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日常植物常識(9)
- 植物百科(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5582字
- 2014-10-30 14:00:09
山茶花對光敏感,忌移動盆花向光位置;山茶花喜肥,4月間花后應補肥,促使春梢萌發。6月間應追肥,促使夏梢萌發及花蕾形成。10~11月間補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肥料以磷酸二氫鉀、腐熟的豆餅水等為主;山茶花在生長期應水分充足,空氣潮濕,葉面應常噴水。澆水可用堿性水,也可用“礬肥水”與清水間澆;山茶花夏季應置于蔭棚下,如在室內應蔭涼通風;花后或9~10月要換盆土,盆土宜疏松,其比例為壤土與腐葉土或泥炭土等量混合,并加入少量河沙。
陽臺花卉矮化栽培
選用矮化型品種
矮化品種的特點,芽多分枝力強,分枝部位低,分枝角度大、節間短,株形緊湊,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須根多。
育矮壯苗
采取營養缽育苗,限制主根縱深發展,促進須根發達,相應地抑制地上莖葉生長。
配制好培養土
培養土是盆栽花卉的基礎,要求富含有機質,良好的團粒結構,肥沃疏松,營養全面。用腐葉土、園土、塘泥、泥炭土、河沙、有機肥、磷肥、骨粉、草木灰等混合堆漚而成。pH值微酸至微堿,具體應根據不同花卉品種對酸堿度的適應性進行調整。
斷胚根上盆
花苗上盆栽植,剪短胚根(主根),移栽時將側根向四周展開,分層填土。如菊花上盆,開始只添培養土的三分之二,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培土,埋掉基部幾片老葉,促使基干增粗,在近盆口處長出粗大葉片,植株矮壯。
換盆、控肥、制水
盆栽花卉,以營養土基肥為主,因此,要通過換盆,不斷更新培養土,一般1年至2年換盆1次,根據植株的生長,小盆換大盆,舊土換新土。結合換盆,進行修根整枝,改良樹形結構,促進矮壯。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切忌漬水濕度過大,以防徒長、爛根死苗。特別是生長高峰期要制水控肥,做到盆土見干見濕,節水縮肥,促穩長,達到多分枝,多成花,節密枝短,植株矮化。
強化修剪整形
花木生長一定高度及時摘心,采取開張分枝角度與扭、曲枝整形,抑制頂端生長優勢,縮短營養生長周期,促進開花結果。
化學調節
應用化學合成生長抑制劑促矮化。花苗移栽上盆時,在培養土中拌入一定量的多效唑,在生長期噴灑或澆施015%~025%多效唑,或使用矮壯素、B9等生長抑制劑,可抑制細胞的伸長生長,促進細胞分裂加粗生長,達到葉肥枝壯,樹冠矮化緊湊,花多果艷的目的,提高觀賞價值。
盆景中“雜草”的妙用
盆景通常以土壤為介質栽種盆景植物。在盆土里,隨著季節不同會長出各種各樣的雜草。這些雜草既消耗盆土里的有限營養,又影響盆景植物的通風和采光,還影響盆景作品的整體觀賞效果。所以“除草”便成為盆景養護和管理過程中重要的、日常性的工作。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盆景中的雜草也有它的妙用。我們弄清了盆景雜草對盆景養護的有利方面,就能做到“科學除草”。
(1)盆草是“干濕計”。適當留幾株雜草,可以觀察盆土的干濕狀況,為我們日常澆水提供參考。喜濕盆景植物,盆草略焉就需要澆水;需要略干或控水的盆景植物,盆草全焉再澆水。而雜草的生命力一般比較頑強,見水即可復活。
(2)盆草是“肥力計”。適當留幾株雜草,可以觀察盆土的肥力狀況,為我們日常施肥提供參考。一般雜草的根系比較發達,對盆土的肥力狀況反映比較敏捷,“草旺則肥足,草弱則肥缺”。但我們還要區別不同情況:對于養坯階段的樹木要促其增大增粗,就要勤施肥,保證充足的肥力;對于已經成型需要控制的樹木,就要少施肥或不施肥。
