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用人以才
- 中外智謀故事(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2237字
- 2014-10-30 14:14:05
魯仲連對孟嘗君說:“您說您重視人才,其實不是這樣。”孟嘗君說:“那是因為我沒有得到人才的緣故。”魯仲連說:“您馬廄中的上百匹馬,沒有一匹不是身披繡衣、吃精料的,難道它們都是千里馬?后宮中的十個妃子,都身穿綾羅綢緞,吃美味佳肴,難道她們都是西施?美女、駿馬要用現在的,而人才為什么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說,您說您重視人才,其實不然。”
淳于髡對齊宣王說:“古人喜歡馬,大王也喜歡馬;古人喜歡美味,大王也喜歡美味;古人喜歡美女,大王也喜歡美女;古人喜歡人才,大王卻偏偏不喜歡。”齊宣王說:“國家沒有人才啊。如果有人才,我也會喜歡他們。”淳于髡說:“古代有千里馬,現在沒有,大王從眾多的馬中選出好馬,這說明大王是喜歡馬的;古代有人喜歡吃大象的胎盤,現在沒有,大王從眾多食物中挑選出美味佳肴,這說明大王是喜歡美味的;從前有毛嬙、西施,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眾多美女中挑選麗人,這說明大王是喜歡美女的。大王一定要等堯舜禹湯時的人才出現,才去喜歡他們,那么堯舜禹湯時的人才,也不會喜歡大王啊。”
張敞在《與朱邑書》中說:“饑餓的人吃糟糠都感到好吃,吃飽了的人吃美味佳肴也感到沒味。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有還是沒有。從前陳平雖然賢明,必須通過魏無知才能得到任用;韓信雖然有奇才,必須依靠蕭何才被信任。所以每個人才的發現都要有一定的時機。如果要等待古代的英才,必定要像呂望那樣的人推薦他,那么這些人也不需要通過您來求得重用了。”
《淮南子》中說:“要等待有飛兔這樣的駿馬才駕車,那世上的人就不能乘車了;要等有西施這樣的美女才娶妻,那終身就別想成家。不要坐等古代的英才出現,您只要對現有的人才充分加以利用,那么,手下的人才就足夠多了。”俗語說:“美玉做的船和槳,沒有渡江的功用;金玉做成的弓弦,沒有射箭的功能。因此品德高尚而不善于處理政事的人,不是撥亂反正的人才;溫文爾雅而無治理國家才能的人,不是輔佐帝王的人才。”何以見得呢?魏無知把陳平推薦給漢王劉邦,劉邦任用了陳平。周勃和灌嬰說陳平的壞話說:“陳平和他嫂子私通,還接受過賄賂。”劉邦責備魏無知,魏無知說:“我所說的是才能;陛下所聽說的是品行。現在如果有像尾生一樣堅守信約的人,卻對戰爭的勝負毫無作用,陛下會重用他嗎?現在楚漢相爭,我舉薦有奇謀的人才,只考慮他的計謀確實對國家有好處而已。陳平與嫂子私通,接受賄賂,又何必因此而懷疑他的才能呢?”漢王說:“您講得好。”
宋燕做齊國的宰相,遭到罷免后,回來對他的大夫們說:“有誰愿意跟我去投奔其他諸侯嗎?”大家都整齊地站在那里,誰也不回答。
宋燕說:“可悲啊!為什么士大夫容易得到而卻難以任用呢?”陳饒說:“并不是士大夫容易得到難以任用,是您不善于用他們啊!您不善于使用他們,士大夫就會憤憤不平,這是您不會用人的過失,您卻反而責怪他們。”宋燕說:“您這話是什么意思?”陳饒回答說:“士人連三升糧食都領不到,而您養的鳥卻有多余的糧食,這是您的第一個過錯;園子里的果子很多,后宮的婦女們互相投擲果子玩,而士人卻連一個都嘗不到,這是您的第二個過錯;漂亮的綾羅綢緞堆在屋里都腐爛了,士人卻得不到一件,這是您的第三個過錯。財物是您所輕視的,而對于死,卻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能給予您所輕視的財物,卻要求士人們獻出他們珍貴的生命,這就好比把這些士人像鉛做的刀子一樣存放著,卻要把他們當作干將那樣的寶劍使用,這不是太難了嗎?”宋燕承認說:“這確實是我的過錯啊!”
黃石公說:“品行高潔的人,不能靠爵位、俸祿來吸引;堅守節操的人,不能靠威脅來使他屈服。招引品行高潔的人,要注重禮節;招引堅守節操的人,要重視道義。”何以見得呢?郭隗勸說燕昭王的話就是很好的說明,郭隗說:“稱帝者與老師相處,稱王者與朋友相處,稱霸者與臣子相處,亡國者與奴仆相處。如果禮賢下士,虛心求教,那么就會得到強于自己百倍的人才;如果主動求賢、虛心求教但不能持久,那么就會得到強于自己十倍的人才;如果人家主動前來,自己才去迎接,那么就會得到才能與自己差不多的人;如果高高在上,對人頤指氣使,那么就只能得到做差役的人;如果放縱暴戾,動輒打罵,那么就只能得到做奴隸的人了。”這是古代招攬人才的辦法。
黃石公說:“吸引人才歸服靠的是禮義,激勵勇士去死靠的是賞賜。只要明確了禮義和賞賜,所需要的人才就會到來。”何以見得呢?魏文侯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禮,田子方不還禮,太子很不高興,對田子方說:“不知道是貧賤的人傲慢呢,還是富貴的人傲慢?”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傲慢啦!富貴的人怎敢傲慢呢?國君傲慢就會失去國家,大夫傲慢就會失去封地,而貧賤的人傲慢卻不會失去什么,如果不順心了穿上鞋就走,到哪兒還不是一樣的貧賤?”
《論語》中說:“眼力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同樣的東西,聽力相同的人才能聽見同樣的聲音。同心同德的人沒有見面相互也會感到親近;聲音的頻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會互相呼應。”韓非子說:“志趣相同才會彼此欣賞,志趣不同就會互相排斥。”何以見得呢?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您難道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嗎?為什么大家都這樣不稱贊您呢?”宋玉回答說:“鳥中有鳳凰,魚中有巨鯨。鳳凰一飛,沖上九萬里云霄,翱翔于太空之中,那籠中的鵪鶉怎能與它一樣知道天有多高?鯨魚早晨從昆侖出發,晚上在孟津休息,那小水池里的小魚,怎能與它一樣知道海有多大?所以不單是鳥中有鳳,魚中有鯨,士人中也有與鳳和鯨一樣的人啊。圣人有非凡的抱負,遠遠超過一般的人,那些世俗的人,又怎么能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