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兩晉(1)
- 歷史百科(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5669字
- 2014-10-30 13:59:18
晉武帝紀
武皇帝,名炎,字安世。他是文帝司馬昭的長子。為人寬容厚道,樂善好施,喜怒不形于色,有容人的氣量。魏國嘉平年間,賜爵北平亭侯,歷任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同時還兼任散騎常侍,經過多次提拔后做了中護軍、假節。后來,他奉命到東武陽縣去迎接常道鄉公曹奐,被提升做中撫軍,進封爵位為新昌鄉侯。到晉王國建立的時候,便被確定為王國的繼承人,授官撫軍大將軍、開府,做相國的副手。
開初,文帝因為景帝司馬師是宣帝司馬懿的直系長子,早年去世,沒有后代,便將武帝的弟弟司馬攸過繼給他,作為子嗣,并特別加以寵愛,自己認為是代司馬攸擔任相國職位的,今后死了,晉王的王位應當交還給攸。于是,他便常常說:“這是景王的天下,我怎么去分享啊。”當議論王國繼承人的時候,他總是有意使司馬攸繼承。何曾等人堅決反對說:“中撫軍聰察明智,神明威武,才華出眾,曠世少有。又立發垂地,手長過膝,這不是一般人臣的長相啊?!庇捎诖蟪紓兊膱猿郑投讼聛怼O涛醵晡逶?,司馬炎被立為晉王的太子。
八月初九,文帝司馬昭去世,太子司馬炎繼承了相國、晉王的職位。發布命令:放寬刑罰,赦免犯人,安撫百姓,減輕徭役,國內舉行三日的喪禮。這一月,身材高大的人出現在襄武縣境,長達三丈,告訴該縣縣民王始說:“現在天下應當太平了?!?
九月初七,任命魏國的司徒何曾擔任晉王國的丞相,鎮南將軍王沈擔任御史大夫,中護軍賈充擔任衛將軍,議郎裴秀擔任尚書令、光祿大夫;他們都設置辦公機構,聘請辦事人員。
十一月,初次設立四護軍,來統率京城以外的軍隊。十五日,下令各郡中正官,按六條標準推薦沉抑在下、不得升進的人員:一是忠誠恭謹,奮不顧身;二是善事尊長,合乎禮儀;三是友愛兄弟,尊敬兄長;四是潔身自好,勤勞謙虛;五是講究信義,遵守諾言;六是努力學習,陶冶自身。
這時候,晉王的恩德普及,四方歸心。由于這樣,魏國的皇帝曹奐知道天命已經有了歸屬,就派遣太保鄭沖送策書說:“您這位晉王,我的祖先虞舜大受上天安排的命運,從唐堯處承繼了帝位,也因天命又禪讓給了夏禹。三位君主死后的靈魂上升天庭,而且都能廣布天子恩德。自從夏禹受禪以后,上天又將偉大的使命降落在漢帝身上。因火德而興起的漢帝已經衰微,于是又選中并授命給我的高祖。媲美于虞夏四代的光明顯赫,這不是我一個人知道,是四海公認的。晉王,您的祖輩和父輩,衷心信服賢明的先哲,輔弼光大我曹氏宗族,功業德澤廣布四海八方。至于天地神靈,無不親善和順,水土得到平治,萬物得到成長,各方因此得到安寧。應當接受上天的使命,協調帝王統治天下的中正法則。于是,我虔誠地遵守帝王世系的傳遞,將帝位恭敬地禪讓給你。帝王相繼的次序已經落在你身上了,誠實的執行公平合理的原則吧,上天賜予的祿位得以長久。偉大的晉王,您應恭敬地順從天帝的意旨,一切遵循常規法則,安撫周邊國家,用來保持上天賜予的吉祥,不要廢棄我武帝、文皇的偉大功業?!逼鸪?,武帝還表示禮貌的謙讓,后來在魏國的公卿大臣何曾、王沈等人的堅持請求之下,他才接受了魏帝的禪讓。