(3)盆草是“疏松計”。從清除雜草的角度來看,因為雜草的根系比較發達,經常拔除雜草,可以疏松盆土,提高盆土的通透性,以利于盆景植物生長。從保留少數雜草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拔起一株雜草。來觀察盆土的板結狀況,為我們日常換盆換土提供參考。一般來說,一棵草可以連根拔起,并且能夠帶起周圍的土壤,說明盆土是疏松的;如果一棵草很難連根拔起,或者只能拔斷根部以上部分葉苗,說明盆土是板結的,就需要換土。
(4)盆草可以反映光照、通風等環境生長條件。適當留幾株雜草,可以觀察盆景的環境生長條件,為我們改善條件或更改養護地點提供參考。一般來說,每種雜草都有其固有的生長特性,一旦它的固有特性被改變,就可以說明“此地環境不宜”,就需要改善條件或更改養護地點。
(5)盆草可以“保護水土”。盆景里的土壤是有限的,而有限的土壤又是容易干燥的。適當地保留部分小巧、低矮、美觀的盆草,既可以保水保濕,又可以固沙護土,能起到盆景苔蘚的作用。
(6)盆草可以預防“爛根病”。盆景植物的爛根同農作物的爛根原理是一樣的。主要發生在夏季高溫高濕、連續陰晴交替的氣候條件下。由于植物根部地下部分濕度過大,土壤透氣性差,植物根部呼吸困難;地表土被大雨砸得非常板結,縫隙被泥漿灌滿,地表上下之間的空氣很難互通;劇烈的陽光照射,使地面濕土中的水分迅速變成水汽向上升騰,形成上升氣流,而根部的氧氣供不應求,使樹根窒息而死。在盆土里適當保留幾株雜草,碰到上述惡劣天氣,選擇大雨突晴的時機,在盆內不同部位拔出2~3株小草,就可大大降低爛根病的發生,而且效率很高。
(7)盆草可以提高盆景的觀賞價值。自然美是盆景作品藝術美的重要內容。盆景中有意保留部分雜草,并配合其它要素如山石、亭橋、溪流、苔蘚、其它輔助植物等,安排得當,可以大大提高盆景作品的自然氣息,使作品的意境更加逼真。
因此,我們在盆景的日常養護和管理中,要有目的、有意識地保留一部分有利用價值的雜草,來提高我們的管理效能。
如何使盆栽三角花多開花
培養土的選擇
三角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怕積水,不耐澇,因此必須選擇疏松、排水良好的培養土。一般可選用腐殖土4份、園土4份,砂2份配制的培養土,也可使用曬干塘泥摻豆餅渣作盆土。
合理施肥
三角花每次開花都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故需及時進行補充。如果養分得不到及時補充,不但會影響下次開花,而且會使植株生長不良。因此,要使三角花多開花,必須保證充足的養分,同時施肥要適時適量、合理使用。一般4~7月份生長期,每隔7~10天施液肥一次,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肥料可用10~20%腐熟豆餅、菜子餅水或人糞水等。8月份開始,為了促使花蕾的孕育,以施磷肥為主的肥料,每10天施肥一次,可用20%的腐熟雞、鴨、鴿糞和魚雜等液肥。自10月份開始進入開花期,從此時起到11月中旬,每隔半個月需要施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肥料,肥水濃度為30%~40%,以后每次開花后都要加施追肥一次,使三角花在開花期不斷得到養分補充。
開花前要“制水”
三角花平時澆水與其它盆花一樣,要根據植株生長時期和季節氣候變化等情況做到適時適量,掌握“不干不澆,澆則要透”的原則。但要使三角花開花整齊、多花,開花前必須進行“制水”。即從9月份開始對三角花的澆水進行控制,每次澆水要等到盆土干燥、枝葉軟垂后方可澆水。如此反復連續半個月時間。半個月后恢復平時正常澆水。“制水”期間切忌施肥,以免肥料燒傷根系。這樣約一個月后,三角花即可顯蕾開花,且花開放整齊、多花。如果不進行“制水”,開花既不整齊且少花。
