎沒有發展,即使他已經能運用他的器官并對光、對觸摸、對聲音等有所反應。新生兒比任何其他生物更表現出一副讓人憐憫的樣子。他孤弱而不能自助,并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如此。他不能說話,不能行走,不斷地要人留心。經過很大的努力,他在6個月時學會發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唯一能發出的聲音就是哭泣或喊叫,讓人奔過去幫助他。只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后,數月、1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后,他才能站立和走路,他要能夠說話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對于兒童剛誕生后的孤弱狀態,哲學家一直很感興趣,但教師和醫生直到現在始終極少感興趣。

當我們可以把“實體化”這個詞理解為存在一種神秘的力量時,它給新生兒孤弱的軀體一種活力,使他能夠生長、站立和說話,并使他進一步完善,那我們可以把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說成是一種“實體化”。

認為兒童的肌肉乏力妨礙他站立和坐下,或者認為人沒有自然協調運動的能力,那是極大的錯誤。一個新生兒的肌肉力量無疑是通過其推拉的動作得到證明的,沒有任何事情能比兒童從最初開始就在實現吮吸和吞咽兩者之間的困難協調更完美。兒童所處的自然環境勝過那些小動物所處的自然環境。兒童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處于一種協調的關系中,它們肯定會表現出特征,但不是物種的特征,而是個體的特征。物種的本能也明確地被表現出來,但將強加上某種基本的特征:所有幼小的哺乳類動物在誕生后幾乎立即就能站立、行走和擁有它們物種自己的語言。我們知道,當每一個小動物充分生長時,有些情況將是相像的。如果是一頭幼鹿,它就能輕快和敏捷地行走;如果是一頭象,它就緩慢和笨重地行走;如果是一只老虎,它就是兇猛的和有利齒的;如果是一只兔子,它就在嫩綠的田野上從容地覓食。這樣的特征是不會改變和混淆的。但是,十分奇怪的是,兒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是軟弱的,而每一個兒童又可以展現其個人的變化,這就構成了一個謎。人能夠做任何事情,他的外表孤弱構成了個體的特點。他的發音不清楚的嗓子終有一天將會說話,但我們還不知道他用什么語言。他將說他從周圍的人那里模仿來的語言,他經過很大的努力將從語音到音節,最后到單詞。他將有意在與他的環境的關系中發展自己的所有功能。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兒童就是他自己的創造者。

兒童運動器官的活力就是個人機能的“實體化”,具有他自己的特征。一般認為,那就如人體是運動器官的復合體。從生理學角度來講,人體是隨意肌的復合體。這正如它們的名稱所表明的,它們能由意志來驅動。這個事實最有力地證明,運動是與人的心理生活緊密相連的。但是,沒有它的器官和它的工具,意志將一無所成。

人與動物之間的差別就在于:動物就像成批生產的物品,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它的物種所特有的特征。相反地,人就像手工制作的物品,每一個人都不相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創造性的精神,這使他成為一件手工藝術品。但是,在任何結果外顯之前必須完成內在的工作,因此,那不是一件現成和簡單的復制品,而是一種新型的和積極的創造物。當這個物品最終出現時,它使人們感到十分驚嘆和不可思議。

甚至任何動物,即使是最低等的昆蟲,盡管它具有本能,但由于沒有運動器官而不能得到表達方式。人是生命的最高形式,肌肉是那么復雜,以至于很多學習解剖學的學生說:“要記住所有的肌肉,你至少必須仔細研究7遍。”這些各種類型的肌肉一起工作表現出各種復雜的動作。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有時候它們一起工作,有時候它們相互對抗。一種抑制總是伴隨著一種驅動力,并對這種抑制進行糾正。那是真正的交往,許多肌肉一起協調工作,完成最復雜的動作。例如,雜技演員的動作,或能把最細微的動作傳遞到琴弓上的小提琴演奏家的動作。這些動作和每一次轉調都要求無數的肌肉同時行動,就如一支肌肉大軍一樣,每一塊肌肉都發揮作用以達到活動的完美。

即使這種動作的準備并不是全部離開自然,但實際上有一部分,即指明方向和意義的最高級部分是歸于個人能力的,這種源于自然的能力是神奇的。我們在談論人的時候,這是必須考慮的第一個事實。總之,人的一種有活力的心靈肯定會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在世界中表現自己。這是兒童生活的第一個篇章,也是人的第一個任務。