泰始元年冬季,在南郊設置壇場,百官有爵位的以及匈奴南單于等四方各國到會的有數萬人,舉行燒柴祭天的儀式,將繼承帝位的事報告天帝說:“新任皇帝臣司馬炎冒昧使用黑色的公牛做祭品,明白地告訴光明而偉大的天帝:魏帝考察了帝位轉移的運數,秉承了上天神圣的意旨來命令我:從前的唐堯,發揚了崇高的精神,將帝位禪讓給虞舜,舜又將帝位禪讓給夏禹,他們努力推行德政,留下了光輝的典范,因此而世代相傳,歷年久遠。到了漢朝,道德衰微,太祖武皇帝平息動亂,匡時救世,扶持擁戴劉氏,因此又接受了漢帝的禪讓。就說進入魏朝吧,仍然是幾代動亂,幾乎到了滅亡的地步,實實在在依靠晉王匡扶拯救的功德,因此得以保存魏國的宗廟祭祀,在艱難危險的時候,給予了極大的幫助,這都是晉王對魏國的大功啊。廣闊的四方,無不恭敬順從,肅清梁、岷,席卷揚、越,極遠的荒外也得到統一,吉祥與福瑞多次出現,天命與人事互相呼應,四方無不服從。所以我效法堯、舜、禹三帝,接受上天授予的帝位。我司馬炎的威德不足以繼承帝統,辭讓又得不到準許。因為,公卿大臣,百官僚佐,庶民仆隸、以及各族酋長,都說:‘皇天洞察下方,尋求民間的疾苦,既然授命為賢明的君主,就不要再謙讓拒絕和違背這樣的事情。帝王的世系不可以無人繼統,庶民的生計與神靈的祭祀不可以無人主持?!因\地奉行帝王傳遞的命運,恭謹地畏懼天命的威嚴,慎重地選擇了吉日良辰,登壇接受魏國的禪讓,舉行祭天儀式將登基的事報告天帝,并決心不負眾人的厚望。”禪讓的典禮結束,武帝就來到洛陽宮,親臨太極前殿,發布詔令說:“從前,我的祖父宣王,聰慧明智,敬慎明察,順應上天的運數,宏揚帝王的功德,開創了宏偉的基業。伯父景王,身行正道,明達事理,使國家興旺發達。到了父親文王,思慮精密遠大,和洽天地神靈,適應天命,順從時運,接受了晉王的封爵。仁慈普及四海,功業驚動天地。因此,魏國曹氏借鑒先王的法則,效法唐堯的禪讓,訪求諸侯公卿,歸結天命于我本人。我敬畏上天的成命,因此不敢違背。想到我的威德不足,承擔如此宏大的功業,置身在王侯公卿的上面,得以主宰天下,內心不安,十分畏懼,不知該如何治理國家。過去只有依靠你們這些在我左右的得力助手,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你們的祖輩父輩輔佐過我的祖先,光大興隆了我晉國的基業。打算與天下各方共同享受這美好的歲月?!迸c此同時,頒布天下大赦,更改年號。賞賜功臣爵位,每人五級;鰥寡孤獨生活困難的人,每人稻谷五斛;免收一年的田租、戶徭和關市的商稅;老賬、舊債全部免去;調解過去嫌隙,廢除原來的禁令,撤去官職、削除爵位的人,全都給予恢復。
十八日,武帝派遣太仆劉原到太廟稟告接受禪讓的事。分封魏帝曹奐為陳留王,食邑一萬戶,居住在鄴城的王宮中;曹氏諸王都降為縣侯。追加尊號:宣王司馬懿稱宣皇帝,景王司馬師稱景皇帝,文王司馬昭稱文皇帝,宣王妃張氏稱宣穆皇后。尊稱太妃王氏為皇太后,居住的宮名崇化宮。分封叔祖父司馬孚為安平王,叔父司馬干為平原王、司馬亮為扶風王、司馬伷為東莞王、司馬駿為汝陰王、司馬彤為梁王、司馬倫為瑯邪王,弟弟司馬攸為齊王、司馬鑒為樂安王、司馬機為燕王,堂伯父司馬望為義陽王,堂叔父司馬輔為渤海王、司馬晃為下邳王、司馬瑰為太原王、司馬珪為高陽王、司馬衡為常山王、司馬子文為沛王、司馬泰為隴西王、司馬權為彭城王、司馬綏為范陽王、司馬遂為濟南王、司馬遜為譙王、司馬睦為中山王、司馬陵為北海王、司馬斌為陳王,堂兄司馬洪為河間王,堂弟司馬懋為東平王。