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態地理(2)
- 地理百科(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5541字
- 2014-10-30 13:58:49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保護區內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千米,南北寬20千米。保護區管理局下設七個自然保護站,在海拔2350米的大熊貓棲息地建立了大熊貓馴養繁殖基地,保護區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關于發展自然保護事業的方針政策,以保護和馴養繁殖大熊貓為中心,全面保護好自然資源,并結合保護事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
18.黃龍自然保護區
黃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境內,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境內花木競秀,藤蘿漫生,碧水清泉,疊瀑滾瀉。海拔2123~3576米處的黃色長坡上,排列著4300余個迂回曲折,層層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彎月,如菱角寶蓮,池水深淺各異,深者丈余,淺者數寸,澄凈無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時而蕩紅漾綠,潑墨濡黃,時而瀉翠流金,泛青描黛,時而似藍假白,濃淡相宜,雖然活水同源,卻是水色各異,變幻無窮。既是風景名勝區,又是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9.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位于云南保山市的隆陽區、騰沖縣、怒江州的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縣,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405549公頃,為云南省目前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于北緯24°40′~28°30′之間,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南北長約400多千米。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8378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3%;緩沖區面積142611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2%;實驗區面積7914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95%。生物走廊帶,怒江范圍內的兩段116480公頃,保山范圍內4916公頃。
20.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2001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約1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態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匯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區內共有植物2900余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29種,省級重點保護26種。由于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余種,金雕、金錢豹、水獺、大鯢、紅腹錦雞、香獐等30余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余種,僅蝶類就達170余種,由野生果樹110余種、野生花卉436種、野菜類植物173種、藥用植物1055種,是河南省乃至我國動植物基因庫。寶天曼良好的生態環境區域,主峰地區基本保持著原始森林狀態。
21.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
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鎮115千米,保護區地跨索日嘎蘇木、崗根蘇木、朝陽鄉、罕山林場。東與巴林左旗相連,西與林西縣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北與錫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緯43度59分-44度27分,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是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部景觀的縮影,還是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草原向森林的雙重過渡地帶,也是華北植物區系向興安植物區系的過渡帶,成為聯系各大植物區系的紐帶和橋梁,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重大意義。這里又是東北、華北、蒙新三區動物區系的交匯點。同時,這里又是生態交錯帶,可以通過該區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響,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區已成為中國-加拿大兩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發展項目示范區。
22.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自然保護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達賚湖生物圈保護區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西部,隸屬滿洲里市,總面積為3258平方千米,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態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內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眾多候鳥棲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驛站,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鷺、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23.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游覽勝地。公元1719~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巖堰塞湖。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圣水”,是一個集游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9月為旅游最佳季節。五大連池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態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據介紹,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獨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岳樺等。此外,區內的野生動物也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態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24.亞丁自然保護區
亞丁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亞丁自然保護區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里縣接壤,西鄰鄉城縣并與云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面積7323平方千米。其海拔為3750米,境內最高海拔達6032米;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跡“稻城古冰帽”著稱于世。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只為雙腳踏上這塊圣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西康圖經》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試行種稻,故改名稻成縣,預祝其成功之意。”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在稻城亞丁極目遠眺,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亂石間,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被譽為“最后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個天然的石雕公園,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稱于世,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跡。海拔3600~5020米,方圓3287平方千米。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地無止無境,景象壯觀,憾人心魄。