中耕除草,換盆松土
三角花由于長期澆水、施肥和雨水沖刷,盆土很容易板結,因此,必須定期松土,同時清除盆土雜草,以利于三角花生長。否則盆土板結、積水容易造成三角花根系腐爛或生長不良。另外,三角花生長迅速,根系發達,須根甚多,每年必須換盆一次,才能保證其生長所需的泥土。
修剪要得當
三角花生長較快,生長期要注意整形修剪,以促進側枝生長,多生花枝。修剪次數一般為1~3次,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開花次數。每次開花后,要及時清除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花期過后要對過密枝條、內膛枝、徒長枝、弱勢枝條進行疏剪,對其它枝條一般不修剪或只對枝頭進行短剪,不宜重剪,以減短下一輪的生長期,促使早開花、多次開花。
注意光照和通風
三角花是陽性植物,為了使枝葉生長正常,增加開花次數,必須把三角花擺放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位置,每天光照8~12小時以上。如果擺放位置經常蔭蔽和半蔭,會使植株徒長,而減少開花次數、少花,如果擺放位置不通風或盆與盆之間擺放過密,會使葉子脫落。特別是炎熱夏天,忽熱忽雨,容易造成大面積葉子脫落,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
加強病蟲害防治
三角花常見的害蟲主要有葉甲和蚜蟲,常見病害主要有桔梢病。平時要加強中耕除草,清除枯枝、病葉,注意通風,以減少病源的傳播。加強檢查,發現病情及時處理。可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或用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噴殺葉甲和蚜蟲,可用70%托布津1000~1500倍液防治枯梢病。
美女櫻的盆栽技術
為了讓盆栽美女櫻青枝綠葉,開花不斷,花繁色艷,在養護中要注意:
盆土選擇
盆栽基質宜選用疏松、肥沃、排水性能好的培養土,栽種前盆底要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和一些過磷酸鈣為基肥。
澆水與施肥
由于美女櫻喜肥、喜濕潤,除了施基肥外,在生長期每月需追施稀薄的液肥。盆土要保持濕潤,但澆水不宜過勤,否則會引起基葉徒長或枯萎,影響孕蕾和開花。冬天盆土要偏干些為好。
摘心與修剪
當幼苗長到10厘米高時需摘心,以促使側枝萌發,株型緊密。同時,為了開花不絕,在每次花后要及時剪除殘花,加強水肥管理,以便再發新枝與開花。
光照與更新
美女櫻是喜光植物,在生長期間要放在陽光充足處培養,霜降前要搬到室內陽光處。母株易老化,需每2年更新1次。
香豌豆的盆栽技術
為了提高盆栽香豌豆的觀賞效果,在栽培的各時期應注意:
苗期
盆栽宜選擇株型較矮的品種,進行秋播,每盆4~5粒種子,覆土深度為種子的2~3倍。播后保持盆土濕潤,在20℃左右溫度下,約14天便可出苗,選留2~3株壯苗。然后將盆移至向陽處,溫度宜保持14℃左右,當苗高10厘米時進行摘心。
生長期
要立支架讓枝蔓均勻地輕縛其上。為了增加光照與通風,要剪去過密的側蔓與卷須。在生長期間要加強水肥管理,每隔10天施1次稀薄腐熟的餅肥水或液肥,孕蕾期加施1~2次0.5%過磷酸鈣水溶液,花謝后要及時剪去殘花。
開花期
進入開花期后,要使白天溫度保持在15~18℃,夜間在10~13℃之間。如溫度低于10℃,會導致落蕾,從而影響開花,并要注意通風。在溫室中栽培易發生紅蜘蛛,應及時用藥劑防治。
西府海棠盆栽養護