以驃騎將軍石苞任大司馬,賜爵樂陵公,車騎將軍陳騫賜爵高平公,衛將軍賈充任車騎將軍、魯公,尚書令裴秀賜爵鉅鹿公,侍中荀勖賜爵濟北公,太保鄭沖任太傅、壽光公,太尉王祥任太保、睢陵公,王國丞相何曾任太尉、朗陵公,御史大夫王沈任驃騎將軍、博陵公,司空荀賜爵臨淮公,鎮北大將軍衛瓘賜爵菑陽公。其余人員增加封邑、進封爵位各有不同的等次,文武百官普遍增加爵位二級。改《景初歷》名為《太始歷》,臘祭百神用酉日,祭祀社神用丑日。
十九日,武帝下達詔令,大力倡導勤儉節約,拿出皇宮庫藏的珍珠玉石、賞玩等物品,分賞王公以下人員,按不同等次進行。設置中軍將軍,用來統領宿衛的左衛、右衛、驍騎、游擊、前軍、左軍、右軍等七軍。
二十日,武帝詔令陳留王曹奐使用天子的旗幟,備用按東、西、南、北、中方位配置的青、白、紅、黑、黃五色侍從車,沿用魏國的歷法,照常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禮樂制度也不改變,上書晉帝不必稱臣。賜給山陽公劉康、安樂公劉禪的子弟各一人為駙馬都尉。二十六日,任命安平王司馬孚擔任太宰、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又下詔令說:“從前,王凌策劃廢黜齊王曹芳,但曹芳終究未能保住自己的帝位。鄧艾雖然自夸功勛,有失臣節,但他沒有反抗,而是接受了處罰?,F在,徹底赦免他們家屬的罪行,各自回到原地并確定他們的直系繼承人,使衰敗的世家興旺起來,滅絕的大族后繼有人。簡化法典,省并刑律,廢除曹魏時期對宗室擔任官職的禁令。將官佐吏遇到三年喪期的喪事,準許回家服完喪禮。百姓免去他們的徭役。停止部曲將領、州郡長吏以下人員的人質制度。減少郡國供給皇宮的征調,禁止主管音樂的部門演出奢侈華麗的散樂、雜技等技藝,以及雕刻彩飾這類出游、田獵的器具。鼓勵眾人敢于講真話,設置諫官來主管這件事情?!?
這一月,六只鳳凰、三條青龍、二條白龍、一只麒麟在郡國境內出現了。
二年春季正月初七,武帝派遣兼任侍中侯史光等人,給予符節,出使四方,視察民間的風俗,禁止不合禮制的祭祀。初八,有大臣請求建立供奉七代祖先的廟堂,武帝難于為這事征發徭役,沒有批準。十一日,撤去宮中在五更的時候,主唱雞歌的衛士。二十二日,尊稱景皇帝夫人羊氏為景皇后,居住的宮名弘訓宮。二十七日,冊立楊氏為皇后。
二月,解除原魏國對漢朝宗室任官的禁令。十一日,常山王司馬衡去世。武帝下詔書說:“五等爵位的分封,都是選取過去建立了功勛的人。本封是縣侯的傳爵位給次子降為亭侯,鄉侯的降為關內侯,亭侯的降為關中侯,都收取他的封戶租稅的十分之一作為俸祿。”二十九日,郊外祭天,用宣皇帝司馬懿配享,在太廟中祭祀祖先,用文皇帝司馬昭配天帝。二十二日,詔書說:“古代百官,都可以規誡帝王的過失。但是,保氏官特別以直言規勸天子作為自己的職責,現在的侍中、散騎常侍,實際上處在保氏官這樣的職位上。挑選那些能夠不徇私情、矯正過誤,匡扶救助、彌補不足的人兼任侍中、散騎常侍。”
三月二十日,吳國派遣使臣前來吊唁文帝司馬昭,有大臣上奏回答吳國稱詔書。武帝說:“從前,漢文帝、后漢光武帝懷柔安撫尉他、公孫述,都沒有辨正君臣的名分禮儀,這是用來籠絡還沒有歸服的人的啊。孫皓派遣使臣的時候,還不知道晉國已經接受了魏帝的禪讓,只用書信的方式來回答他?!?