25.佛坪自然保護區
佛坪自然保護區位于秦嶺中段南坡,地處陜西南部的佛坪縣境內,是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直屬于國家林業局的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00公頃,東和陜西省龍草坪林業局為鄰,西與新建的長表自然保護區接壤,北連周至金絲猴和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南以佛坪縣岳壩鄉為伴。保護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的山脈多為南北走向,次級山脈為東西走向,最高峰鉭鏈魯班峰海拔2904米,最低岳壩980米,相對高差1900米以上,在高海拔地區留有少量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河流有東河、西河、大城壕河三條水系,是漢江支流金水河的發源地。區內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共有高等植物235科755屬1758種,其中地衣植物21種,苔類植物21種,蘚類植物97種,蕨類植物94種,種子植物1435種。野生竹類主要為巴山木竹和松華竹兩種,為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區內森林生態系統保持完整,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主要為天然次生林。植被垂直帶譜明顯,自下而上依次為:落葉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和高山灌叢草甸帶。
26.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
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珠峰保護區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千米,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巖羊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長蕊木蘭、西藏延齡草、天麻、錫金海棠、參三七、長葉云杉、長葉松等。其中特有種雪豹已被列為珠峰自然保護區標志性動物。
27.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位于廣東省始興縣東南部,面積754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華南虎等珍稀動植物。據統計,車八嶺生長的植物有192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4種。脊椎動物與昆蟲綱動物共有1552種,其中有34種珍稀瀕危動物。
28.興凱湖自然保護區
位于黑龍江省密山市東南部,南與俄羅斯隔湖相望。這里是東北亞最大的候鳥遷徙“驛站”,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構成保護區生態平臺的興凱湖濕地,是世界少見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在國際重要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據初步統計,興凱湖有高等植物690多種,脊椎動物341種,我國重點保護鳥類48種。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興凱湖鳥類已由2000年的183種上升到目前的230種,每年從興凱湖遷徙的候鳥超過200萬只。
什么是濕地
濕地是指不分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此外,濕地可以包括鄰接濕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濕地范圍內的島嶼或低潮時水深超過6米的水域。所有季節性或常年積水地段,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灘涂、珊瑚礁、紅樹林、水庫、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于6米的海岸帶等,均屬于濕地范疇。濕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樣具有多種功能。
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它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美化環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受到全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
濕地是全球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據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權威研究數據表明,1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
然而,全球濕地卻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為此,1996年,國際濕地公約常委會將每年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從1997年開始,世界各國每年都選擇各種主題紀念濕地日,廣泛宣傳濕地知識,倡導保護濕地。2003年世界濕地保護日的主題是“沒有濕地就沒有水”。
我國的濕地面積約占世界濕地面積的10%。為保護珍貴的濕地資源,我國由國家林業局牽頭,17個部委共同制訂并實施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計劃中提出,到2010年要遏制由人類活動導致天然濕地萎縮的趨勢;2020年,將逐步恢復退化或喪失的濕地。
目前我國已有21處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面積達303萬公頃。到2002年6月,中國已建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區近353處。
中國重要濕地名錄
一、東北地區濕地
1.濃江-沃里蘭河濕地2.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3.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濕地4.鏡泊湖濕地5.長吉崗濕地6.穆棱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濕地7.湯旺河流域濕地8.興凱湖和小興凱湖濕地9.嫩江源頭區濕地10.烏裕爾河流域濕地11.呼瑪河濕地12.龍江哈拉海濕地13.五大連池濕地14.長白山熔巖臺地沼澤區15.松花湖濕地16.龍沼沼澤濕地17.月亮泡濕地18.查干湖濕地19.向海濕地20.莫莫格濕地21.大布蘇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二、華北地區濕地
22.鴨綠江濕地23.遼河三角洲濕地24.密云水庫濕地25.昌黎黃金海岸濕地26.天津古海岸濕地27.天津北大港濕地28.灤河河口沼澤區29.白洋淀濕地30.北戴河沿海濕地31.滄州南大港濕地32.張家口壩上濕地33.衡水湖濕地34.青銅峽水庫濕地35.三門峽庫區濕地36.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37.南四湖區濕地38.北五湖濕地39.榮成濕地40.黃河三角洲和萊州灣濕地41.廟島群島濕地42.黃壘河和乳山河河口濕地43.大沽夾河河口和膠州灣濕地。
三、華中地區濕地
44.宿鴨湖濕地45.鹽城濱海濕地46.洪澤湖濕地47.高郵湖濕地48.崇明島濕地49.金山三島濕地50.長興島和橫沙島51.太湖地區濕地52.石臼湖濕地53.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的濕地54.巢湖濕地55.升金湖濕地56.太平湖濕地57.網湖濕地58.洪湖濕地59.梁子湖群濕地60.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區濕地61.洞庭湖濕地62.鄱陽湖濕地63.千島湖濕地64.庵東沼澤區65.靈昆島東灘濕地66.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濕地67.三都灣濕地68.福清灣濕地69.大瑤山自然保護區中的濕地。
四、西南地區濕地