西府海棠喜光,耐寒,忌水澇,忌空氣過濕,較耐干旱,對土質和水分要求不嚴,最適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西府海棠可用嫁接、分株、根插、壓條等方法繁殖。嫁接通常采用野海棠或山荊子作砧木。枝接或芽接均可,枝接于2~3月進行,芽接在8~9月進行。根插宜在2~3月進行,選取粗1厘米左右,長7~10厘米的根插入土中約3/4,成活率很高。分株和壓條都宜在春季進行,容易成活。
西府海棠的造型加工常采用蟠扎與修剪相結合,加工時期以冬季落葉后至春季發芽前為宜。梅雨時期新枝生長已較成熟,且枝條彈性較大,也適于剪扎加工。2~3年生幼苗即可開始加工,此時可塑性大,操作也較容易。采取棕絲、金屬絲并用為好,對主干和大枝需要適當蟠扎,小枝全部采取修剪成型。枝葉修剪成自然樹冠為宜,不宜蟠扎得過于規則。西府海棠生長較快,應及時拆除棕絲、金屬絲,以防對樹木造成傷害。可加工制作成斜干式、曲干式、臨水式、懸崖式、雙干式、多干式等多種造型。選用中深的釉陶盆或紫砂陶盆為宜,盆形可用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盆色與花色有所對比為好。它喜肥且生長迅速,配盆不宜過小過淺。西府海棠盆景的栽種和翻盆宜在2~3月進行,深秋亦可。采用疏松、肥沃的園土、腐殖土摻沙或礱糠灰作基質為宜,也可使用山泥。上盆或翻盆時,可在盆底放入少量腐熟餅屑和骨粉作為基肥。幼樹生長較快,可每隔1~2年翻盆一次,老樹樁可間隔2~3年。翻盆時需修剪根系和枝條,以增美觀,保持平衡。西府海棠盆景宜放置在陽光充足、通風透氣的場地,如光照不足,則生長不良,花色不夠鮮艷,夏季不必遮蔭。它較耐寒,冬季可連盆埋入室外避風、向陽之地,也可搬進光線良好的室內越冬,溫度保持在0℃左右即可。如冬季室內加溫可提前開花,翌年3月出房。
西府海棠盆景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不可積水。春、夏季生長期需適當多澆水,炎夏高溫時澆水要及時、充足,如缺水葉緣易枯焦,秋涼后逐步減少澆水,冬季落葉后澆水更少(催花時例外),以防爛根。它為落葉樹種,不宜過多地向枝葉上噴水。西府海棠喜肥,可適當多施,應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如氮肥使用過多,容易引起枝葉茂盛而開花稀少的現象,春季開花后以施氮肥為主,促使枝葉生長。夏、秋季多施磷、鉀肥,以利花芽分化,保證花繁色艷。肥料可用餅肥、人糞尿、骨粉、雞糞、魚腥水等。
西府海棠萌發力強,生長快,需注意整形修剪。冬季落葉后至春季發芽前,可剪除枯枝、病蟲枝、細弱枝、交叉枝、重疊枝、過密枝等雜亂枝。春季開花后,可以根據造型需要,適當截短過長枝,促使分生側枝,增加花芽的數量,確保來年開花繁多。此外,春季萌芽后,可抹除過多過密、位置欠佳的芽頭。
西府海棠盆景的主要病害是赤星病,可使用石硫合劑、托布津等藥劑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介殼蟲、梨網蝽、刺蛾、天牛等,可使用敵敵畏、敵殺死、辛硫磷、氯氰菊酯等藥劑防治。注意避免使用樂果或氧化樂果,以免造成藥害。
醉蝶花的盆栽技術
繁殖方法:用種子育苗繁殖,果實細長,于夏末秋初,陸續成熟,可分期采集,種子細小,采收陰干后,袋袋置室內陰涼處或冰箱內貯藏。早熟的種子,可以即采即播種,秋末冬初觀花。一般將種子貯藏越冬,至翌年早春播種,夏季觀花或春末播種,夏秋季觀花。播種在露地苗床,覆土后保持濕潤。種子發芽時氣溫需在20℃以上,早春需在塑料棚內保溫播種,方可發芽整齊。如溫度適宜,播后約1周即可發芽。種子有自播繁衍能力。
栽培管理:醉蝶花性喜陽光充足、干燥、溫暖的環境,亦耐半陰。適生的氣溫為20~32℃,不耐寒,喜通風向陽,醉蝶花根系較發達,用盆宜稍深大些,以盆徑20~30厘米為好。除在堿性土中生長不良外,在沙質土、粘性土中都能生長,在微酸性沙質壤土中生長最佳,可用腐葉土與菜園土等量混合作培養土。要求土壤疏松、排水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