夏季五月戊辰,武帝下達詔令說:“陳留王品德謙恭,每有一事就上表奏聞,這不是優待尊崇他的辦法啊。主管的人應該向他講明用意,不是重大的事情,就由王國的官屬用表的方式上奏。”
壬子,驃騎將軍、博陵公王沈去世。
六月二十五日,濟南王司馬遂去世。
秋季七月初五,營建太廟,運來荊山的木材,開采華山的石料,鑄造銅柱十二根,表面涂上黃金,雕刻各種奇珍異獸,用明珠加以裝飾。
二十二日,譙王司馬遜去世。三十日,發生日食。
八月初十,裁減右將軍官職。
起初,武帝雖然遵從漢魏的制度,安葬了文帝后,便脫去喪服,但是只穿居家的衣服,頭戴白色的帽子,不侍御座,撤去御膳,悲哀恭敬如同居喪時期一樣。二十二日,有臣子上奏,請求武帝改穿官服,恢復御膳,武帝沒有答應;直到三年喪期服滿以后,才恢復平日的服食起居。后來服太后的喪禮,也是這樣。九月二十日,散騎常侍皇甫陶、傅玄兼任諫官,上書直言規誡,有關部門上奏武帝,請求擱置這件事。武帝下詔書說:“大凡涉及談論人主的過失,臣下最感困難,又苦于人主不能傾聽與采納,這就是從古以來忠臣直士所以容易慷慨激憤的原因啊。常常將陳述的事交主管的人,又大多近乎嚴厲的挑剔,說是優容寬厚應該由皇上施與,這像什么話嗎?一定要詳細評論議定。”
二十三日,有大臣上奏:“晉繼承伏羲、神農、黃帝的業績,踏著虞舜、夏禹的腳印,適應天命,順從時運,接受魏帝的禪讓,應當統一使用前朝的歷法和車馬、祭牲的顏色,都如同虞舜遵守唐堯典制的先例?!弊嗾卤慌鷾?。
冬季十月初一,發生日食。初二,武帝下詔書說:“從前,虞舜下葬蒼梧,當地的農夫并未讓出耕地;夏禹下葬成紀,那里的市井依舊照常營業。追思祖先清廉簡易的宗旨,所遷徙陵地十里這件事,煩擾騷亂居民,應該完全停止它?!?
十一月初五,倭國人來朝進貢。合并冬至圓壇祭天、夏至方壇祭地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使冬至與夏至的祭祀統一于南郊與北郊。撤銷原魏國監視山陽公國的督軍官職,廢除對它的有關禁令與限制。十五日,景帝夫人夏侯氏被追加尊號為景懷皇后。十七日,遷徙已死祖先的牌位進入太廟。
十二月,撤銷屯田制的農官系統,將它與郡縣合并。
這一年,六只鳳凰、十條青龍、九條黃龍、一只麒麟分別出現在郡國境內。
三年春季正月癸丑,又有二條白龍出現在弘農郡的澠池縣境。
丁卯,武帝冊立長子司馬衷做晉國的太子。頒布詔令說:“我以不足的德望,被推尊為天子,小心恭謹,心懷畏懼,擔心不能安定匡救天下,想同全國上下,共同整飭、發揚王者的政教,從根本上進行變革,對于設置繼承人,明確嫡長子,不是最緊迫的事情。加上近代每次建置太子,必定有赦免罪犯、施行恩惠的事,其間往往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都是順從王公百官的奏請罷了。當今,盛衰治亂的更迭變化即將穩定,準備用道德仁義的道理去教化他們,用真善丑惡的典型去誘導和警戒他們,使百姓放棄投機僥幸的念頭,篤守始終如一的行為,小恩小惠,所以沒有必要采用它了。這樣的政策要使大家都能明白?!?
三月初六,初次準許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守完三年的喪禮。丁未,白天如同黃昏一樣黑暗。裁減武衛將軍官職。任命李熹做太子太傅。太山發生石崖崩裂。
夏季四月十六日,張掖郡的太守焦勝上書說:氐池縣的大柳谷口有一處黑色石崖,白天顯現出彩色紋理,實在是大晉國的吉祥,所以將它描畫下來,進獻朝廷。武帝下令用一丈八尺長的絹帛做祭品,上告于太廟,并將圖像藏在秘府中。
秋季八月,撤銷都護將軍機構,將它所管轄的五官、左、右以及虎賁、羽林五署交還給光祿勛。
九月十四日,武帝下詔書說:“古時候,用德行高低來評定爵位等級,按功勞大小來制定俸祿多少,雖然是最低一級的官吏,還享有上等農夫的收入,對外能夠做到奉公守法,丟掉私念,對內完全可以贍養家人,周濟親友。現在,有爵位的官員,俸祿還不能養家糊口。這不是用來倡導教化的根本方法啊。當議論增加官吏的薪俸。”賞賜王侯公卿以下人員數量不等的絹帛。升太尉何曾任太保、義陽王司馬望任太尉、司空荀任司徒。
冬季十月,準許士兵中遭遇父母死亡的人,只要不是在邊疆戰場上,都可以回家奔喪。
十二月,改封宗圣侯孔震為奉圣亭侯。山陽公劉康入京朝見。禁止占星望氣、預言吉兇的法術。
四年春季正月初三,武帝任命尚書令裴秀擔任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