如果個人的實體化就是指兒童的心理發展,那么兒童肯定具有一種先于生理生活的心理生活,這種心理生活早就存在了,而且沒有任何外部跡象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在意識開始時表現出來的猶豫和微弱,使感覺處于與它們的環境的關系中,并立即通過肌肉的運動而盡力表現出來。在個人與他的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影響,或者說,在精神的胚胎與它的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影響,正是通過這種相互影響,一個人形成了他自己、完善了他自己。這種原始的和形成的活動可以被比作脈沖囊的作用,它在精神的胚胎中表現為心臟,使營養進入胚胎的各個部分;與此同時,心臟自身吸收來自母親血管中的養料,這是它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環境。因此,心理個性自身的形成和發展依賴這種與外界環境有關的運動原理的作用。兒童努力地從他的環境中去吸收東西,通過這樣的努力,他的個性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種緩慢的和漸進的活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人掌握了各種工具。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心靈必須繼續保持警惕,維持它的力量,不至于因喪失活力而變得機械呆板。它必須不斷地下命令,以便不受本能支配的活動不至于退化而陷入混亂狀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就要求努力增強心靈的活力,使實體化這項無止境的工作不至于終止。因此,正如胚胎變成兒童,兒童又變成成人一樣,人的個性也是這樣通過自身的努力而形成的。

父母對他們子女的生命有什么貢獻呢?事實上,父親提供了一個看不見的細胞;母親除了提供另一個細胞外,還為這個受精的卵細胞提供了一個生活環境,以便使它能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小孩。說父母創造了他們的小孩,那是不對的,相反地,我們應該說:“兒童是成人之父。”

我們應該把兒童的這種神秘的力量當作某種神圣的東西,并努力去展現,因為正是在這個創造性的時期,個人未來的個性被確定下來了。這就是為什么必須科學地研究兒童的心理需要,以及為什么必須為這種需要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

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他們并沒有認識到兒童有一種積極的心理生活。因為兒童當時并不能把它表現出來,而且只有經過一個漫長的時期兒童才能秘密地完善這種心理生活。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始終有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兒童旁邊,隨時準備猛撲過去并把他壓垮。如果兒童個性發展的關鍵在于他自己,如果他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及其必須服從的規律,那肯定存在著一種神秘的力量。但是,成人不合時宜的干預會阻礙這種力量的秘密發揮。當成人這樣做的時候,他們聲稱自己擁有一種幾乎神靈般的力量,使他們自己成為兒童的神,并致力于《創世記》里的那句話:“我將按我的想象來創造人。”成人這種想象替代上帝的念頭,正是導致其所有子孫后代痛苦的原因。

兒童是一個謎。沒有一個人對兒童的“實體化”做好準備,甚至沒有一個人知道什么是實體化。事實上,正在實體化的兒童是一個精神的胚胎,他需要自己的特殊環境。正如一個肉體的胚胎需要母親的子宮并在那里得到發育一樣,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在一個充滿著愛的溫暖和有著豐富營養的環境里得到發展,那里的一切東西都不會傷害它。當成人最終認識到這一點時,他們將會改變自己對兒童的態度。把兒童看作一個正在實體化的精神生命,這不僅激勵著我們,而且還賦予我們新的責任。當我們看著兒童那很像一個玩具的幼小的卻富有魅力的身軀,同時傾注著我們對他的巨大關懷時,我們才開始真正理解古羅馬詩人朱維諾爾(7)所說的那句話:“應該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兒童。”


(1)沃爾夫(C. F. Wolff, 1733—1794),德國胚胎學家。

(2)萊布尼茲(G. W. Leibniz, 1646—1716),德國自然科學家、哲學家。

(3)斯帕蘭札尼(L. Spallanzani, 1729—1799),意大利生理學家。

(4)圣約翰(St. John),與西門和彼得一起成為耶穌眾門徒的核心。

(5)鬃犎(bison。讀zōng fēng),北美的一種野牛。

(6)實體化(incarnation),指被賦予形體。

(7)朱維諾爾(Juvenal,約60—140),古羅馬詩人、諷刺文學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合山市| 长宁区| 龙游县| 裕民县| 定结县| 平远县| 寿阳县| 墨竹工卡县| 疏附县| 扎兰屯市| 宁明县| 错那县| 克山县| 铅山县| 金堂县| 宿州市| 九江县| 阿图什市| 泾源县| 久治县| 清水县| 久治县| 若羌县| 鄢陵县| 西林县| 重庆市| 紫阳县| 仁化县| 册亨县| 新昌县| 龙海市| 北京市| 龙岩市| 类乌齐县| 丹寨县| 务川| 托克逊县| 博兴县| 临沧市|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